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新内阁的内政与外交

2009-09-29

日本学刊 2009年6期
关键词:自民党民主党政治

内容提要:在2009年8月30日举行的日本第45届众议院选举中,民主党以绝对优势击败自民党上台执政。对此,许多与会学者认为:此次政权更迭反映了日本政党政治的诸多变化,表明日本已经向两党制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但民主党能否长期执政、两党制是否已经成型等问题还需要谨慎地观察。由于日本的国家利益、政治结构、发展战略等基本面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因而民主党新政权在内政外交政策上不会做太大的调整,中日关系依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关键词:众议院选举政权更迭政党制度民主党新内阁内政外交

2009年9月2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与国际研究学部主办、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第25届国际论坛“展望日本新内阁的内政与外交”在京举行。国内数十位从事日本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围绕着此次政党交替对日本政治格局的影响和未来两党轮流执政的可能性、民主党新政权面临的执政难题和执政前景、民主党新内阁内政外交政策的调整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等议题,共同探讨了日本新内阁的内政与外交。以下是与会专家学者的发言摘要。

张蕴岭(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主任):

过去五年,作为中方委员参加了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的一系列活动,深切地感到:这五年是中国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日本对外关系尤其是对华关系发生重要转变的五年。小泉时期,日本政府不能正视和接受中国的快速发展,屡屡挑起事端,导致中日关系僵冷;安倍时期,日本开始小心地、非公开地接受中国的发展,中日间的气氛有所变化,人们开始用“战略互惠”等修饰语来描述中日关系,日本方面强调从中日战略互惠中获得利益和好处;福田时期,中日间的氛围进一步缓和,日本进一步改善同中国的关系,在历史认识问题上比较肯定地认可了历史事实,也接受了一个迅速发展的中国,强调与中国进行双边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此次民主党上台,这种倾向将更为明确,日本一方面接受继续上升的中国,一方面在更广范围内同中国进行合作,这是未来几年中日关系发展的大趋势。

但是,中日之间的合作并不容易,两国在战略利益和现实利益上还存在着诸多差别。以东亚地区合作为例,针对中国方面牵头起草的“10+3”框架下的自由贸易区草案,日本提出了不同的版本,即倡导建立“10+6”和东亚峰会框架下的自由贸易区,中日双方出现了很大的争议。目前,两种版本研究报告的二期工程都已完成,只待2009年年底召开的首脑会议作出决定。但是,在2009年8月份举行的部长会议上,东盟方面已经透露出一些信息,表示可能将坚持以“10+3”为主渠道,由“10+3”牵头进行东亚自由贸易区研究,同时邀请东亚峰会的其他三个国家参与,实际上等于变相接受了日本提出的方案。

鸠山由纪夫首相与日本新政府也大力推行亚洲共同体战略,对于金融等领域的东亚合作持积极态度,新政权领导下的日本在区域合作中将更为主动。鉴于两国在地缘战略安排上的不同考量,虽然中日政府都试图在更多的领域寻求战略共同点,但双方要真诚地合作并推动区域一体化朝着一个方向发展,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李薇(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

2009年8月30日大选后,民主党取代自民党成为执政党,鸠山内阁诞生,日本的政治格局发生了一定变化。举行此次论坛,就是希望进一步理清新形势下日本内政外交发展的认识思路,明确研究方向。

最近这些年,日本的政治一直处于动荡状态,没有找到明确的发展方向。日本正处于一个转折时期,这不是一两年的事情,而是一个长达二三十年的过程,可以说从泡沫经济崩溃后就进入了这个转折过程。在历史上,明治维新后日本花了大约20年的时间来摸索国家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其法律体系基本上是在20年以后建立起来的。二战后,日本迎来了一个新的转折期,但是此时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不是由国内政治家讨论出来的,而仅仅是执行美国方面给定的政策,没有讨论和反省的余地。而目前的日本,借用媒体报道所用的一个词,就是处于“漂流”状态,根本找不到国家发展的方向。历史经验还告诉我们,在日本,一旦内政发生一点变化,其外交往往会出现问题,这是因为日本总是希望能够从外交上找到解决内政问题的切入点。所以,在日本政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此时此刻,结合日本的内政外交进行分析是非常有意义的。希望大家能够利用国际论坛这一平台,就民主党新政权下日本的政党、内阁、社会、外交以及中日关系、东亚地区发展等各个领域的变与不变充分交流意见。

一政权更迭与政党制度

高洪(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

2009年的日本,处于时代大变革的门槛。8月30日举行的众议院选举彻底改写了日本的政治地图,新老保守政党朝野关系换位给日本社会各领域造成了极大的震荡与冲击。尽管这一变化的含义及未来前景还不十分明了,在此尝试着对日本政坛巨变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内政方面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

第一,新老保守政党朝野换位中的两党制意蕴。在日本政治舞台上,“两党制”是一个长久的话题。冷战结束后,日本曾经两次出现两党制的征兆,但最后都以自民党恢复执政告终,直到此次大选民主党终于成功地将自民党赶下台。所以,很多人至少是日本评论界认为日本的两党制已经成型。对此,我个人持谨慎、保守的态度。因为从政党研究这个角度讲,两党制需要很多与之相配套的环境,包括历史的文化因素、现代的政治环境和要求以及一些硬件或是操作层面的安排,而日本的政治文化中还缺少两党制的土壤。至少从选举法来说,日本现行的小选举区比例代表并立制就明显存在着与所谓两党制不匹配的弊端:(1)难以形成以政党为中心和以政策为中心的政治生活,因为按照政党比例当选的议员可能在选举后变换党籍,使选民对政党的政治期待落空;(2)由于选区变小,更容易形成暗箱操作式的选举;(3)在大城市里,比起地方选举中分区确定地方议员名额的做法,小选举区制度更不合理;(4)议员作为政治家的影响缩小;(5)出现缺额时提前补选的规定,造成国会频繁进行补选。由此得出的结论就是:即使民主党上台,也不能说日本现在的两党制是成熟的、非常典型的西方两党制度。因为,一方面不能排除民主党成为第二个自民党、长期盘踞在权力中心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如果操作不好,自民党也很可能重新夺回权力,而且近期是否还存在第三个政治集结也很难说。总之,毋宁将此次民主党取代自民党成为执政党看成是一种“带有日本政治特色的两党制征兆”或者先期表现。

第二,民主党内凝聚力与统一政治理念问题。鸠山由纪夫的领导能力一直受到质疑,尽管此次组阁充分考虑到各个政治利益集团的平衡关系,对党内外的人事安排用心良苦,但也不能说鸠山从此就可高枕无忧了。小泽一郎在民主党内的领袖地位以及小泽派议员在国会中的绝对优势,都将对鸠山形成一定的压力。而且,一个政党,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政治理念,其凝聚力和战斗力都会遭到削弱。“推翻自民党”曾经是

民主党的统一目标,但这毕竟不是一种可以完全信赖的政治理念和完整意义上的政治信仰,尤其是在成功推翻自民党以后,党内的政治信仰和凝聚力自然成为民主党政党运营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所谓缺少统一的政治信仰和理念,并不是说民主党人没有独到的见解。事实上,小泽、鸠山等都有自己独特而超然的政治哲学和政治主张,但却始终缺少统一而明晰的政治见解,特别是全党上下一致奉行的政治理念和信仰。鸠山提出的“友爱政治”,强调修正美国式市场原教旨主义,增强非营利组织、市民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打造“友爱”基础上的互助共生社会。这一政治理念是否具有普适性还很难说,特别是如何与民主党的政策主张、政治实践相结合,都有待进一步观察。

