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格林卡歌剧创作的历史地位

2009-09-28韩彦婷

电影文学 2009年16期
关键词:音乐特点咏叹调

[摘要]格林卡是19世纪上半叶俄罗斯一位重要的作曲家,是俄罗斯民族歌剧和交响乐的奠基人。他的音乐创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歌剧、交响乐、室内乐和浪漫曲等。他的音乐确立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发展方向,并且成为衡量俄罗斯音乐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尺度。他的音乐充满了对自已的祖国、人民和俄罗斯大自然的热爱,具有饱满的爱国主义热情,成为俄罗斯音乐创作的典范,他的音乐创作开创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真正的新时代。

[关键词]格林卡歌剧;咏叹调;音乐特点

一、格林卡的生平及主要音乐创作

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格林卡(1804-1857),俄罗斯作曲家。1804年6月1日生于俄罗斯斯摩棱斯克省叶尔宁县的一个地主庄园家庭里。格林卡自幼酷爱音乐,尤其对俄罗斯民歌和农奴乐队的演奏十分痴迷,他的童年是在民间音乐的熏陶下度过的。格林卡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他为俄罗斯音乐进入世界音乐之林,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被世界人民誉为“俄罗斯民族音乐之父”的并对19世纪后半叶欧洲各国民族乐派的兴盛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开创了属于俄罗斯本民族所特有的音乐写作风格和表现手法。

格林卡出生于一个受西方文化影响深厚的封建地主家庭里,在童年时接触到很多民间歌手,从他们那里了解到更多的民间音乐,致使在格林卡日后的音乐中,随处可见浓重的民间音乐的创作根基。随着格林卡的渐渐长大以及1812年俄国抗击拿破仑侵略的卫国战争的爆发,他在祖国的历史沉浮中饱受激励,使一种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在小格林卡的心中逐渐萌生。这些都为他后来的音乐创作奠定了坚实的民族情感基础。

格林卡惊人的学习毅力以及超儿的音乐天赋,使他的多方面的音乐修养得到稳步的提高。在俄国十二月党人运动时期,他的歌曲《不要诱惑》《贫穷的歌手》等,已经显露出他的创作特点。在意大利学习时,他将民族抗争和自我觉醒的强烈艺术思想大量地反映在他的作品中。1834年,格林卡开始创作他生平最重要的一部歌剧《伊凡·苏萨宁》。这部歌剧创作是俄国第一部具有世界水平的真正的民族歌剧。这部歌剧被人称作是“俄罗斯歌剧的曙光”。

《伊凡·苏萨宁》创作的成功和演出所收获的巨大反响给予格林卡很大的创作信心,他之后又深入地认识乌克兰的民间音乐,将之体现在自己的创作当中。他生平的另外一部歌剧,根据普希金的同名长诗构思的神话歌剧《鲁斯兰与柳的米拉》中的《魔鬼进行曲》和《波斯合唱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产生的。这部歌剧具有鲜明的民族民间音乐特色、高度的艺术技巧和英雄主义与乐观主义的主题。它与《伊万·苏萨宁》一起,为俄国古典歌剧的两个基本分支——神话史诗剧和人民历史剧——奠定了基础。随后,格林卡除了完成了歌剧《鲁斯兰与柳的米拉》的其他部分之外,还创作了一系列的浪漫歌曲和管弦乐曲,都生动地描写了俄罗斯的民间生活风俗。1844年,格林卡在西班牙采风之后创作产生的《阿拉贡·霍塔》和《马德里之夜》,更成为俄罗斯作曲家以外国题材创作管弦乐作品的开端。格林卡1847年回国,成功地运用欧洲古典音乐的艺术成就,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俄罗斯音乐的民族传统,将俄罗斯民歌交响化,在1848年写出了交响幻想曲《卡玛林斯卡亚》,孕育了整个俄罗斯的交响音乐。

格林卡在创作上虽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俄国贵族社会并没有认识到他作品的真正的艺术价值和历史贡献。格林卡的作品经常遭到冷遇和恶意的诽谤,演出机会越来越少,有时甚至被完全挤掉。这极大地打击了格林卡的创作热情,他的创作意识一度停滞不前。幸好在他晚年的时候,身边还聚集着一些与贵族社会持相反立场的年轻人,他们就是未来的俄罗斯民族音乐运动的中坚力量:五人强力集团。之后集团中的成员都成为格林卡所奠基的俄罗斯古典音乐的继承者。格林卡在晚年的时候,经常在家里举行家庭音乐晚会,与他周围志同道合的音乐人共同分享彼此的音乐成果,这一度成为当时进步的重要的社会活动,同样有效地推进了俄罗斯民族主义音乐的向前发展。1854年,在斯塔索夫的恳求下,格林卡写了自传体的《札记》,这本《札记》是研究格林卡创作思想和作品的最有价值的文献。1856年,格林卡最后一次离别祖国,去钻研前辈的音乐,发展俄罗斯的合唱艺术,研究古老的调式。然而他此次出国就再也没能回来。1857年2月15日,他逝世于柏林。

