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多元个性解读与微扰论建构
2009-09-27田小华
田小华
当前,多元解读教材经典篇目,推行文本个性化阅读已是语文教学中的新潮。不可否认,文本多元解读可以打破僵化教条,可以展现自我,语文的阅读课堂也因此风光旖旎!
毋庸讳言,文本多元解读在对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的背后,也存在着很多教师对经典的解读偏离航道,以否定为乐趣,以标新为卖点,假设过于大胆,求证不够小心,已造成了学生对文化的定位模糊与是非混淆。笔者希冀以刘兰芝悲剧为例,呼吁在语文课堂文本多元解读中建构微扰论,以描绘语文阅读课堂图画的主色调。
一、文本解读现状:乱花渐欲迷人眼
文本的“多元解读”“重读”“探究”,确实有利于学生求异、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如果解读目标偏移,阅读切入点偏向,取向信马由缰,把哈姆雷特变成了哈利波特,此类阅读恶搞,就会让学生眼花缭乱,让阅读课堂“乱花渐欲迷人眼”。
以《孔雀东南飞》刘兰芝爱情悲剧的原因为例,对于这样一篇抒情长诗,关于焦仲卿、刘兰芝的悲剧原因,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一些文章中,有人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出发,引入“俄狄浦斯情结论”;有人从封建礼教出发,提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无后说”,有人以焦、刘家庭入手,提出“门第说”……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都有一些道理,又都有不足,都需要一个经典重读的近似值。
还有更多让人匪夷所思的解读,从初中教学中《愚公移山》的“环境破坏论”,到高中《荷花淀》中赞颂“诗意的战争”,再到给害死2200个小工始乱终弃的周朴园披上“温情脉脉的面纱”……甚至在一些热播的经典影视中,智取威虎山的杨子荣与土匪老婆可能产生的感情纠葛,白娘子、小青与许仙间大概存在的三角恋……这些对传统经典所谓的个性解读,不禁让人怀疑,它们到底是浅陋偏移的标新立异,还是振聋发聩的吉光片羽?
二、阅读微扰论建构:引入文本信息与文本背景参量
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中,特别是微观物理与量子力学的研究中,由于牵涉到的不确定因素太多,科学家往往把次要因素先放在一边,集中力量去研究主要的因素,以披沙拣金得出一个近似值,然后再将次要因素加入,以修正得出的近似值,最终找到一个最近似的值,他们把这种研究方法称为“微扰论”。
文学作品作为语言的艺术,由于语言的内涵与外延的诸多不确定性,往往因文本“空白”,引起许多阅读的干扰因素,这些干扰也有主次之分。我们在文本多元解读中,也可以引入微扰论,从文本信息与文本背景两个主要信息参考量入手,以期建立一个最近似作品内核的解读。
笔者仍以刘兰芝的爱情悲剧解读为例。“无后论”观点,主要是因为文本中没有兰芝婚后子女的叙述,而“俄狄浦斯情结说”也是因为焦母早年丧夫而嫉忌焦、刘恩爱的推测,这些解读皆源自读者人为添加的臆断与猜测,而忽略了文本的信息。著名美学家伊塞尔说:“文本的规定性也严格地制约着接受活动,以使其不至于脱离文本的意向和文本的结构,而对文本的意义作随意的理解和解释”(曹明海《语文教育智慧论》)。如果我们引入文本信息与文本背景两个参量来分析兰芝悲剧,答案应该很明显。
从文本信息看,有如下信息值得我们注意。“女行无偏斜”,表明兰芝无可挑剔,“吾意久怀忿”,说明焦母是早有恨意,而不是在婚后或无子之后才有的;“生小出野里”与“兼愧贵家子”,再到“汝是大家子”及“慎勿为妇死”,加上焦仲卿“贺卿得高迁”,刘兄对焦府与太守对比后的结论“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加上文本对太守聘礼迎亲的场面渲染,可见,富贵荣贱,门当户对的婚俗观应该是造成焦、刘爱情悲剧的根源,门当户对的封建观念应该是焦、刘爱情悲剧的近似值。这种解读以文立解,从文本出发,可以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文章合为时而著”,我们再从文本写作背景参量看焦、刘爱情悲剧。注重文本写作背景,知人论世,是文本多元解读的另一重要参量。鲁迅先生曾说过:“倘要论文,最好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状态,这才较为确凿。”《孔雀东南飞》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时期,当时婚姻的缔结,首先要求社会与政治地位相近。例如,汉代律令规定,与公主结婚者必须是列侯,如西汉文帝女馆陶公主之夫是堂邑侯陈午;朱买臣家贫,常卖薪给食,其妻离婚再嫁后与夫治道,显然,他们均属平民阶层。其次,经济地位需相近方可为婚。王充在谈到当时婚嫁情形时说:“富贵之男娶得富贵之妻,女亦得富贵之男。”可见,经济地位不同的家庭之间是难以缔结婚姻关系的。我们以此为参照,来比较焦、刘的家庭。焦母自认儿子“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因此对儿子婚姻的破裂,她以一句“贵贱情何薄”作结;兰芝临走之时,委婉地自述:“生小出野里”,“受母钱帛多”;后文出现的兰芝再嫁对象的不是县令就是太守,笔者认为这也不是巧合,而是和焦、刘两家形成对照,依旧是“门第”的渲染,而兰芝兄长一句“否泰如天地”,则是赤裸裸的“门第婚姻”宣言!这种“门当户对”论属于一种婚姻交换论,即所谓“竹门对竹门,木门对木门”,当时大多数婚姻都是在当事人家庭背景相类似的情况下缔结的,门当户对是婚姻本身所具有的交换规则在起作用的结果。焦、刘门第不对,这种世俗背景不会不对焦、刘的婚姻产生冲击!
三、微扰论的实践意义:创建严谨健康的解读文风
在微扰论指导下,以文本信息与文本背景为阅读参值,把他们作为解读的酵母,不是食古不化建立个人阅读的话语霸权,恰恰相反,它是在当今快餐文化盛行和阅读浅薄化的背景下,创建严谨健康的文本解读文风!以文本为根本,参照写作背景,可以为学生的文本解读定个基音,进而描绘出接近文本内蕴的解读趋势线,使我们的个性阅读多元有界。
总之,微扰论指导下的文本多元解读,使学生掌握文本与背景两个最重要的阅读参量、排除臆断主观干扰,在丰富多彩的答案中,趋近类似于价值曲线的文本内核,不肢解文本,不割裂文意,不搞只鳞片语的一叶障目,我们文本的多元解读才高效有益,充满生命活力,更利于培养学生扎根文本、小心求证的阅读习惯。
[作者通联:广东开平开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