第三,新内阁内政改革的条件与可行性分析。自民党被人诟病的众多问题之一就是选举承诺的兑现度很低,民主党上台后也面临着同样的难题。从政治操作程序来看,民主党新政权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即从现在开始到2010年7月参议院选举的十个月时间里尽快兑现选举承诺,以争取国民的普遍支持,保证在参议院选举中获胜。但是,目前横亘在鸠山新内阁面前的主要障碍至少有十个:团结执政伙伴、保持良好形象、推广政治理念、整顿官吏、盘活经济景气、改善民政环境、平衡政党内外、保持日美关系、改善日俄关系、发展与邻国关系等。民主党既要在国民期待的短时间内实现政治目标,又必须在途中跨越一个个障碍,难度不容小觑,至少目前日本政治学者与政治评论家对民主党的政策实现度持相对保守的意见。

刘江永(清华大学教授):

此次选举实现了以日本两大政党为主体的政权轮替,在日本政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对日本的政治、外交都可能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其中,政权更迭后日本政局表现出来的变与不变是值得关注的。

一方面,日本原有的政治结构没有发生变化。民主党是相对温和的保守政党,所以日本政治结构总体保守的性质不会发生改变,依然是保守政党一统天下,日本的政体以及法律体系等也都没有发生变化。另一方面,日本的政治权力、社会结构、政治思潮、国家发展模式以及对中美外交战略等发生了变化。

第一,日本的政治权力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虽然还称不上是两党制的形成,但此次大选实现了以民主党为主体的三党联合政权取代以自民党为首的自公联合政权,是新的温和保守势力与老牌保守势力之间的权力交替。而民主党能否长期执政,取决于2010年7月的参议院选举。如果民主党能够获得过半数的议席,民主党将有可能单独执政;如果参议院议席数维持现状,民主党将继续三党联合执政;如果联合政权的议席不能过半数,以民主党为主体的联合执政将面临困境。

第二,日本的政治思潮发生了变化。民主党在竞选过程中即明确表示不参拜靖国神社,但这一表态并没有成为日本选民关注的焦点,也没有影响民主党的最后得票,民主党依然获得了大胜。由此可见,相较于一些传统的政治外交问题,日本选民更重视民生问题。可以说,日本国内的政治思潮正在由原来的政治右倾化向逆右倾化方向转变。

第三,日本的国家发展模式正在转型。鸠山新内阁提出“摆脱依赖美国和只以经济为中心的国家模式”,意味着日本国家发展战略的转型,即摆脱对美依赖的经济优先发展模式,认为国家发展的第一要务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恢复国民生活。而日美同盟虽说依然是日本外交的支柱,但已不再适用“日本外交的基轴”这一说法。

第四,日本对美国和中国的外交策略发生了变化。对美外交,民主党依然将保持同美国的关系作为其外交的重点,但更多地强调本国的国家利益和国民意愿,谋求日美之间的对等关系。至于中日关系,最重要的就是台湾问题。虽然民主党曾经表示不支持“台独”、支持中国和平解决台湾问题,遵守日方在《中日联合声明》中有关台湾问题的承诺,但是夺取政权后的民主党还没有明确表态,其与自民党在台湾问题上的政策异同还有待进一步观察。此外,在处理中日之间出现的具体问题和突发事件时,民主党的对策和措施也值得关注,比如说在涉藏、涉疆等问题上,民主党领导层应该不会牵扯其中。总体来看,以民主党为主体的日本新政权,在未来将更加重视、至少在表面上更加强调中国在其政治、经济、外交等诸多领域的重要性,进一步强调中美平衡、美亚并重。

张伯玉(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

2009年大选后民主党上台执政的意义非常重大,是日本走向两大政党制的重要一步,标志着自民党一党长期执政神话的破灭。

虽然1993年大选后日本也曾经出现过非自民七党一派联合执政,但此次政权轮替与之相比显然有所不同。第一,本次大选出现了“政权选择”选举现象,即“政权选择”不仅在选民中形成了普遍民意,而且在各大主流媒体中也形成了强大的“共识”——民主党将在此次大选中获胜。第二,经过多年的积极努力,民主党成长为一个能够替代自民党、接掌政权的政治势力,并在本次大选中成功地获得了议席多数。第三,本次政权轮替是在小选举区比例代表并立制下实现的,其“容易产生被制造出来的多数派”的功能有助于推动政党结构向两大政党制发展。

萨尔托里曾经提出一个依据两党制规则运作的体制的条件:(1)两个政党处于竞争绝对多数议席的地位,(2)两个政党之一实际上成功地获得足够的议席多数,(3)该党愿意单独执政,(4)权力的轮替一直是一个可信的期待。以此来衡量的话,目前的日本已经具备了两党制运作的可能性,但是还不能说目前日本的政党竞争模式已经具备了唐斯模型预言所要求的两党制运作的必要性,即在两党制下,政党将进行向心性的竞争,削弱政治分野并以负责任的节制来玩政治游戏。

与“1955年体制”时代的日本相比,目前日本的政治生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引入了小选举区比例代表并立制。这一选举制度促使选票向两大政治势力集中;但是由于该制度并不是单纯的小选举区制,将导致少数政党能够凭借其在比例区所获选票继续维持其在国会中的力量,同时也影响着政党间的竞争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本政党结构向两党制发展的趋势。

高海宽(国际和平发展研究会研究员):

从新的国际思维的角度来看当前日本政局的变动,可以认为民主党上台是日本脱离传统保守主义、脱离冷战政治的一种积极变化。首先,日本传统的民族保守主义受此冲击而被分化、弱化;其次,内外政策的“现实主义”倾向有所增强,更趋合理化;再次,民主党主张日本要做一个立足于为国际社会做贡献的负责任的政治大国。这将有利于日本自身的未来发展,也利于东亚地区的稳定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但是,这只是一次改良型的变革,并非彻底的政治变革,更非一场政治革命,具有不彻底性。而且,民主党和鸠山由纪夫提出的政策主张存在着理想主义的一面,和日本的现实政治相矛盾,其改革的良好愿望和理想未必都能实现,面临着各种挑战。

至于日本是否已经形成了两党制,首先应该明确两党制的概念,是像美国式的绝对两党制度,还是以两党为主体的政治格局。从目前日本

的政局来看,虽然还没有形成完全美国式的两党制,但是和1993年相比,日本政治已经明显趋向于以民主党和自民党为主体、两大政党发挥主导作用的格局。此次大选中,民主党获得了大胜,但落败的自民党依然具有与民主党一较高下的势力,而且正在寻求改革变化,未来的发展不容小觑。同时,其他的政党逐渐被边缘化、弱化,越来越居于配角地位。但是鉴于日本特殊的政治传统和文化传统,日本能否形成绝对的两党制还需要谨慎地看待。(1)从政治传统来看,日本历史上也曾出现过两党制,但被军国主义冲垮了,而战后在美国扶植下培育起来的日本政治文化和竞选文化一直是一个多极化的状态。(2)从文化传统来看,日本的文化和宗教等都存在着众多的派别,信仰诸神。(3)从现实力量对比来看,虽然目前民主党与自民党居于强势,但是衰败的公明党与其他小党相比依然具有一定的实力,有可能成为日本政坛的第三极,而且共产党的意识形态迥异,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被同化。所以,只能说日本正在逐渐趋向于两大政党发挥主导作用的政治格局。

鲁义(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关于民主党在大选中获胜至今、或者延续至未来一段时间的新形势下的中日关系,有几点是值得关注的。

第一,要充分估计民主党在某些问题上竞选纲领与具体政策之间的现实差距。第二,从手段来说,民主党在此次大选中取胜的动因主要在于惠民政策以及大众型动员。凭借这两条,民主党取得了空前的胜利,其猛烈度甚至出乎民主党高层的意料。我将这种现象归纳为“国民性政治参与”,目前日本某些政治家在国民性政治参与的运作上非常得心应手,其效用也是有目共睹的。

