APP下载

试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思考

2009-09-29雷春泉

新媒体研究 2009年14期
关键词:好奇心跨文化大学英语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逐步深入,西方社会的文化越来越多地走进我们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将会与日俱增,这就提供了许多与西方人接触的机会,这对英语教学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此,结合教学实践,主要从如何做好英语教学进行探讨,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关键词]跨文化 大学英语 兴趣 好奇心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720124-02

在新的英语教学理念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特别是在公外英语课堂中,如果我们抽出一点精力,换一个角度,从西方文化入手,让学生感受英语的真正魅力所在。就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同时也会使大多数学生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有些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呈现非明显状态,因而其学习兴趣就显示出波动性。这需要教育者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使其学习动机趋于明确和稳定。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朱熹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学习兴趣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教学效率的提高,只凭教师单方不行,强行灌输或强代化训练也行不通。新时代的教育要求我们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强调教学的实用性、增强内容的趣味性。我在教学中切实处理好教与学的辩证关系。

“教”与“学”,重在“学”,要化“教”为“学”。这是教育思想的调整。传统的英语教学,偏重于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往往事倍而功半。只有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变老师要他学为他自己要学,并努力掌握学习的技巧与方法,才能使学生真正学好英语。我在教学中,培养和引导学生自学。当教课文时,一定要学生先自我阅读,将自学中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再与同学讨论解决,如果还不能解决,则上课时集体讨论解决,有时老师只需略加点拨就可以了。这样学生学得轻松,牢固,踏实;教师也教得轻松。

二、结合中国文化,欣赏英语谚语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沉淀的文化精华-谚语。在课堂中,开展Guess and Translation专栏,学生分组做竞猜,通过多媒体课件每显示一个英语谚语,各组内每个成员都可起立翻译,前提是用汉语的谚语翻译。例如:Today is yesterday's pupil.(直译为:今天是昨天的学生。)学生要译成“前事不忘,事后之师”为最佳,该组得分最高。再如,Living without

an aim is like sailing without a compass.(直译:活着无目标,就如航海无指南针。)显示该谚语后,教师先向学生提出第一个问题:What does the word“compass ”mean ? 即compass一词意是什么?根据sailing航海一词,学生都会根据这一词猜出compass是指南针之意,再翻译该谚语“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这句中文谚语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想到英语中有关航海的众多词汇,最后引导学生想到这是由西方航海技术的兴起与迅速发展有关系的,航海技术的发展与西半球的海洋偏多的地理概况也密不可分,再深层次地思考一下:可以体会到为什么海盗(pirate)一词在西方盛行,而武术(Wu Shu)一词却在中国大陆兴起。

三、轻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构件积极、有效互动的基本前提

(一)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

长期以来,教师把自己更多地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为了维持课堂纪律和课堂教学,学生一般不被允许发出信号,他们要听从教师的指令,允许做什么,不允许做什以。在教学中,教师更要求自己的行为和要求被学生接受和执行,一旦遭到拒绝会倾向于用各种方式包括消极的方式达到目地。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地位难以得到保证,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关系难以建立。

为了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要转换其角色。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和主动性。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和促进者。因为教师对学生的作用和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反应才能产生积极的作用。教师要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尊重学生,全方位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通过教师的“教”唤起学生的“学”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二)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使之有效地进行,就要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师生之间互相理解,人际关系和谐。要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旧思想,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热爱学生,对学生持肯定,接纳的态度,能缓解学生内心的紧张,从而激发他们在思维和想象力,而学生则对教师表现为尊重,信任,积极配合教学,教师对学生要有信心和耐心,尤其对学习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更要善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三)轻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只有建立起师生之间沟通的绿色通道,才会有教与学之间的轻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帮助者,要吃透大纲、教材,把握重点、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课堂教学的互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活动参与者,他们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与学生保持单向交往,教学效果较差,所以要把教师的“一言堂”改为“众言堂”。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保持双向交往,同时也允许学生之间的交往。当然最佳的交往模式是多方位的,即从教师到学生,从学生到教师,从学生到学生,从个体到群体,从群体到个体,从个体到个体,从群体到群体等。小组活动是师生互动的一种比较有利的模式,但并不排斥其他活动形式。

