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创业的现实抉择
2009-09-27李辉
李 辉
从“丑小鸭”到“白天鹅”
2004年以来,这里连续5年被评为河南省先进开发区,2006年被评为“河南十佳开发区”,2008年11月14日,被河南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这里就是三门峡经济开发区。
时光回溯到1992年。
这里还是一片贸易区,依然留有湖滨区桥头市场的影子——面积仅有1.2平方公里,规划区面积4.2平方公里,这就是三门峡经济开发区的前身——三门峡贸易开发区;1995年3月5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扩大到7.9平方公里;2000年11月15日,河南省发改委受省政府委托批准开发区再扩大10.7平方公里,总控制规划面积14.9平方公里;2005年4月14日通过国土资源部土地规划审核面积765公顷,2005年12月8日通过国家审核,更名河南三门峡经济开发区。
如今,三门峡经济开发区已开发建成578公顷,占审核面积的75.5%。土地开发率达98%,供应率达98%,利用率达96%,土地投入指标每亩7.5万元,产出指标每亩16.7万元,单位用地效益指标每亩13.8万元,单位土地收益每亩3.5万元。
原来的“丑小鸭”已经成为“白天鹅”。
下面是来自权威部门的一组数字:
各类进区项目达1256个,入区企业158个,累计进区企业投资37.07亿元,完成地区GDP56亿元。其中,一产增加值5亿元,二产增加值25亿元,三产增加值2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8亿元,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2亿元,出口创汇17.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8亿元,实现了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地区GDP年增速连续保持18%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5%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以上,产销率99%以上,企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15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0%以上;工业企业18家获得进出口经营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以上;农民纯收入增长10%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入库税金增长45%以上;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0%以上;地方财政一般收入增长30%以上……
2008年实现地区GDP6.7亿,同比增长20%,比市定目标14%高出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1.4:47.1:51.5。工业总产值达15亿,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5亿元,同比增长30%,比市定目标17%高出13个百分点,对外贸易出口总额完成1700万美元。比市定目标780万美元高出920万美元,是目标计划的2.2倍,吸引外商直接资400万美元,占年目标的10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亿元,增长23%,比市定目标高出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亿元,增长20%,比市定目标高出4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008万元,同比增长32%……
数字是枯燥的,但这些数字里却凝聚了开发区建设者无数心血。
审时度势,顺势而为
接受记者采访的三门峡经济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张北超说:“开发区紧紧围绕省、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结合实际,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从小到大,滚动发展的原则,强力实施工业富区、商贸兴区、科教强区、文化旅游活区的发展战略,审时度势,顺势而为,以招商引资为龙头,以工业企业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借助外力搞开发,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关联度高、外向型、无污染企业,我们走的是一条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技工贸相结合、全方位综合开发的路子。”
“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工作重点,积极组织可利用资源参与竞争和寻求新的发展优势,开拓新的发展空间,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着力提升经济外向度、知名度、信誉度。”开发区一位负责招商工作的职员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在相关文字里,记者看到开发区2009年1月至6月份的报告:GDP(一季度)同比增长15%,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6%,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完成331万元,同比增长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亿元,同比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6亿元,同比增长27%,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700万元,同比增长25%。
这些成绩是如何取得的?
据了解,三门峡经济开发区始终坚持围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先进工业为基础,以二、三产业发展为依托、突出结构优化、外向度高,现代技术强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工业”的发展思路,重点实施生态经济、循环经济、集约经济工程,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和高度活跃的投资环境,实现内外资并举落户,形成了具有本地特点的特色工业格局。
目前,开发区已入驻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广阔的工业项目45个,总投资18.6亿元,年产值达30亿元,利税2.8亿元,构成了以农副产品加工、医药、化工、机械制造、精密量仪为主的新型特色工业体系,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开发区经济的支柱产业。
开发区坚持农业向工商业转变,农村向城市转变,农民向市民转变,实现农村经济组织公司化、农村经济实体合作化、农村经济成分技能化。以积极调整农业经济结构,为群众提供科技信息服务、教育培训服务,在支农资金、土地使用、水电供应等方面予以全力支持,使农户向商户转变为重点,对“城中村”进行适度改造,加快村镇城市改造的步伐;以农民向市民转变为重点,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支持农业生态建设和农业科技推广。
在政策的引领下,5个村从事各类服务业的工商户达1500余家,投资在万元以上的非公有制个体经营户达850家,注册企业达67家,养殖业45家,1200余户农民从传统的农业转向工业、商业、服务业,总体转化率75%以上,有效地改变了农村经济面貌,增加了农民收入。
“先锋工程”影响力
党员的影响力有多大?