另外,在对日本政局走势或民主党执政前景进行判断时,有人提出了不同的时间点,比如说2010年7月份的参议院大选,或者是四年后的众议院大选等。我认为在这些关节点上民主党要继续执政是没有问题的,至少在参议院选举中不会有问题;即使有问题,充其量也就是在选举中失败,但丢掉政权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此次鸠山内阁的人事安排挺好,特别是对小泽一郎的安排堪称鸠山由纪夫最明智的选择,是对小泽功绩进行表彰的同时将未来责任推给小泽的非常巧妙的安排。作为民主党的干事长,小泽一郎有责任领导2010年7月的参议院选举。如果败选,小泽将一人承担责任,虽然其政治生涯还能继续,但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恐怕将不复存在。可以说,鸠山由纪夫对小泽一郎的安排是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反复思考后的结果,其在组阁和党内人员安排等方面的考虑也都是比较细致的,民主党的执政前景短期看来不会有问题。

林晓光(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民主党上台后,鸠山由纪夫在处理党内外矛盾、进行权力分配和人事安排等方面都做得非常巧妙。但是需要补充的是,这些看似非常巧妙的措施,几乎都会产生两种可能。以鸠山对小泽一郎的安排为例。这样的安排,让小泽满意,也让小泽派满意,但是民主党四大巨头独剩小泽一人主管党务,那么在党内谁说了算?很有可能就是其他三人忙于政务而无暇顾及,事实上将党交给了小泽一郎。小泽掌握了党务、资金、国会对策和人事安排,下一步是否就会争夺政策主导权?这种担心并不是空穴来风,2009年9月21日日本媒体报道说,小泽一郎主张设立政策会议,要求政党能够参与政策制定。可见,人事安排还没有全部落定,小泽要求政策主导权的意向就已经显现出来。而且,据有关人士称,鸠山内阁的人事安排拟定后需要先交给小泽过目。虽然其中的真实性需要进一步确认,但其透露出的意味还是值得注意的:鉴于小泽一郎在民主党内占据的巨大优势,日本政权即使表面上没有但在实质上也可能出现决策两难的机制。所以,我认为鸠山对党内的安排,现在看起来很巧妙,但也带有难以预测的负面影响,鸠山未来的执政很难一帆风顺。

鸠山的执政之路不平坦,还缘于其与政府官僚之间的关系将直接影响新政权能否顺利运作。鸠山内阁上台后,首先需要兑现的竞选承诺就是对政府官僚机制进行调整,采取了取消事务次官会议、中止“下凡”

、制度等措施。对此,虽然日本各省厅的官僚们表示不满与无奈,但也并不认为这些措施会真正实现党高政低的决策机制,他们认为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官僚的基础性作用、核心性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所以,虽然新政权设立了“国家战略局”进行政策决策,但其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宏观的纲领性、方针性的战略决策,而具体的政策措施还得依靠经验丰富、业务素质过硬的官僚来制定。而且,政党与官僚之间的较量还没开始,民主党内对决策主导权的争夺就已经开始了。所以,民主党执政面临着众多问题,未来并不像媒体报道的那样一片光明。

在议会内阁制下,选票是政党存在的生命线,民主党上台后的一切举措可以说都是围绕选举进行的。目前民主党新内阁要应对的最大问题就是2010年7月的参议院选举。如果民主党不能在参议院选举中保有既有议席,虽然不会导致内阁总辞职、民主党下台,但是会对民主党内阁的政治运营带来障碍,还会对民主党的上升势头和日本国民的心理造成冲击,甚至可能成为转向性标志。所以,民主党新政权的所有政策措施,包括内政外交政策都将以选举为中心。据此可以预测,民主党不会在外交上有太大的举动,不会立刻调整日美关系以追求对等,不会在中日结构性问题上主动向中国发难,其所有的政治资源和行政资源都将优先满足内政需要。以对美外交政策调整为例,尽管民主党政权提出美亚并重的外交战略,但其外交还是倚重于美国,日美同盟依然是日本生死攸关的问题。所以,虽然要求日美关系对等,但那些真正涉及地位平衡的核心条款,鸠山内阁是不会去碰的,其所提出的修改日美协定、迁移普天间空军基地以及整编驻日美军等要求几乎都是为了争取选票。

肖传国(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教授):

2009年日本众议院选举后,日本将实现“三个更替”,即从自民党政权到民主党政权的更替、从旧政治形态到新政治形态的更替、从以官僚中心型政治向国民主导型政治的更替,同时也将开启日本政治的新历史——保守两党制。

从1955年到1993年,日本政治一直处于保守和革新两大政党对峙的状态,两大政党旗帜鲜明、针锋相对,被称为“保革对峙时代”。而目前掌握日本政治命运的却是基本政策没什么差异的两个保守政党,给日本政治带来结构性变化,即“两大保守政党”垄断日本政坛。

所谓“保守两党制”,就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中同样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互相对峙,通过议会选举或总统选举的胜利而轮流上台的政治制度,具有保守派政治势力拥有主导权、两大保守政党具有竞争性的两大特点。作为“保守两党制”的设计师和践行者,小泽一郎认为“保守两党制”的实现是构筑自主性政治大国的手段,是日本迈向“普通国家”改革中的一个过程。所以,小泽率领民主党不遗余力地追求从自民党手中夺取政权,进而形成保守两党轮流执政的政治体制。虽然目前看来民主党的执政基础比较坚实,但依然面临着重重的困难和挑战,任务十分艰巨。

徐万胜(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教授):

日本第45届众议院选举,不仅是21世纪初两大政党真正意义上的“政权争夺战”,“自民党溃败、民主党大胜”的选举结果更是给日本政治结构带来了深刻变化,日本政治也面临着政治改革、民主党执政能力建设等现实问题。

第一,“1996年体制”的终结。“1955年体制”崩溃后,自民党在短暂下野十个月后重新参与执政,特别是1996年1月至2009年9月,尽管政权的框架结构历经变化,但“以自民党为核心的联合政权”始终没有发生变化,被称为“1996年体制”。2009年9月16日,在大选中获胜的民主党党首鸠山由纪夫被指名为首相,随后组建了由民主党、社民党和国民新党构成的联合政权,长期执政的自民党丧失执政权。至此,冷战后日本的政党体制转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日本即将进入一个民主党与自民党激烈竞争、交替执政的时代,“1996年体制”这种“一党优位制”将开始向“两党制”过渡。

第二,政治参与的发展。在日本,国政选举是选民参与政治的基本方式和主要途径。2009年大选中,日本选民的政治参与有了新的动向:“政权更迭”的前景预期和对原有政府的强烈不满激发了广大选民的政治参与热情,其中小选举区投票率和比例代表区投票率均创下了自1996年实行小选举区比例代表并立制以来的最高纪录;自民党的传统后援团体产生了严重背离;网络技术在选举活动中得到进一步应用。

第三,政治体制改革。从民主党在选举中发表的政权公约来看,新成立的鸠山内阁将基于“五项原则”,在“政治主导”领域、行政制度改革领域、地方分权改革领域以及选举制度改革领域等采取一系列措施,试图实现日本政治体制从“官僚主导”向“政治主导”的彻底转变。新政权所要推进的政治体制改革涉及面广,最终落实尚需时日。而且,政治体制改革难免触动各种利益集团的既得利益,改革进程必然会遭遇“总论赞成、分论反对”的局面。

第四,民主党执政能力的建设。民主党能否实现长期执政,与其如何进行执政能力建设密切相关。为了提升执政能力,民主党面临着进一步加大党内派系统合力度、协调执政党间合作关系、扩充社会支持基础以及提高政策制定能力等诸多挑战。展望未来,日本选民中认为自民党能够重新执掌政权的比例高达66%,而鸠山内阁又面临着对内恢复日本经济、对外构筑日美同盟关系和展开亚洲外交等课题,这都将对民主党的执政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

马俊威(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很多专家对日本民主党执政的政策和前景分析似乎都是喜忧参半,我个人对民主党的执政前景还是比较看好的,主要基于以下几点理由。