四、听说能力的培养是交流的关键

多年以来,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困惑,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听说教育在中学英语阶段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注重笔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运用语言能力低下。他们进入大学后,不能适应大学的英语学习,不能用英语进行交际。毕业后,他们所学的英语不能适应的工作和进一步深造的基本需要,不能用英语进行交际为社会服务,这是值得令人深思的问题,也是我们外语教学工作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国际化的高科技经济时代、信息时代和人才竞争时代,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英语人才有着更高的要求,我们正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就显得更为迫切。大学英语教学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知识和初步运用交际英语的能力。”其中,听说能国的培养,是我国中学英语教育目的的一个重要环节。语言首先是有声语言,如果一开始就忽视听说训练,会使学生不仅不能在口头上与对方交流思想,而且也会影响他们读写能国的提高,因为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有了初步的听,说能力,在阅读时反映在视觉中的不只是单词,而是一个词组或句子,在写的时候就不是一个一个词地汉英对译,而能直接写出一个个句子了。从学生学习角度来讲,如果他们能够听懂课堂上教师用英语组织教学和讲授新课,也能用英语回答教师的提问或能表达自己的思想,他们就能积极参与课堂的语言实践活动。他们的行为便得到了肯定和赏识。有位哲人说过:“人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在教育活动中,赏识是激励学生不断进取,满足学生内在需要的和情感需求的不可忽视的有效手段。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参与,勇于交际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当今,教育界已经越来越重视教育过程中“人文”要素,而“人文关怀”,说到底,就是对受教育者心灵、精神的高度尊重和呵护,这种借助听说为媒介的手法,会使学生终生受益。反之,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在交际活动受到限制或阻碍;所以加强听,说能力的培养是英语交际的关键。

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的两个特点之一是神圣的好奇”。中科院院士,现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的杨福家认为,优秀的教育,应把启发学生的好奇心作为重要的任务,这是原始创新的直接动力。让学生在好奇心中成长,在付出艰苦的努力之后成功,是原始创新的先决条件。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当学生能听清教师或磁带所讲的英语时,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就会提高,学习兴趣就会愈来愈浓,对英语的好奇心也随之越来越强,在课堂上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后,我每周进行一两次听力练习,内容包括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谜语、听英文歌和一些简单的新闻和短评。听完之后,及时做是非判断练习。选择题或问答题,然后立即公布答案,及时获得反馈信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使许多学生慢慢习惯了听英语广播,看英语电视节目,听英语讲座,由此提高了听的质量与效果。

在教学中,我还做了以下尝试:运用任务型教学,创造性的完成某项任务,在现阶段我们大学英语,尤其是职业教育教学水平还比较落后,在教学中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轻实际语言能力的培养仍十分突出,这是造成英语教学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众所周知,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语言顺利完成跨文化交流的任务,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运用语言的机会,而不是让学生做机械的语法练习,从而使他们在一定情景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创造性地完成某项任务。

例如:我在教smoke这一词时,将DO you like smoking?这一话题分为A、B两大组,让学生用辩论的形式阐述各自的观点。

A组的学生认为Smoking is harmful.他们认为:1.Smoking is a bad habit .2.It's bad for people to smoke.3.Smoking too much may lead to lung cancer.4.Air is polluted by smoking.5.Smoking will cost a lot of money.

但B组的学生提出了Smoking is good.这一观点。他们相继说:1.Smoking is helpful to one's thinking.2.Smoking can bring inspiration to a person.3.Smoking can refresh a person when he is tired.4.A man with a cigarette is always charming.

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还掌握了这个词的用法。

六、教唱英文歌曲,兴致盎然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我们教育工作者应针对学生天真活泼,好动好唱的特点,积极挖掘教材本身蕴含的快乐因素,创造快乐的学习方法。唱歌曲可以满足学生好奇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保持稳定、持久,思维活跃。

有些短语,语法结构不容易掌握,例如:动名词,现在分词与过去分词,学生通常会因为词形相似容易混淆。为了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更好地记住他们的用法,我教学生唱Take me to your heart。部分歌词是:

Hiding from the rain and snow.

Trying to forget but Iwon't let go.

Looking at a crowded street.

Listening to my own heart beat.

So many people all around the world.

Tell me where do I find someone like you girl.

通过学唱这支歌,学生轻而易举地就掌握了动名词,现在分词与过去分词的用法,同时明白了语音语调,连读略读,还学会了唱英文歌曲。

七、结语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英语教学中,有的教师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认为不用教语法,过分强调多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自然就能把英语学好,这对于英语国家的学生来说也许可行,可是针对非英语国家的学生,特别是一些高职高专院校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再加上在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下是行不通的,实践表明这也是不科学的,片面的,因为他们忽略了教学对象、教学内容(课程)、教学任务、教学课时(进度)安排,以及教学语言环境等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则,但不能一味的强调某种教学模式,要有创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很重要,否则受伤的只是教师和学生,尤其是学生。因此,在改进教学方法时,一定要使新的内容与学生所学的语言知识紧密联系,并与语言交际实践紧密结合,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160-162.

[2]化厚坤,试论跨文化语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年第6期.

[3]程晓莉,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思考,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4]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5]周新琦,外语学习者独立培养,山东外语教学,1998年3月.

[6]黄远振,论合件学习的定位,实施与意义,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4年第35期.

作者简介:

雷春泉(1977-),男,现任江西城市学院翻译分院专职教师,助教,从事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好奇心跨文化大学英语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谈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席成金
浅谈如何做设计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