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象派诗歌

2009-09-28吴春秀

大家 2009年12期
关键词:庞德诗坛现代主义

一、引言

1918年长达四年之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尘埃落定,但是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创伤却不会很快平息。在战争期间无暇从事文学活动的作家们开始整理思绪进行创作,因此出现了大量以一战为背景和题材的小说和回忆录等等。除此之外,一战后世界文坛最引人瞩目的当属现代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它是二十世纪世界诗歌发展史上持续最长久的一个运动。现代主义是一个国际性的思潮,它首先是在诗歌的领域内开花结果的。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现代主义诗歌流行于英美诗坛长达三十多年,直到二战后才逐渐被其他倾向所取代。

二、意象派诗歌的历史发展及其地位

一战之后的欧洲和美国普遍认为文明的基石已经被摧毁,传统价值观念也已不复存在,而这种认识在艺术创作上的反映便是对传统的挑战和反叛。现代派诗歌正是这种新思潮的代表。它试图通过形式上的实验,从内容和形式上来颠覆传统诗歌。现代派诗歌发源于法国的象征主义。象征主义诗风影响了后来庞德等人的诗歌风格。原本产生于欧洲大陆(尤其是法国)的现代主义思想对英国乃至世界文学产生了相当深刻的影响。事实上,在这股现代主义诗潮中,英、法、美三国的现代主义是融为一体,难以分割的,而如此集中、如此有特色的文学潮流在文学史上也是十分罕见的。

在现代主义风行的过程中,世界诗坛上出现了几个反传统的诗歌派别。如:英国诗人阿瑟·西蒙斯宣传的象征主义诗歌,这个派别标志着英国现代诗歌的开端,也表达了现代主义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即诗人的笔触已经从外部客观的自然世界转向了人的主观的内心精神世界,并且试图从意识中寻求真理,以给日显破碎的世界一个秩序。[1] 英国诗歌理论家、哲学家、美学家和现代主义的奠基人托马斯·休姆主张古典主义诗歌。他所理解的古典主义是以“准确、简练、明确的形容”和“瘦硬”的诗行作为特点的。而这种新古典主义得到了美国诗人艾兹拉·庞德的认同。庞德以休姆的理论为基础开始热情地宣传诗歌的革新,创立了意象派。此外,还有唯美派、颓废派等等。这些不同派别的诗歌虽然各有特点,但是都强调艺术的价值和独立性,强调诗歌形式和语言上的革新。但是在革新的力度上,这些派别的诗歌是不够的。尽管如此,这些派别的诗歌还是成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诗歌的必要组成部分,为丰富和繁荣二十世纪的世界诗坛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英美现代派诗歌的中心人物、英语现代主义诗歌的最高代表T·S·艾略特曾经指出,意象主义是研究现代英语诗歌的出发点和基石。可见,意象派诗歌在世界现代主义诗坛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三、意象派诗歌的特点及创作原则

意象派的显著特点就是理论明确,而且意象派诗人们对于宣传其理论也是不遗余力。二十世纪初,意象派诗人改变了十九世纪末弥漫在诗坛上的颓废诗风,主张直接表现事物和再现事物,以达到物、理、情和内容与形式的高度凝练和统一;将关联并不明显的意象排列在一起,从而产生戏剧化的、精确的艺术效果。庞德本人曾经将“意象”一词定义为“瞬间思想与情感的复合体”,认为只有意象才能使受到时空限制的人们获得自由和超脱的感觉。在写作方法上,意象派诗人们回避在诗中发表议论,更忌言之无物的训诲。在他们看来,诗人的最高目标是用语言创造出一个个新颖的意象;因此,诗人应该注重语言的锤炼和语言技巧的实验而毋需在诗歌中介入社会与生活的内容。此外,意象派诗人还强调从古希腊、罗马和中国及日本的古代诗歌中汲取营养,在继承古典诗歌的基础上表现出自己的个性来。这种新形式的诗歌的宗旨是:以生动、鲜明、准确、高度凝练的意象直接表达外界事物或诗人的瞬间感受,反对陈腐的意象,反对僵硬的格律,反对多余的词藻、冗闷的语言。

虽然意象派诗人们并未正式发表他们的文学宣言,但是他们确实拥有属于自己的创作原则。正如庞德在《回顾》(A Retrospect)一文中曾经归纳了三条意象派原则:

1. 主观或客观之物当直接描述。

2. 与展现无关的词语应完全摈弃。

3. 关于韵律,要用富有音乐性的口语自然节奏为基础,不用机械的节拍。[2]

由于其明确的理论原则,以及在“创新”的口号下对“压缩、瘦硬、清晰、直接”等技巧的追求,意象派诗歌成了英语中真正的现代派诗歌的开端。然而意象派在理论上的非凡成就并不意味着其在实际创作上的绝对成功。事实上,单纯以意象出新的诗歌范围太窄,象庞德所作的《在地铁站内》这样的经典之作为数较少。