第一,民主党在此次选举中获得大胜。在日本有这样一种说法:“民主党大胜的理由不多,自民党大败的理由不少。”也就是说,自民党的失败是自己造成的,民主党上台是因为国民对自民党非常失望,又没有一个特别看好的政治力量来取代自民党,所以让民主党来试试看。这种情况对民主党是有利的,因为对民主党没有寄予过高的期待,所以国民也好、媒体也好,对民主党的政策执行将给予一定程度的宽容。

第二,民主党在国会中的势力相当雄厚。在日本政治中,数字就是力量,这主要体现在众参两院的实力对比上。在此次众议院选举中,民主党获得308个议席,而自民党只有119个议席,可以说民主党已经在众议院中稳稳控制了主导权。而在参议院中,虽然民主党没能单独取得过半数,但是其与国民新党和社民党联合执政,日本共产党也表现出格外的合作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确保民主党在参议院也能通过法案、制定政策。对于民主党来说,2010年的参议院选举至关重要,但是不管能否单独取得过半数,民主党都将维持现有的力量,因为自民党现在还不具备在参议院翻盘的能力。而且,原自民党联合执政伙伴公明党已经表现出与自民党分道扬镳的趋势。可以大胆预测,如果民主党不能在2010年参议院选举中单独取得过半数的话,公明党恐怕将被纳入执政联盟。所以,可以说目前民主党在众参两院所拥有的势力已经非常强了,民主党在国会保有这样一种优势的局面,至少在下一届众议院选举之前的四年内不会改变,也就是说民主党在四年内保持执政的优势地位是不会改变的。

第三,民主党的政策执行力度具有一定的优势。一方面,民主党是第一次上台执政,不像自民党同财界、官僚之间存在“铁三角”关系,没有来自众多利益集团的压力,可以基本上按照自己的竞选承诺去施政;另一方面,民主党提出的政策主张大都是惠民政策,符合日本选民的利益,虽然落实起来会有一些经济困难,但只要民主党全力以赴地朝着这个方向去做,即使不能尽如人意,也会获得众多选民的理解。

第四,民主党的党内矛盾并非一发不可收拾。虽然看起来民主党内存在着双重的权力结构,但实际上小泽一郎和鸠山由纪夫之间是一种良好的制衡关系。一方面,在民主党内,鸠山的人气无法与冈田克也相提并论,正是因为小泽推举了鸠山,鸠山才能坐上党首的宝座、进而出任日本首相,而且鸠山内阁和民主党的凝聚力依然主要依靠小泽派来维持。另一方面,小泽一郎本人并没有放弃东山再起的愿望,很可能在其秘书受贿事件结束后卷土重来,这就需要保持民主党党内和民主党政权的稳定。由此可见,民主党内稳固政权的凝聚力要远远大于离心力。

姜跃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关于日本新内阁,日本方面有这样几种说法值得关注。一个是“此次大选不是民主党的胜利,而是自民党的失败”,再有就是“新内阁是一种前后轮内阁”。也就是说,不同于俄罗斯政权的两轮并行驱动,民主党上台后的日本政权可以称为“前后轮内阁”,鸠山在前、小泽在后。这种前后轮结构如同自行车,行驶太快或太慢都会倾倒。虽然说法有些不同,但这些说法与大家所理解的此次大选和民主党内阁还是有共同之处的。

此次大选和新内阁的诞生,反映了日本社会的一种现象,即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社会始终在求变。自民党执政多年,早已形成了体制疲劳,日本国民越来越感受到其中的弊端。尤其是其政治体制形成的政官财“铁三角”关系,为顾及不同集团的既得利益,日本社会的有限资源无法正常地流入真正能够提升经济发展的领域,最终导致日本经济长期萧条。鉴于此,日本社会特别是日本的在野党始终在求变,要求这种体制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只有彻底改变这种铁三角关系才能给日本社会带来希望。此次大选日本选民寄希望于没有足够执政经验的非资深政党民主党就说明了这一点。

至于中日关系,民主党上台后,日本对华关系的利好因素依然存在,而过去制约中日关系发展的死结问题特别是历史问题等有可能出现一个比较大的变化,这将有利于两国关系的发展。但是决定中日关系的最主要因素并不是执政党,而是日本的国家战略,日本的国家战略目标不变的话,中日之间容易发生碰撞的焦点也难以发生改变。而且,中日之间实力对比等结构性存在以及“中国威胁论”等日本社会右倾化趋势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制约中日关系发展的问题也不会有根本性的变化。未来中日两国应该加强务实型合作特别是一些大项目的合作,争

取在一些具体合作领域实现突破。

孙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日本大选实现政权交替,日本的政治外交或将进入一个新时代。

第一,战后日本由自民党长期执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日本政坛没有一个政党能够与自民党相抗衡。即使是此次大选民主党取自民党而代之,也不能说是民主党的胜利,而是自民党的失败。但是这种变化反映了日本社会的一种诉求,即自民党一党执政的时代已经过去、日本政治应该走向政党轮替。所以,可以说,虽然自民党失败、民主党上台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从日本政党政治发展的历程来说,政党轮替是一个历史的必然,有可能开启一个新时代。

第二,政党轮替能否持续取决于民主党和自民党未来的表现。一方面,民主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比如如何应对当前的经济危机、如何兑现竞选时承诺的政治主张、如何协调政党内部以及联合政权中的政策主张差距等。上台之初,为了维持政权的稳定,各方势力可能还会有所妥协,但是未来如何发展、民主党能不能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执政党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另一方面,下野的自民党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包括人才、资金、政党改革等。能否重新集结党内力量获取选民信任,能否做好在野党发挥监督作用,都关系着自民党能否在下次大选中东山再起。总之,民主党做好执政党、自民党做好在野党,政党轮替机制才能在日本运作起来。而这些都还是未知数,需要进一步观察。

第三,政党轮替后日本的外交取向和国家发展方向依然体现民族主义。纵观日本战后历史可以发现,虽然“日美同盟”、“日美新时代”等都体现出日本外交路线的亲美色彩,但民族主义一直是日本内政外交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新上台的民主党的政策主张也不例外。小泽一郎的“普通国家论”自不必说,其他民主党领导人也都是民族主义很强的人物。鸠山由纪夫不久前就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一篇掀起轩然大波的文章,被美国人认为具有“反美”倾向。虽然这种竞选主张将来不一定会兑现,但还是透露出一种意味,就是日美对等关系并不是鸠山由纪夫或者是小泽一郎的个人要求,也不仅仅是日本政治家的要求,而是整个日本社会的诉求。虽然美国在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和民主建设中有一些贡献,但也在日本的民族主义情绪中留下了永久的痛,如果这个问题不能解决的话,民族主义在日本政治外交中的影响作用是不能缓解的。从日本的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来看,目前日本还不可能摆脱日美同盟,但是日美同盟关系朝着一个相对平等的方向发展是日本民族主义的要求,民主党新政权对日美关系进行调整是不可逆的。另一方面,实施亚洲外交是日本展示其外交自主性的最好舞台,民主党新政权的主要手段就是推行东亚共同体。鸠山由纪夫曾经指出。“东亚共同体的目标就是同中国打交道”。由此可见,发展中日关系将是鸠山内阁外交战略的重要一环,日本将在东亚共同体这个多边层次平台和中美日三国之间关系这个双边层次平台的基础上调整对华政策。

二民主党新内阁的政策调整

吕耀东(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外交研究室主任):