二、格林卡歌剧创作的历史地位

在格林卡的音乐创作当中,歌剧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虽然他一生只写了两部歌剧,但这两部歌剧却是他的作品中社会意义和艺术成就最大的两部,有效地开辟了俄罗斯歌剧创作的发展道路。格林卡自幼就受到俄罗斯民间音乐的熏陶,在浓郁的民间艺术氛围中成长,同时,他本身又极易受到艺术的感染并且自认为有着奔放不羁的艺术想象力,这使他水到渠成地开始学习音乐艺术,最终开创并引领了具有俄罗斯民族风格的音乐流派,并使俄罗斯民族乐派在世界音乐发展历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格林卡在童年和青年时期,经历过两次让他印象深刻的民族保卫战争,使他萌发并稳固了民族意识形态和爱国主义情怀。他的音乐创作和音乐表现无不充斥着对国家、民族、人民以及世事的感怀,坚定地运用民族音乐思想来进行艺术创造。格林卡多次出访国外,学习其他民族的音乐创作手法,了解其他民族音乐的发展历程,从而更深层次地感悟俄罗斯本土音乐的发展及未来。他非常喜爱意大利歌剧,他感动于意大利歌剧带给他的音乐创作、歌唱表演等各方面的震撼。致使在他最初的创作中会带有一些明显的意大利歌剧的音乐创作痕迹。而渐渐的,格林卡意识到了意大利音乐与自己从小就熟知的俄罗斯音乐截然不同,他尤其不喜欢某些意大利歌唱家过分注意外在效果的作风。而他也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中逐渐理清了属于自己的创作思路,那就是想要创作牢固扎根于俄罗斯民间音乐的土壤、汲取俄罗斯城市音乐文化的养分,借鉴西欧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音乐成果而创作产生的带有强烈俄罗斯民族文化气息的歌剧作品。想要把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发展像意大利歌剧的德奥艺术歌曲那样,展现在世界面前,让各国音乐界都了解并喜爱俄罗斯音乐,使俄罗斯民族乐派光大于世界。正如他自己说的“我自己并不想成为一个意大利人,因此,我渐渐认识到要以一个俄国人的感觉来作曲”。格林卡的两部歌剧,采用了很多古老的俄罗斯民歌作为歌剧的旋律。这些俄罗斯民间音调已经在他幼年的时候就深深地融入格林卡的灵魂中去,结合他在战争与生活中的亲身感悟,让他的音乐创作无限地贴近人民生活,在欣赏情感上引起巨大的共鸣。这样的创作手法不仅为他节省了好多时间,而且也使观众更容易吹着这些曲调离开剧场,这一点确保了作品的成功和广泛的欣赏群体,有效地帮助格林卡的歌剧作品流传发展。格林卡之后的一群作曲家看了他的歌剧后,认识到一种有益的东西,所以几乎所有他们的音乐都包含一些俄罗斯民歌的片断,也都有了那种特殊的民族

风味。这样使俄罗斯民族音乐在格林卡音乐创作的带领下能够广泛地流传和长足地发展。这一点充分体现出了格林卡对于俄罗斯民族音乐所做出的巨大的历史贡献。

格林卡的创作是在俄罗斯人民生活斗争的鼓舞下和民间音乐艺术的深刻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因此具有比较鲜明的民族特征和爱国主义思想。格林卡在开创俄罗斯音乐历史和民族主义音乐创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他在俄罗斯的音乐史上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关键性人物。他对此前的俄罗斯音乐成就进行了综合和总结,将具有典型民族风格特点的音乐内容高度的提炼,同时为了开创一个崭新的俄罗斯民族音乐发展新时期,他积极地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音乐成果,有效地丰富了俄罗斯音乐流派的音乐写作技巧,并大胆地在其作品中的音乐创作、表现、配器等各方面进行浓烈的民族精神及民族情怀的渲染。他从内容上选择民族主义题材进行创作,并从俄罗斯民间音乐中深刻领会其思想感情、性格特征及审美情趣等,积极地运用到民族主义音乐的创作中,致使他引领了俄罗斯音乐创作中个性鲜明的英雄主义色彩和爱国主义情怀。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音乐创作都沿袭着这一音乐个性。同时,在格林卡的一生中,曾多次出访国外,进行音乐创作的理论学习和深入研究,他吸收了很多国外的音乐创作之长。他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将音乐写作与本民族的文化历史发展结合在一起,才能创作出撼动人心、意味深长的深层次的音乐作品。他将国外的许多优秀的配器、和声、曲式以及表现手法等各方面与民族主义乐派的创作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极大地推进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创作发展,也使俄罗斯民族主义乐派逐渐在世界音乐发展的大环境中崭露头角,并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这无不彰显着格林卡的民族主义思想对音乐发展的积极影响。格林卡被世界人民誉为“俄罗斯民族音乐之父”。不仅他的音乐创作受到世人的敬仰,而他对民族精神的追求与歌颂、为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更是值得人们世代相颂,格林卡不愧为俄罗斯民族史上最为伟大的音乐家。

在19世纪出现的俄罗斯的民族乐派是世界音乐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引领了音乐创作的一种新的感情基调的诞生,在音乐表现中宣扬了一种新的精神气质。民族乐派的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中着重以本民族的民歌、民间舞曲为素材,采用本民族的英雄史诗、神话传说和人民解放斗争事迹为题材,并且将民族音乐的鲜明特点和古典主义音乐的优秀传统以及浪漫主义音乐的艺术风格紧密地结合起来,创作出大量既有独特艺术个性和民族感情,又有强烈艺术生命力的作品。他们通过自己的音乐创作,热情地歌颂自己伟大的祖国、民族和人民,反映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内心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俄罗斯作曲家格林卡就是这方面做出突出表现的代表人物。

[参考文献]

[1]贺锡德.365首外国古今名曲欣赏(下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

[2]西洋百首名曲详解[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3]储声红,徐朗,余笃刚.外国歌剧曲选(下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韩彦婷(1975—),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音乐系,2000年春市青年宫艺术学校校长,现任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音乐系声乐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民族声乐教学、民族声乐传播等。

猜你喜欢

音乐特点咏叹调
形、韵、意——咏叹调《有一颗爱心飘落》钢琴伴奏分析
王宝钏
——寒窑咏叹调
中美日动画电影音乐之比较
人生咏叹调
咏叹调“亲爱的名字”演唱研究
关于咏叹调《冰凉的小手》的诠释与演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