四、意象派代表诗人

在世界现代诗歌发展史上,艾兹拉·庞德是一位影响深远的人物。这位集诗人、评论家、翻译家和编辑于一身的奇才一生中不仅为人类献上了几十部涉及众多领域的著作,而且还为推动英语诗歌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意象主义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和领袖,他成为了英语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3]

庞德的文学生涯是从他怀着想成为一位有为的诗人和从事中世纪文学评论的两大雄心壮志飘洋过海踏上欧洲大陆后开始的。1908年他定居伦敦后,便加入了休姆建在伦敦的文学沙龙。休姆早年接受过柏格森的学说,认为逻辑思维的概念中有意象的存在,思维的过程中也有感情的作用。这与庞德主张的用意象取代形象,通过在瞬间产生的与对象的融合达到“物我两忘”与“物我合一”的境界的思想不谋而合。于是,在这个文学沙龙的其他成员,如希尔达·杜利特尔、艾米·洛威尔及劳伦斯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庞德和休姆树起了意象主义的旗帜。

庞德在他的诗歌生涯中创作出了不少优秀的意象主义诗歌,如常常被人们所引用的《在地铁站内》(In the Station of the Metro,1913),这是他最早也是最出色的一首意象诗。全诗共两行。他的起因是诗人在巴黎某地铁站看到的许多漂亮的面孔,即第二行中的“花瓣”。据诗人自己讲,这首短诗花了他一年多的时间才写就的。他当天回去后脑海里仍闪现一张张美丽的面庞,它们逐渐变成了美丽的色彩斑块。[4]诗人最初用一首三十多行的诗表达这种意象,但并不满意;半年后写了一首十几行的,仍旧不满意;一年多后才写成了这首短诗。“梦幻众中面貌;/黝湿枝上蔬花”所提供的朦胧重叠的美贴切地表现了诗人想要传达的信息。这首经过高度提炼的短诗也反映出中国诗歌和日本俳句对庞德的深刻影响。或许这是所以意象派诗歌中最著名的一首。[5]

LArt,1910也是一首经常被引用的意象派诗歌。作品描写了作者对一幅现代派绘画的印象,从中可以看出庞德对绘画以及所以艺术作品中创新精神的赞赏。这首诗可能创作于1910年英国举办了后印象主义派画展之后。与其他意象派诗歌相仿,诗人没有直接告诉读者他对这幅画的感受,而只是给出一些具体的色彩,让读者自己去品位。

《姑娘》(A Girl)是他的另一首较为优美的意象诗。它将一位姑娘比作一棵树,但是同时又巧妙地把树比作姑娘的情人。

除庞德之外,意象派诗人还包括艾米·洛威尔、希尔达·杜利特尔、D·H·劳伦斯、威廉·卡洛斯·威廉姆斯、约翰·弗莱彻及F·S·弗林特及理查德·奥尔丁顿等等。他们也都创作了一些意象派的诗歌作品,为推动意象派诗歌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意象主义自1908年起,在经过了三、四年的发展后,于1912年至1914年之间达到了高潮。由于庞德本人的身体力行和其他诗人的艺术实践,其声势越出了国境,冲击了欧美诗坛,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意象主义的主要喉舌是1914年由庞德亲任主编的文学杂志《自我》(Egoist,1914)。其集大成者是庞德选编的《意象诗选》(Des Imagistes,1914)。庞德于1909年在伦敦出版的《狂喜》(Exultations,1909)和《人物》(Personae)则是意象派最初的作品,他本人也随之成了伦敦诗坛的领袖人物。然而,1914年以后,庞德在观点上急剧转向,认为意象主义已经成了新的形式主义,因而抛弃了其苦心经营多年的意象派,投身于创建旋涡主义。于是,在经历了短短两、三年的高潮之后,意象主义作为一个诗歌运动终于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而渐趋低落,但是其影响却一直延续到今天。

参考文献:

[1] 侯维瑞. 英国文学通史[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2] 吕敏宏. 英美诗歌意象派中国情结——从庞德诗歌看英美意象派的创作原则[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2).

[3] 陈 斌. 浅谈庞德与意象派诗歌[J]. 科技信息, 2007(26).

[4] 李公昭. 新编美国文学选读[M]. 西安: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0.

[5] 赵 萍. 明明暗暗香浮动:对《在一个地铁车站》的心理解读[J]. 名作欣赏, 2009(12).

作者:

吴春秀 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庞德诗坛现代主义
刘良玉
被“舆论”困扰的庞麦郎一家
祝贺彭城女子诗社成立(新韵)
老来学艺
中国工笔人物画在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继承与发展
论乔治?鲁奥朴素、真诚的绘画态度形成因素
艺术与现代主义音乐
庞德子
国际诗坛
海明威学写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