2009年9月16日,民主党、社民党以及国民新党三党联合政权成立,表述了日本新内阁内政外交的新思路。在此主要对其外交理念和外交政策进行简要分析。

第一,对执政党外交理念的评估。民主党在成立之初即提出了一些外交理念,如尊重和平宪法、以日美关系为基轴构筑与亚洲各国的信赖友好关系、确立自主外交等。其代表人物小泽一郎提出“普通国家论”,强调在日本成为“普通国家”的过程中,对外以经济援助、地球环境保护等手段为国际社会做贡献,同时提升日本参与国际事务的力度,在国际安全保障领域有所作为、增强日本拥有的国际政治权力,发挥与经济实力相称的大国作用。社民党的外交理念和政策具有“缔造和平”的色彩:基于人类安全保障的立场,进行安全保障环境的建设,如要求通过对话方式解决朝鲜问题;削弱对日美安保的依赖,构筑多国间的安全保障体制,尤其是推进亚太地区的多国安全保障对话,在六方会谈框架内解决朝核问题;缩小和改编自卫队,实现和平宪法的理念;积极推进非军事领域的国际合作,反对自卫队参加以军事行动为目的的多国部队,尤其是反对向伊拉克派遣自卫队;实现东北亚无核化以及没有核武器和战争的21世纪。国民新党“反对修改和平宪法”、“反对保守政党追随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主张“正视历史并重视与亚洲邻国关系”等。三党联合执政,需要充分考虑每个政党的外交政策取向,以形成联合政权最终的外交考量。为此,作为执政党内部的联络协调机制,执政三方一致同意在内阁设立三党党首级“基本政策内阁成员委员会”,由其对政策进行协调并向内阁会议征求意见后作出决策。

第二,日本新内阁的外交理念和政策特点。日本新内阁外交政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加强与中、韩等亚洲国家的关系,注重“日美同盟”与“亚洲外交”的平衡,以“外交三原则”回归的“外压力”实现“日美同盟关系”的对等。其在一系列对外关系和国际热点问题上的政策调整,突出强调日本外交的自主性,包括:建构“紧密而对等的日美同盟关系”;继续坚持日中战略互惠关系,通过对话,平等协商,处理分歧,建立政治互信;推动日朝关系有所突破,重视亚洲区域经济合作,主张建立东亚共同体和亚洲共同货币等;提出温室气体“新减排目标”,力图确立日本环保大国形象,掌握国际事务的话语权和主导权。

第三,日本新内阁外交政策的走向。(1)民主党的基本目标是改变现存的官僚主导型社会结构,建立一个自立与相互依存的以市民为中心的社会。这就决定了民主党有向多元化的大众民主政治转变的政治取向,在外交关系上就表现为可能借助所谓“价值观外交”的力量,联合具有“共同价值观”的国家,共同应对亚太地区大国崛起、朝核问题等国际事务。(2)日本新内阁将突出重视亚洲外交的策略性运用,通过开展双边或者多边安全战略对话,增强自己在国际社会尤其是东亚地区的主导权和发言权,同时构建日美同盟与亚洲外交的平衡关系。但是从日本外交战略的根本来看,日本要实现“普通国家”还需要以日美同盟为依托,日本新内阁将把日美同盟作为实现全面大国化目标的基本路径和战略支点,通过强化日美同盟实现“借船出海”、谋求全面大国化的战略指向。(3)在全球化时代,“全球民生路线”将有可能发挥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日本新内阁将把环境、气候、能源等国际性民生问题作为其参与国际政治的切入点和制高点,以引领全球性议题的姿态,增强日本的国际影响力和亲和力。

胡令远(复旦大学教授):

战后日本的和平与繁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特殊的日美关系,民主党上台后要求在日美之间建立所谓“对等关系”,势必牵涉到日本和平宪法的命运。

长期以来,日本自民党对待和平宪法的一贯做法就是使其“空洞化”,即借助一些相关事件使海外派兵、周边有事、反恐以及打击海盗等法制化,并在“集体自卫权”等敏感问题上做文章,再通过修改宪法摆脱束缚、组建所谓“自卫军”实现军事自由行动,最终使日本成

为军事大国。这在自民党的执政过程中一再被证明,该党的《新宪法草案》中也有明确的表述。新上台的民主党虽然对上述自民党的做法基本持批判态度,但是在安全上还必须依赖美国的日本如何建立起日美对等关系、恢复民族尊严,这是一个现实而棘手的问题。目前民主党直面的一个问题是:根据2007年国会通过的《国民投票法》,2010年5月日本将举行关于修宪的国民投票,随后的7月又将进行参议院选举。届时,修宪问题将成为参议院选举的一个论争焦点,特别是自民党肯定会借此大做文章。可以说,这两次投票都将是对民主党的考验,民主党是否会启动修宪、如果启动的话又将如何应对修宪等问题成为关键。

关于修宪,相较于自民党比较完整的宪法草案,民主党显得有所欠缺,不仅没有明确的理念和草案,甚至没有纳入本党的议事日程。在考量民主党对待修宪问题的态度时,需要关注的重点是小泽一郎。特别是在此次大选后,鉴于小泽在民主党党内派系中的领袖地位以及小泽派议员在国会议席中的优势地位,小泽一郎有可能对民主党2010年的参议院选举形成主导。小泽一郎一直追求的政治目标主要有两个:近期目标是实现政权更替,事实上已经达成;长期目标就是使日本真正走出战后,成为普通大国,实现对等的日美关系。而日美之间要达成真正的“对等关系”,势必要牵涉到对和平宪法的修改,所以,小泽一郎有可能在合适的时机推动这一进程。此外,考虑到日本国内民众的修宪意愿,民主党也可能会在修宪问题上有所动作。

事实上,民主党的主要领导人鸠山由纪夫和小泽一郎对于修宪问题都有一定的表述。其中,鸠山报告提出在坚持和平主义三原则的同时实施国际协调和有限制的集体主义,设立联合国常备军,利用联合国这一平台解决问题;小泽则要求坚持“四原则”。不管怎样,民主党最后提出了宪法草案,虽然具有一定的折中性质,但从总体上来说,决定日本未来方向、给中美日关系带来长期重大影响的日本国家根本大法的修改由民主党政权主导,比由自民党主导有利,这也可以算是本次大选的一个积极成果。

王海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讲师):

随着日本政权的历史性更替,新上台的民主党如何看待中日关系中的台湾问题,日台关系又将出现哪些变化,已经成为有关各方关注的热点之一。

第一,民主党关于台湾问题的基本主张与自民党并无实质不同,即依靠日美同盟维持台海现状、遵循《中日联合声明》中关于台湾问题的承诺、同时与台湾发展实质关系、强调民间层次的经济文化交流。但是民主党高层以及鸠山内阁中的所谓知华派在台湾问题上持对华不友好的态度,而且在相关亲台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活动频繁。可以说,民主党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和政策具有两面性,不能对其抱乐观心态。

第二,日本国会中的亲台色彩浓厚,日本政界与台湾当局之间的政治沟通就主要通过跨党派亲台议员组织“日华议员恳谈会”(简称“日华恳”)进行,这一点自该组织成立以来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此次大选后,虽然“日华恳”的众议员人数有所减少、势力遭到削弱,但其在推行“亲台制华”政策上、在日台关系中的主导地位依然难以撼动,只是民主党在其中的角色有所增强,从而会使“日华恳”与民主党内现有亲台议员组织“日台议员恳谈会”和“日华安保、经济研究会”等进一步联合,推动日本政界亲台力量的进一步整合。

罗援(中国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研究员):

尽管此次日本大选实现了政权更替,但是新上台的民主党在安保领域与自民党并无本质区别,其军事战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变与不变都取决于日本国家战略利益的需要。2009年8月4日出台的“安全保障与防卫力量恳谈会”报告,将为日本出台新防卫计划大纲做学术铺垫。其中有几点值得关注:第一,关于修宪问题。新大纲可能会加快修宪进程,在海外派兵、集体自卫权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第二,关于军事力量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作用。日本可能在保持原有模式的同时,重视发展军事力量,推动自卫队联合指挥、自卫队正式军队化等进程。第三,关于专守防卫策略的问题。日本有可能重新对以“专守防卫”为基本理念的国家防卫方针进行评估。第四,关于拥核问题。民主党将采取纵容态度,有可能放弃无核三原则,或者是采取德国模式。

