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西方阐释中国

2009-09-28钟再强

电影文学 2009年16期
关键词:西方人大地

宋 静 钟再强

[摘要]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人形象逐渐恶化,这种印象一直持续到20世纪30年代。此后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人形象发生了重大转变,正面的中国人形象开始得到西方人的认同。在此转变过程中,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的小说《大地》及由其改编的同名电影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塑造了真实可信的中国人形象,架起了西方人了解中国和中国人的桥梁。

[关键词] 《大地》;西方人;中国人形象

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中国人成为西方人侮辱与嘲讽的对象。在小说《大地》出版之前,美国人心目中的中国人,是面目模糊、行为古怪的一群,没有个性甚至没有人性。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曾说中国人是“不道德的、堕落的和不可取的种族”。1923年,自谓老牌“中国通”的美国记者罗德尼·吉尔伯特在其所著一书中公开叫嚣“中国是一个劣等民族”。

美国女作家赛珍珠(Pearl s.Buck,1892~1973)生于美国,却长在中国,长达30多年在中国的生活经历使她对中国文化及社会生活有非常深入的了解,也使她深刻体会到中国农民的单纯、聪明、善良及痛苦。当发现自己有创作才能时,她觉得自己有责任向西方世界介绍她所热爱的中国。她说:“我不喜欢那些把中国人写得奇异而荒诞的著作,我的最大愿望是使这个民族,能如他们自己一般的真实出现于我的书中,倘若我能够做到的话。”

赛珍珠讴歌中国农民的小说《大地》于1931年3月在纽约出版后,连续22个月荣登畅销书排行榜首位,第二年荣获普利策奖。1933年《大地》被改编成剧本,在百老汇上演,取得巨大成功。1938年,赛珍珠因“对中国农民生活的丰富和真正史诗般的描述以及她的自传性的杰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登上了她文学生涯的顶峰。《纽约时报》书评曾高度赞扬“《大地》是一部杰出的小说,风格独特、深刻有力、结构完整,自始至终既富有戏剧性又客观真实”。

对于这样一部在世界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品,电影界是不会无动于衷的。1933年,米高梅公司买下了《大地》的摄制权,拉开了拍摄的序幕。赛珍珠本人也参与了剧本的编写。1937年1月,电影《大地》在美国公映取得极大成功,获得各大媒体的一致好评,并荣获第10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和最佳摄影奖。影评家Dorothy B.Jones评论说,《大地》里的中国人不再是“毫无个性特征的群体”,而是“一个值得钦羡和爱慕的民族”。

由于《大地》是一部以中国为背景的作品,因此影片的摄制引起了当时中国政府的关注,米高梅公司也一改以往的骄横作风,做出了正面塑造中国人形象的保证,并与中国政府订立了正式协定。接着,中国政府又在协议的基础上派杜庭修将军去好莱坞,代表中国政府监制影片的拍摄(后来此职由黄朝琴领事接替)。因此,电影《大地》之所以能够塑造出真实可信的中国形象,得益于多方的共同努力。

在拍摄的过程中,米高梅公司采取了认真负责的态度。1933年12月,《大地》摄制组前往中国,在华中、华北地区实地考察了半年多,拍摄了一些背景素材,收集了大量有用的道具。为了取得逼真的效果,还买了两头纯中国黄牛运回好莱坞以用于影片的拍摄。由于各种原因,《大地》的拍摄两换导演,拍摄时间长达三年半。最后担任导演的西德尼·富兰克林锐意经营,在加利福尼亚州租下了五百英亩土地,在那里修建了中国道路,种下了中国庄稼,造起了中国农舍,还打了一口中国水井,甚至修筑了一段中国长城,连演员坐的椅子、穿的衣服,都是从中国收集去的,以便尽可能真实地体现中国的“情调”。

《大地》的男女主角王龙和阿兰由美国人扮演,扮演者为好莱坞新秀保罗·穆尼和路易丝·雷纳。在影片中担任配角并与米高梅签有长期合同的华人共16人,临时招募的华人群众演员多达两千以上。为了演好各自的角色,保罗·穆尼和路易丝·雷纳多次去唐人街体验生活,模仿中国人的一举一动。为了体形的需要,路易丝·雷纳还长时间节食,使体重减轻了20磅。

经过各方的通力合作,电影《大地》最终取得了骄人的票房纪录,成为好莱坞电影史上一部表现人性美的杰作,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种族、族裔和文化的差异,展示了中国人民真实可信的形象,同时也表现了人类的生存困境及人类的意志与情感。如同原小说一样,电影《大地》在很大程度上纠正了西方世界对中国人的那种错误认识,塑造了一些栩栩如生的中国人形象。

故事发生的背景是清朝末年中国北方某农村。男主人公王龙是一名地道的农民,勤劳、朴实、节俭、孝顺,对土地有着特殊的情感。王龙一家住在一问茅草屋中,每天王龙都要下地干活,尽管生活清苦,但他脸上永远挂着笑容。艰难的生活使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土地是庄稼人的命根子,因此即使在大灾之年须外出逃难时他也绝不卖地,表现出对土地的挚爱。王龙有善良和忠厚的天性,他热爱家庭,在全家处在生死边缘时也不忍宰杀自己的耕牛。外出逃难时,他宁可挨饿也不吃儿子偷来的肉,并且告诫儿子他们不是“贼”。当然,王龙身上也具有那个时代中国农民的一些性格弱点。初进黄府,他卑微猥琐;面对叔父的勒索,他怯懦恐惧,暴露出很多性格缺陷。

