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009-09-28冯永侠于朝辉

大家 2009年12期
关键词:就业高职院校大学生

冯永侠 于朝辉

摘要:当前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严酷的社会现实。本文探讨了作为大学生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大学生中就业难问题的种种表现,并分析了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以期采取综合措施缓解高职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原因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就业中存的问题

(一)就业率偏低

据著名职业培训机构麦可思公司进行的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调查状况显示:毕业半年后,2007届本科大学毕业生的全国就业率为91.2%,而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全国就业率为84.3%。1虽然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近些年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但与普通本科大学毕业生比较,就业率仍然偏低。

(二) 就业对口率不高

据有关资料统计,近些年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的对口率平均在50%左右,近一半的高职毕业生所学非所用。一些冷门专业的毕业生,比如农学专业就业对口率甚至不到20%。高职毕业生中相当多的一部分在就业中选择了非本专业的职业。中国就业促进会的冯俭在2006年对我国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的调查分析中发现,28所学校的专业基本对口率虽然在80%以上,但专业完全对口率则很低,一般不超过30%,而非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数据则更低。2

(三) 就业满意度低

北京大学相关课题组进行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统计》表明,只有4.6%的毕业生对找到的工作感到非常满意,32.8%的毕业生感到满意,其余为感觉一般和不满意。结合我院就业办公室的资料和对毕业生的回访,毕业生对当前自己工作的满意度普遍不高,许多人表示有合适的机会就会跳槽。另一方面,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一般。具前程无忧网发布的《全国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七成以上企业认为的毕业生在工作中表现平平,30%的企业表示如果招聘不到理想的毕业生宁可职位空缺。

二、高职大学生就业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 劳动力供过于求的就业大环境不利于高职大学生就业

我国是一个人口和劳动力供给大国,就业岗位的供求失衡矛盾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客观必然。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总体上供过于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得每年的劳动年龄人口连年增长形成巨大的劳动力供给量。目前我国正处于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高峰期,当前和未来二十年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维持在65%以上的较高水平。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每年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缺口在1300——1400万人左右。这种严峻的就业大环境必然给高职大学生就业带来巨大的就业竞争压力。

2.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增加了高职毕业生就业的难度

虽然我国大学生数量占人口的比重比发达国家低得多,但近些年的高校大规模扩大招生使得大学毕业生数量增加速度超过社会对大学生岗位需求速度的增长,加重了大学生的就业困难。高校的连续大规模扩招使每年需要就业的大学生连年快速递增,2001年为115万,2002年为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80万,2008年已经达到559万。但是社会对大学生的岗位需求增长缓慢,虽然近些年我国经济连续快速增长,对吸纳劳动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 “随着产业结构的逐渐升级,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会越来越小。” 3

3.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发展观念滞后,突出学历教育而忽视学生技能的培养。进入21世纪,我国的社会结构出现了较大的调整和变革,这必然要求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方式、培养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数据表明,我国技术人员的技能结构同发达国家相比,初级工超出30%,中级工缺额10%,高级工缺额20%,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4%左右,这与发达国家20%-40%的比例相差甚远。而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延续着学历教育的模式,注重理论讲授,忽视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加之教学方法落后,办学经费不足,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重视招生工作而轻视就业工作,因此难以培养出社会迫切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实用型人才。

4. 高职大学生整体的素质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高职院校大学生与本科院校大学生相比较,总体上看,他们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学习成绩不太好,在校学习能力不强,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系统和全面。同时由于高职院校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使得目前的高职大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不强,加之忽视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的综合素质难以满足企业和社会的要求。

5.企业错误的用人观念给高职大学生就业带来挑战

在知识经济时代,用人单位虽然已经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价值,但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出现了“人才高消费”现象。不少的用人单位热衷于招收较高学历的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和重点大学的毕业生,他们片面地认为学历高的素质也较高,存在重视学历,忽视能力的倾向,以至出现“人才高消费”现象。据某媒体报道,一家银行招聘保安时,其开出的条件中包括必须具有大专学历;广东一家食品企业以年薪10万的高薪聘用具有硕士学位的大学毕业生卖猪肉。一些单位中大专生能够从事的工作偏偏要招聘本科生,本科生可以胜任的工作非得录用研究生,这使得不具学历优势的高职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这种对人才的超高消费一方面浪费了宝贵的人力资源,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另一方面也使得不具有学历优势的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的地位。

6. 高职大学生就业观念与社会实际存在差距

高职大学生在就业中由于学历偏低,虽然较为理性务实,愿意到企业中工作。但他们在择业中往往 “急功近利”,脱离市场经济的实际和国家、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偏重于对用人单位的性质、地理位置、经济待遇等因素的考虑,盲目崇拜到大城市、外资企业中就业,而不愿到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基层和偏远地区急需人才的地方去,从而使人才的地区流向和单位流向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扎堆于大中城市和大企业,造成边远地区和中小企业人才匮乏。据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白皮书有关数据显示,从江苏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得出,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供给主要到全省不同的地区,主要流向明显以苏南地区为主,约占毕业生人数70%,毕业生大部分将无锡、苏州、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作为就业的首选地区。闫智敏,吴友石对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即将毕业或已毕业的大学生“毕业后你最希望去什么单位”的就业情况调查显示,选择合资企业、效益好的大中型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占到83.2%,而选择民营企业、国家需要的边远地区或自谋职业的只有16.8%。

当然造成高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因素还有很多,解决这个问题也需要政府、高职院校、社会和学生自己多方的努力,提高高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塑造社会真正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关于提高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举措,作者会在以后的文章中进行探讨。

参考文献:

[1] 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08/8/20(26)

[2] 冯俭.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问题浮出水面.[J].职业技术教育,2008.12 (66—68)

[3] 潘士远、林毅夫. 中国的就业问题及其对策.[J]经济学家,2006.1(24)

作者:

冯永侠河北省廊坊职业技术学院文法系,天津师范大学在读硕士

于朝辉河北省廊坊职业技术学院文法系,天津师范大学在读硕士

猜你喜欢

就业高职院校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