王新生(北京大学教授):

此次大选中,民主党以“政治家主导型政治取代官僚主导型政治”、“使国民成为政坛主要角色”为竞选口号,提出要从官僚手中夺回权力,清除过去那种官僚主导决策过程的弊端,推动政府的决策模式由官僚主导型向政治家主导型过渡,最终形成首相官邸主导型决策模式。为此,民主党制订了多项具体行动方案,包括设立由首相直接领导的“国家战略局”以制定基本财政和外交政策,废除有123年历史的先于内阁会议举行、就政策事项作出决定的事务次官会议,组建由大臣、副大臣以及政务次官组成的政策决策机构,打破政府官员退休后到有政府背景的机构或公司任职的所谓“下凡”传统,派遣民主党议员进入各省厅控制官僚势力等。

事实上,在日本形成首相官邸主导型政策决策模式,是有一定基础的。第一,在全球化背景下,削弱政府的权限和职能是发展趋势。第二,敲打官僚在日本有一定的民意基础。在日本,除了“政官财”铁三角以外,还有另外一个“政治家一官僚一选民”之间的三角关系,即政治家因为选票而受制于选民,选民因为政策规制而受制于官僚,官僚因为人事制度而受制于政治家。日本选民乐见对官僚权限的削弱。

不可否认的是,虽然民主党希望改变“官僚主导”这一现状,但建立首相官邸主导型政策决策模式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1)执政党的内阁成员频繁更替,很难在短时间内熟悉相关政策决策的内容、模式和过程。相反地,官僚中不乏优秀人才。他们业务素质高、操作能力强,具有丰富的决策经验,由其进行政策决策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短时间内由议员取而代之是不现实的。(2)民主党没有执政经验,能否在削弱官僚决策权与利用官僚专业知识之间掌握平衡,是否具有判断日本未来发展方向并将其转化为行动的能力,都存在着相当的难度。而且日本的官僚具有较强的政治影响力,并非能够任意敲打、轻易削弱的对象。日本曾经成立行政改革委员会,减少行政机构的数目,削弱行政机构的权限,如将大藏省的经费预算权转移到内阁府,小泉时代还成立了“经济财政咨询会议”,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首相官邸主导决策过程的特征,但在安倍、福田、麻生时期,这一发展趋势又出现了倒退。(3)内阁成员能否达成共识,也制约着首相官邸主导决策过程的建立。鸠山由纪夫和小泽一郎之间的权力双重性,鸠山、小泽与民主党其他领导人之间的分权问题,鸠山与首相官邸之间的权力分配问题等日本新政权内部的统一问题,都将影响到日本政府决策主导权的转移。

梁云祥(北京大学教授):

2009年大选使日本政坛迎来了战后最重大的政治变化。但是,因为两大政党同属保守政党,民主党在执政理念和基本政策方面与自民党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不同,只是在一些具体做法和操作程度上有所差异,

比如其对外交政策的调整。

第一,日本对美外交政策的调整。民主党提出要建立紧密而对等的日美关系,一再强调日本的自主独立性,比如说准备在2010年1月撤回印度洋上的自卫队军舰、重新探讨和修订日美地位协定以及重新审视美军整编计划和驻日美军基地等。这些政策看似意图脱美,但事实上动作不可能很大,毕竟日美同盟依然是日本最重要的国家利益,而且对日美关系进行重大调整的主动权依然掌握在美国手中。所以,尽管民主党新政权试图表现出不同于自民党的更加独立自主的对美政策,但是恐怕难以完全实现,日本对美外交政策只可能在美国容许的限度内对一些具体事宜进行微调。

第二,日本对亚外交政策的调整。为了显示自己更加重视亚洲和中国,民主党新政权在某些问题上可能会有所进展。例如在历史认识问题和推进亚洲合作方面,新内阁主要领导人就曾多次公开表示不参拜靖国神社,并积极谋求推进同中国以及其他东亚国家之间的地区多边合作,建立东亚共同体。民主党在历史问题上的正确认识会对目前的中日关系起到积极作用,至少会进一步改善两国间的政治氛围和中国国民的对日感情。而其积极推进地区合作的态势,将有利于中日两国在多边框架下缓解双方在东亚合作主导上的冲突与分歧,以追求共同战略利益,创造更多合作与突破的空间。但实现东亚共同体在短期内是不现实的,目前最为现实的政策就是强化中日韩首脑会晤机制、推进自由贸易区发展等。此外,民主党新政权还将在环保、节能、新能源等日本具有比较优势的新兴领域占据主导、扩大合作。

总之,相较于自民党政权,以民主党为主体的日本新政权的外交政策具有一点新意,但并没有颠覆性的或者说根本性的变化。

江新凤(中国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研究员):

虽然民主党与自民党都属于保守政党,但其在外交安保政策方面的主张有着明显的差异。但是在竞选过程中,民主党的安全政策主张开始向后退缩,给人向自民党政策趋近的印象,日本媒体称之为民主党的政策主张更为“现实主义”了。尽管日本新政权的安全政策尚未完全出台,但在当前形势下,新的执政党和领导人上台,也不可能完全改变日本国家安全政策的总体方向,即积极发挥经济优势和军事力量的作用、使日本成为“普通国家”、争做“政治大国”的总体目标不会改变。但是因为执政理念有所不同,日本民主党新政权的安全政策将出现一些微调,与近年来急于突破防卫政策的自民党政权相比,总体将趋于温和、渐进、协调。

第一,外交政策上,将以“日美对等关系”和“亚洲外交”为支柱,由“亲美外交”转为“美中并重”,外交重点逐步转向亚洲,同时提高日本的外交自主性。这是民主党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超霸地位下降、中国国际影响力上升的现实形势下做出的合理选择。但是,日本在现阶段摆脱美国的控制是不现实的,而且民主党的本意也并非想完全摆脱日美同盟,充其量只是在日美同盟中争取更多的对等关系,日美同盟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依然是日本对外政策的基轴。民主党提出的对华措施,包括当选后访华、不参拜靖国神社、反省日本侵略历史、加强与中韩等亚洲国家的外交关系等,将有利于促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发展。但东海问题、钓鱼岛问题等现实利益冲突依然存在,日本将延续“经济上倚重中国,防卫上加强防备”的路线,对中国的防范尤其是对中国军事发展和海洋政策动向的防范和戒备将有增无减。未来的中日关系依然是竞争与合作并存。

第二,安全战略上,将实行“多层次合作”安全保障战略,通过四种途径实现三个安全战略目标。2009年8月4日,为了给预定于2009年年底出台的新防卫计划大纲定调,日本首相官邸设立的“安全保障与防卫力量恳谈会”提交了一份报告,明确提出“多层次合作”的新综合安全保障战略,即通过日本自身努力、与盟国合作、与地区合作以及与国际社会合作四种途径,实现确保日本安全、预防威胁、维持并构筑国际体系三大目标。与“2004年大纲”的三种途径、两个目标-相比,该报告增加了“地区合作”这一途径和“维持并构筑国际体系”这一目标,表明日本对经济活跃、各种矛盾交织的亚太地区非常重视,同时也表明在美国影响力下降的形势下,日本将在地区安全机制和国际体系的构建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充分彰显其大国志向。

第三,防卫政策上,将进一步发挥军事力量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作用,但是政策突破将有所放缓。无论是应对日本或周边的突发事态,还是改善地区和国际的安全环境,都将是日本军事力量施展职能的重要舞台。民主党上台后将按照原有步伐发展军事力量,包括进行防卫省改革、文武官混编、编制体制调整、联合指挥体制改革等。未来的日本自卫队将通过平时搜集情报、不间断地警戒监视等,防止出现各种威胁日本安全的事态,同时在联合国框架内更加积极地参与反恐、反海盗、国际维和等领域的行动。这是日本国家安全战略目标所决定的,也是其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扩大国际社会影响力所需要的。但是与偏右的自民党相比,民主党的防卫政策相对偏中左。虽然前面所提到的报告提出将对日本50多年来遵循的“国防基本方针”以及“专守防卫”、“无核三原则”、“武器出口三原则”等基本防卫政策进行修改,但鸠山由纪夫还是主张坚持“专守防卫”原则,恪守“无核三原则”,坚持不发展核武器,提倡实现“无核世界”,并将对日美“核密约”问题展开调查。可以认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日本民主党的防卫政策主张比自民党要温和,日本的防卫政策突破步伐有望放慢。