2009年上半年,三门峡经济开发区机关党委及群团组把“党员先锋工程”再次引向深入,组织机关6个党支部结合各自工作实际,积极选择项目13个,其中一类项目2个,二类项目11个,项目参与党员人数60人,入党积极分子15人,项目预计生产经济效益240万元,形成了融党建和经济为一体的讲奉献、创一流、学先锋的竞争热潮,增强了机关党委组织的活力。
党员不仅仅要发挥先锋作用,更多的是影响和维护一个群体,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上。为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开发区组织城建、安全等部门对全区建筑工地多次开展“拖欠农民工工资,违规使用童工”大检查活动,与农民工、建筑工、老板进行零距离接触,从源头上维护了农民丁合法利益,保障了农民工合法权益。
类似的活动诸如:
坚持实施温暖工程,节日期间慰问困难职工、农民工、特困户、大特病号、困难劳模计76人,为他们送去了食用油、大米、面粉和现金……
“三八”节期间,开发区妇联召开了庆女职工趣味活动,辖区各企业、妇女代表60余人参加了活动,共开展了
自行车慢骑、定点投篮、踢毽子、跳绳等多项比赛……
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之际,区团工委组织辖区机关企业,农村青年和团员百余人,在风景区大草坪,开展以“我与开发区共奋进,科学发展献青春”为主题的素质拓展活动……
为庆祝建国六十周年暨2009年三门峡第二届全民健身节活动,区工会办举办了开发区“移动杯”体育邀请赛,辖区16个单位、300余名运动员参加了为期10天的三项大赛……
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完善规范助学资金捐资办法,争取在今年成功的基础,向企业、村级工会、个体工商户延伸,向“重点工程”推进……
深化了“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加强青少年权益保护,不断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
正是这些有意义的活动提升了开发区各项事业的发展,促使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科学发展无穷期
“坚持把符合。三高一外一无”标准的项目引进到开发区落地,发展工业是必须紧紧抓住不放的重中之重。”这是开发区的目标和任务。
在发展工业方面,张北超坦言:全区上下抓工业不分你我,抓项目不分行业,人人有责任,人人有义务。要注重抓工业总量的扩张,工业项目不论大小要求精,工业总量要求大,工业产品要求好,工业效益要求高;要注重工业结构优化、支柱产业的优势要明显;要注意引进和引导一批企业由产品市场竞争型转向产品市场引领,让绝大多数企业具备市场抗风险能力;要注重构建外向度高,现代化技术强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化工业格局,要上一批有投资规模、集约用地、高产品、高利润的工业项目。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也同等重要,有关人士说,开发区正积极推进农村“三个转变”的进程,围绕城市服务的原则,强力抓好农村“三化”的落实。不仅高度重视农村的发展趋势,科学地引领农村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上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注重农村经济实体的协调发展,让更多的农业人员在经济实业上转变身份,并在城中村改造中让更多农业人员享受到农村向城市转变的成果、收益。
在第三产业方面,三门峡经济开发区注重了产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的发展方向,在产权上、经营上、管理上、服务上、政策上不断地细化、规范,使其继续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对于未来,张北超说:
按照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逐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扩大就业渠道,实现一村一策,增加农民收入。根据各村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现状,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村民自主参与,以旧村改造带动房地产开发,通过房地产开发搭建综合经济发展平台的基本方针,充分体现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就业渠道,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特点,统筹兼顾国家、集体、个人及投资者利益。争取通过城中村改造,使土地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多元商机得到统筹开发,在弱化城乡差别的同时,真正使农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平安开发区、效益开发区、法治开发区、诚信开发区的总体要求,大力开展各种载体活动,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