辛亥革命的到来改变了王龙一家的命运,王龙的妻子阿兰在人们哄抢大户时冒着生命危险藏下了一小袋落在地上的珍珠,成为王龙日后发迹的资本。但发迹后的王龙渐渐地开始堕落,开始吸鸦片、逛戏院,过起了花天酒地、寻欢作乐的生活。他甚至狠心地从妻子那里要走了她最心爱的一对珍珠送给了戏子荷花。后来他不但买下了地主黄家的大院,还把荷花娶进家门做了二姨太,每天沉溺于享乐之中。由于发现荷花与小儿子有染,他才最终清醒,重新认识到阿兰的可贵之处。在指挥村民成功地抗击突然袭来的蝗灾之后,王龙又回到久别的大地,得以“新生”。在电影的结尾,王龙又把从阿兰那里要走的两颗小珍珠还给了她,并由衷地称道阿兰“就是大地”。

电影《大地》中的王龙并非一个完人,他身上既有中国农民所共有的勤劳节俭、艰苦创业、热爱土地等传统美德,又有保守自私、喜欢奢侈享乐等一些糟粕。他性格中的这种多重性及复杂性,正是当时社会生活曲折的反映。在影片中,保罗·穆尼很好地诠释了王龙这一银幕形象,其表演从始至终不见丝毫的生硬牵强之处,这固然是他演技高超,但也与他多次去唐人街体验生活不无关系。

影片中另一个令人难忘的人物是王龙的妻子阿兰。阿兰出身贫苦,自幼被卖到黄家为奴,受尽了屈辱,因此养成了少言寡语的内向性格,但在她平静、木讷的表面下掩藏着一颗坚强的心。除操持家务、侍奉老人、抚育儿女外,她还与王龙一起下田劳作,中国妇女那种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传统美德在她身上得到了完美体现。王龙的逐渐发迹离不开她全力的辅助。在很多紧急情况下,阿兰比王龙更为坚忍机智,更善于随机应变和决断。路易丝·雷纳凭借其精湛的表演,以绝对纯朴的方式展现了阿兰的母性、妻性,礼赞了中国女性的价值与魅力。

除主人公王龙和阿兰外,电影《大地》中的其他人物,也都塑造得栩栩如生。如王龙叔叔的无赖刁蛮,黄家门人的势力及刻薄,黄家老太太的高商在上,荷花的好吃懒做、追求享乐等无不惟妙惟肖。在人物间的关系上,王龙对叔父的既恨又恭,阿兰对王龙的顺从、对荷花的冷漠,荷花由于寂寞而对王二的勾引,王龙叔父对王龙的嫉妒……都被演员们表演得丝丝入扣、入木三分。

好莱坞电影刻画华人形象始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默片时代,但影片中的中国人,往往被塑造为阴险狡诈、行动诡秘、欺骗成性、肮脏不堪、缺乏道德;中国男子更是被塑造成麻木不仁、呆头呆脑,外形瘦小,缺少阳刚之气。“将中国人与唐人街、帮会活动和地下犯罪相提并论,在美国发展成为—个持久的传统,为好莱坞电影恣意利用。”

电影《大地》展示了有血有肉的正面中国人形象,这固然与赛珍珠在其小说中所刻画的中国人形象及演员的精湛表演有关,但也与包括赛珍珠本人在内的编剧和导演的努力有很大的关系。为了更好地展示中国人形象,影片突破了原著的局限,进行了多处独具匠心的改编。为了展示中国人也有追求浪漫的一面,导演在电影的开场不久就安排阿兰和王龙共同种下了一颗象征着爱情的核桃,在影片的结尾,种下的桃核已长成一棵大树,枝头桃花灿烂,王龙在树下长叹,怀念阿兰;影片中将荷花的出身由原著中的妓女改为戏子,大概是为了展示王龙虽已堕落,但还未到逛妓院的地步;增添荷花与王龙的小儿子鬼混并最终被王龙发现等场景,既表现了荷花与阿兰的本质区别,又解释了王龙为什么能返归大地,获得“新生”;原著中王龙从阿兰手中抢走她的两颗小珍珠去讨好荷花被改成王龙不好意思地去向阿兰索要,且在阿兰临终前,王龙把两颗珍珠还给了阿兰,体现了王龙极其复杂的心情;在电影的结尾处,富兰克林导演布置了一场突然袭来的蝗灾。在刚从农学院毕业的大儿子的协助下,王龙决定火攻蝗虫和水淹蝗虫,果敢地指挥村民抗击蝗灾。随着风向的转变,蝗虫群嗡嗡飞向远方,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抗击蝗灾取得了胜利,王龙也最终展示了他英雄的一面。