黄大慧(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冷战结束后,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迟迟没有在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发挥与其经济地位相符合的国际作用。这并不纯粹是一个硬实力的问题,还涉及日本的软实力。一方面,日本过分追随美国的外交战略损害了自身的国际形象;另一方面,长期执政的自民党强烈的狭隘民族主义影响了日本同亚洲国家的和解。

日本要想在国际社会发挥作用,首先应该在亚洲地区取得邻国的谅解。民主党从近20年的日本外交历程中吸取经验教训,开始在坚持基本战略定位不变的同时,对其实现外交目标的策略和手段进行调整,即强调日美关系对等、加强亚洲外交。小泽一郎就一再强调,日美关系或者说日美同盟应该是一种对等关系,不对等就不是同盟。日本要实现与美国关系的对等,需要在依托亚洲、加强联合国外交的同时,关注日美同盟本身的变化。传统意义的日美同盟是一个安全意义上的、主要涉及安全保障的同盟,如果日本想实现对美关系平等,就需要促进日美同盟的内涵发生变化。如果在2010年日美安全条约修改50周年的时候要重新界定日美同盟的话,日美同盟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安全领域,还将涉及非传统安全领域,比如环境问题、气候变暖问题、新能源问题、反恐问题、传染性疾病问题等,都有可能成为日美同盟的新内涵和新因素。而日本恰恰在这些领域拥有较多的优势,如果日美同盟的内涵发生变化的话,日本在日美同盟中的作用自然会得到提高。民主党上台后一直强调亚洲外交、推动东亚共同体,实际上有其“一石三鸟”的作用:(1)

加强对亚洲外交,推动共同体建设,以此为依托提升日本对美外交的对等性;(2)通过东亚共同体建设,利用多边机制框架约束中国;(3)推动东亚一体化进程,为日本的再度崛起寻求突破口,探索路径。

关于集体自卫权问题,不同于自民党企图通过修宪、宪法解释等手段来行使集体自卫权,民主党主张在联合国框架内、打着联合国的旗号行使集体自卫权,不一定要修宪。民主党是否会提出修宪,如果要修宪、是否会提上2010年的议程,都涉及新执政联盟等方方面面,现在进行判断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我认为,民主党可能会绕开修宪,打着联合国的旗号行使集体自卫权。还有就是拥核问题,最近日本国内拥核论有所抬头,核密约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这可能意味着日本的核政策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和调整。如果将日美围绕核问题达成的密约公开的话,日本要么继续坚持“无核三原则”,反之,日本将实现“无核二原则”,届时日本将很有可能采取德国模式拥核,即日本不制造生产、不拥有核武器,但可以用美国的核武器装备日本。

江瑞平(外交学院教授):

虽然经济属于低端政治的范畴,但至少在此次日本大选中应该算是自民党和民主党角力的中心议题。而且,如果要分析日本未来政局的话,民主党能否在这个核心议题上兑现其承诺,能否带领日本经济走出窘境、实现回升,也可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目前民主党面临的一些经济难题,对于判断日本的政局走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层面。总体来说,日本民主党新政权面临的经济难题涉及方方面面,错综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十个方面。

第一,难以扭转的增长乏力问题。2009年第二季度日本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经过修正后依然达到2.3%,这是2007年以来的最好数据。但是这种经济增长一方面依靠政府强大的经济刺激政策带动公共投资需求,另一方面依靠出口来带动,其实是缺乏基础、缺乏内在动力的。

第二,难以消除的体制疲劳问题。面对金融危机,麻生内阁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但是受政府财政危机严重、金融刺激空间狭小以及民间消费需求和企业设备投资低迷的影响,经济刺激政策的力度非常大、效果非常微弱。究其原因,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日本经济的体制疲劳。虽然这一问题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引起了日本政府的注意,也陆续经历了桥本六大改革和小泉改革等,但是体制问题积重难返,仅由一任政府包括此届民主党新政府来解决的话,难度很大。

第三,难以摆脱的财政危机问题。这是众多体制疲劳问题中最主要的问题。目前,关于日本的财政危机,两个数据出现了反向运转过程。从流量数据来看,当年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在大幅度下降;而从存量数据来看,累积政府债务余额已经达到空前恶化的程度,日本政府公共债务的余额相对于GDP的比重达到了170%,而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是60%。民主党上台后,要兑现其竞选承诺需要大量的金钱,与此同时民主党还提出了包括减免中小企业税负、停止征收高速公路费等减少财政收入的措施,从而陷于财政支出增加、财政收入减少的境地,日本的财政危机将会进一步恶化下去。而且受制于众多利益集团的特殊要求,民主党新政权通过调整财政支出项目来满足需求、缓解危机的愿望也很难实现。

第四,难以根治的通货紧缩问题。最近几年,日本经济中严重的通货紧缩状况有所好转,物价水平有所上升。但是2009年的数据显示,无论是消费者物价指数、企业物价指数,还是面向企业的服务价格指数,都出现了大幅度的负增长,日本的通货紧缩表现出死灰复燃的迹象。

第五,难以改观的消费低迷问题。2009年第二季度日本经济增长态势良好,其中公共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而民间消费需求和企业设备投资依然表现为大幅度的负增长。就民间消费需求而言,小泉改革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扩大,财富大量集中于富有者手中,难以形成转化为实际消费需求的效果。而民主党在竞选中提出的惠及失业者、青少年人口、老年人口以及中小企业主的扶植政策在短期内难以发挥效用。目前民主党政权面临的问题就是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真正地刺激消费需求迅速实现明显回升。

第六,难以好转的投资萎缩问题。从2002年开始,企业形势明显好转,企业设备投资大幅度增加,日本经济出现了明显的增长态势。但是在此轮经济衰退中,日本的大中小企业都出现了经营亏损甚至是破产,不敢也不能大规模扩大投资。根据2009年7月1日日本银行公布的资料,2009年日本企业的设备投资计划减少17.1%,其中制造业减少28.0%,中小企业更将减少41.5%。如何支持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扩大设备投资,成为民主党新政权面临的重要课题。

第七,难以克服的超高失业问题。2009年7月份,日本的完全失业率达到5.7%,是战后历次衰退中最严重的一次。失业率的上升,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消费持续低迷。虽然民主党在竞选过程中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也承诺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充实社会保险、发放失业救济补贴、提高最低工资等,但似乎也都只能治标不治本。

第八,难以应对的中小企业问题。如前所述,大企业的问题尚且解决不了,中小企业的问题要解决起来就更加困难了。

第九,难以缓解的汇率波动问题。日本的出口增长,与汇率波动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从国际收支状况来看,从全球汇率的格局来看,未来日元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持续升值的态势。在这种情况下,日本能不能依靠出口来带动经济回升,最后将取决于汇率的波动。

第十,难以规避的外部风险问题。汇率问题只是外部风险之一,实际上目前日本面临的整个国际经济环境失衡是非常严重的。国际贸易在大幅度地萎缩,全球金融在剧烈地震荡,跨国投资在明显地减少,保护主义在重新抬头,这些问题都将对日本这种高度依赖出口、依赖外需的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甚至是导致其经济衰退持续的一个重要因素。

刘世龙(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

民主党新政权上台后对日美关系的调整,不是小变,也不是大变,而是一种中等幅度的全面调整。这种调整是日美两国长期矛盾积累的产物,借着日本政局大变的机会得以实施,其性质是西方两个大国内部关系的一种阶段性调整,两个国家将在摩擦斗争的基础上发展未来新关系,进一步强化日美同盟关系。

第一,鸠山内阁对美的战略目标。总体来看,鸠山内阁的对美战略目标可以概括为两个字,就是“平等”。从本质上说,这是日本对美国的传统战略目标,只不过有些时候表现得比较明显。民主党认为,其使命就是要与美国建立“紧密而平等”的同盟关系。所以,其中期目标就是,在平等的或者说相对平等的基础上重新构筑日美安保体制,大约需要四年的时间;从短期来看,鸠山内阁将主要就普天间机场的迁移问题、调查日美密约问题以及日本海上自卫队在印度洋为美国等的军队提供燃料问题等同美国进行谈判。可以预见,今后的一个时期将是日攻美守的时期,日美摩擦将会增加,美国会对日本的民族主义势力做出适当

的让步,日本有可能在新的基础上深化与美国的同盟关系,但还不可能达到同美国完全对等。

第二,鸠山内阁对美的外交政策。日本对美外交政策将表现出很强的连续性,新意不足。虽然民主党在大选前后基本上回避“加强日美同盟”这种说法,但大选获胜后民主党领导层的言论表明,其在日美同盟问题上的态度开始表现出向自民党政策原则立场靠拢的迹象。

第三,鸠山内阁对美的军事政策。其基调是近期以摩擦为主,中远期依然是合作之势。近期的摩擦主要是因为驻日美军享有特权造成的,包括普天间机场的迁移问题、《日美地位协定》的修改问题以及“核密约”问题。从深层次来看,日本提出这一系列的调整措施,是日本对美要求平等的一个途径,日本希望借此削弱美国在日本的特权、增强对美国的约束力。同时,日本也需要为美国做出一定的补偿,比如在阿富汗问题上有所贡献等。

第四,鸠山内阁对美的经济政策。这主要涉及日本要求对美进行缔结日美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如此一来,日本在地区经济合作上就面临三种选择:东亚共同体、日美自由贸易协定以及亚太共同体,日本对美经济合作也呈现出日美自由贸易协定、东亚共同体以及亚太共同体等三个由内至外的同心圆的结构。但是,从目前来看,这三种手段尤其是日美自由贸易协定都不存在大幅度迈进的可能,对于日本而言,亚太地区的多边经济合作格局似乎更有利。

吴怀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

民主党此番上台具有内外两重意义:对内,终结了自民党一党独大的历史,开启了两大政党制度形成的契机;对外,即便不能实现有别于自民党的“离美入亚”及“平衡中美”的“自立”政策,至少也意味着战后日本国家战略的另一选项已经进入执政党的思想视野。这种转变对于中日关系的影响不容忽视。

第一,民主党的政党属性与政策倾向。国内学者一般认为,民主党与自民党都是资产阶级保守政党,但是日本的学者和政客却认为民主党在保守性方面具有若干“非典型性”,是趋于“中道”的保守政党。这导致民主党对华政策具有两大特点:既有复杂因素,不易在对华路线上形成集中统一的全党意志,政策具有即事、流动和可塑等特征,同时又难以像自民党那样在某一时期公然推行“价值观外交”之类的总体保守战略。可以说,相较于自民党,民主党多了些开明性和新气息,如果选题正确、沟通得当,中日关系有可能出现一些新机遇和新突破。

第二,民主党对华政策的利好条件或多或少存在。目前来看,民主党对华政策中的利好因素较多。总体上,民主党在政策纲领中表示重视亚洲,愿意与中国等建立信赖关系,其领导人也有过一些对华有利的表述,小泽一郎就曾提出要构筑日美中“等边三角”关系。具体而言,民主党的领导层基本是稳健的元老派人士,多有对华友好言行,将起到“维稳”作用;民主党内左翼及自由派的影响健在,可防止对华政策向右看齐;执政同盟“对华友好”倾向也将牵制民主党的对华政策。

第三,民主党对华政策的负面因素依然存在,需要克服。(1)中日之间的结构性矛盾还没有解决,政治互信还没有建立i双方间的相互定位尤其是民主党领导层的对华态度还不很明确,民主党内外交安保团队中依然有保守右翼的少壮派存在。(2)目前中日之间在领土、海权以及资源等具体的现实利益争端上还有一些冲突,而且两国都难以做出重大让步。(3)包括人权、裁军、环保、食品卫生、贸易保护、产品质量等新问题,都可能成为中日关系摩擦的新火种。

总之,历史证明,发展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不仅对中国有利,对日本也是有利的,所以中日关系发展的大趋势不会改变,中日关系的前景总体看好。

李薇(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

今天讨论的议题涉及大选后日本的政党、内政、外交以及经济社会的变化等方方面面的内容。首先在国家发展战略以及国家发展目标等许多概念定义上,大家就提出了不同意见,但是也形成了一定的共识。

第一,此次日本大选,不是意识形态的革命,也不是一次思潮斗争的结果;民主党本身并没有提出非常像样的路线,其锁定的目标就是夺权,所以普通国家也好,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并存也好,日本这个国家既定的国家发展目标、国家发展方向和路线不会因为政权更替发生变化。第二,目前中日两国在地区格局中的地位基本不会发生改变,但鉴于中国实力的增强和美国对华外交的调整,日本将更需要同中国的外交协调。第三,日本对美关系会有一定的调整,但是为了应对中国力量的上升,日本更需要借助美国的威慑力量,日美同盟关系这一基本框架不会有大的变化。

具体到日本的内政外交问题上,我认为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首先,关于修宪问题。修宪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宪法文本的修改,再有就是隐形修宪,即通过法解释或者制定特别法等手段实际达到修宪的效果。长期以来,日本采取的就是第二种方式,鸠山内阁也不会例外,只是由小泉时代比较激进的做法转为比较温和的做法。民主党新政权在短时间内不会真正在法律条文上进行修改,以免刺激周边国家,但是这并不影响其隐形修宪步伐的迈进,日本那种一只手赞成和平宪法、一只手支持自卫队,一只手反对核扩散、一只手赞成美国核保护的逻辑双重性将继续延续下去。

其次,关于中日关系问题。虽然民主党绕开参拜靖国神社这一问题,避免了日本在外交上的被动和与周边国家的摩擦,但其在涉及实际利益的领域以及人权等方面的具体处理方法依然值得关注。

再次,关于政治改革问题。此次大选,很多日本选民都抱着“不管是好是坏,就是图个变”的态度进行投票。事实上,日本本来是一个不图变的社会,现在这种社会意识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但是,因为重视继承性的文化传统依然存在,所以民主党上台后是否能够实现日本的结构性变革还很难说。以政党与官僚的关系为例,从有宪政制度以来,日本的官僚体系就是完全独立的,与政党独立行事,如今要把它完全打乱是有障碍的。而且,民主党提出派议员到各省厅参与决策,将打乱日本式的三权分立传统形式。所以,民主党调整政治家与官僚之间关系的举措,不仅在法律上有障碍,在实际操作中也是有问题的。

最后,关于民生问题。日本已经是一个经济相对成熟的社会,日本国民对于吃穿住用行等基本需要不会有更高的要求,而是追求一个更加平等、更加安定的社会和一种令人安心的生活。民主党若要满足国民这种社会需求,还需要在构建福利方面有所作为,这需要相当的财力支持。至于经济方面,日本的经济发展战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主要在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方面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对外关系增长点。

总之,今天的讨论对于更加清晰地认识日本社会的现实问题、了解日本社会的特点是非常有帮助的。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说的“内因是决定因素”,只有认识了日本社会的一些内生问题,才能更好地认识其政党、政治以及外交的未来走向。

(叶琳记录整理,有删节。责任编辑:韦佳)

猜你喜欢

自民党民主党政治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政治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