笔者认为,《大地》的导演和编剧之所以设计了很多与原著不相同的场景,一方面是因为电影艺术与小说艺术之间所存在的明显差异,而另一方面是因为地主王龙的形象取代农民王龙的形象之后,“有可能在西方观众的心理上造成巨大落差,使得他们无法理解电影要传达的主题——普通中国人勤劳善良,具有坚忍不拔、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因此可以说,电影《大地》不同于原著的处理是为了达到既符合西方观众的欣赏情趣,又符合影片歌颂中国农民和中国人的主旨这样的目的。

此外,为了与其所诠释的主旨紧密配合,电影《大地》从头到尾播放的都是中国民俗音乐。尤其是影片的开头,给人印象极为深刻:在美妙的《茉莉花》音乐声中,电影打出了“一个国家的灵魂表现在老百姓朴素的日常生活中,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中国农夫的平凡生活,从谦虚、勇气、前人的遗产及对未来的希望等可以感受到中国人民的这种高尚的灵魂”这样的字幕。

有学者认为,“由外国演员来演中国农民,无论如何也难以获得那种本真的乡土意味。”笔者赞同这样的观点,但同时认为,对电影《大地》进行公允的评价必须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及条件限制。就当时电影拍摄的条件而言,配音基本上是不可能的。由于米高梅公司拍摄《大地》主要是针对西方观众,因此演员会说英语就成了必备的条件。能够掌握英文又了解农民生活的中国演员,在上个世纪30年代的中国,实在是屈指可数。如果不能找到合适的中国演员,那么由外国演员出演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其实在电影《大地》中美国演员保罗·穆尼和路易丝·雷纳等人的表演可圈可点,很好地诠释了各自所扮演的角色。

就传播途径及影响程度而言,电影《大地》引起的轰动远非小说可比。据统计,大约有2 300万美国人看过这部电影,而全世界观看此片的人数则多达4 200多万。以王龙和阿兰为代表的中国农民在电影《大地》中所体现出来的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生活态度,深深地感染了一直崇尚高尚道德与质朴生活的美国观众,使得他们彻底领悟到中国人与他们拥有共同的“人性”,也使得他们对中国人产生了同情甚至敬慕。

但平心而论,虽然中国农民勤劳勇敢的形象在片中得到了充分的刻画与表达,引起了美国观众的共鸣,但影片中的中国人形象并非是十全十美的。贫穷时的农民王龙,孝敬老人,勤劳节俭,乐观知足,任劳任怨,体现了中国农民崇高的道德修养;而发迹后的王龙让观众看到的则是得意忘形后的堕落,学会了躺在床上抽鸦片、听小妾唱戏。那些“当时在中国很流行的奢侈享受形式”,在美国人看来,“显然体现的是中国的落后愚昧”。影片在宣传中国,沟通中西文化,让西方人更多地了解中国的同时,在客观效果上也造成了西方世界对中国人形象的一些误读。有批评者指出:“影片塑造了愚昧麻木、卑微落后的中国人民形象……中国人那种执著、坚强、韧性的品格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表现,而这却是原作品最动人之处。”

虽然存在各种不同的评论,但毋庸置疑,电影《大地》不失为一部塑造真正的中国人形象和表现真实中国的杰作。它成功地展示了以王龙与阿兰为代表的普通中国农民的情感生活,表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改变了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人形象,架起了一座世人了解中国的桥梁。正如1937年2月3日的《纽约先驱论坛报》所评价的那样,电影《大地》“在一个纯朴的农民的故事里,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中华民族的心灵”。

[参考文献]

[1]汪永平.从西方的中国形象看西方的文化心理[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119.

[2]姚锡佩.论赛珍珠的《大地》三部曲[J].当代外国文学,1996(03):88.

[3]郭英剑.赛珍珠评论集[c].桂林:漓江出版社,1098:64.

[4]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N].1931,quoted from“CriticalExcerpts”in The Good Earth(ed.)by Peter Conn. New York:Simon &Schuster, lnc. 1994: 41.

[5]Jones,Dorothy B.The Portrayal of Chine and india on the AmericanScreen.1896-1955[M].M.I.T: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1995:36.

[6]张伟.赛珍珠——《大地》、中国[J].大众电影,2004(15):45.

[7]刘柯兰.美国电影生态变迁中的中国形象解读[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01):57.

[8]倪春生,尤忠心.《大地》评议[J].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03):05—94.

[9]钟再强.赛珍珠《大地》对中国文化的展示和传播[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69.

[10]代迅.跨文化交流中的中国形象及其迁移[J].社会科学战线,2D04(01):99—100.

[11]姚斌.电影《大地》与“中国形象”[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79—80.

[12]韩传喜,朱顺.大地上的异乡者——重评赛珍珠的《大地》[J].社会科学论坛,2008(06):124.

[作者简介] 宋静(1977—),女,山东济宁人,硕士,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钟再强(1969—),男,吉林通化人,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西方人大地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人在环渤海地区的海滨避暑活动研究
浅析中西方英语交际失误
裂开的大地
论戏剧《耻辱》在西方人眼中的穆斯林文化定势
这里的大地春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