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林业,绿色修武
2009-09-27彭永马玉明
彭 永 马玉明
“豫北小城修武县,生态建设走在前;林业大院歌声扬,绿色之声奏华章……”2009年6月30日晚,在河南省修武县林业局七·一文艺晚会上,一支快板道出了修武县林业发展之路。
修武县山川各半,现有林业用地面积55.36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54.26%,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林权制度改革让山更绿
方庄镇铁匠庄红砂坡,村民孙世友正在翻晾他刚刚收获的中药材,不远处的树林里,村民张小印散养的土鸡正在悠闲地寻觅虫子。
红砂坡原本是乱石坡。5年前,孙世友承包了280亩坡地,挖石填土,种上了十几种中药材。2006年,村民张小印在孙世友的树林中散养了3000只土鸡。树林为土鸡提供了绿色饲料,而土鸡为树林吃掉了害虫,并提供有机肥料。
这是修武县发展生态林业的一个缩影。
为了加快修武县生态林业的创建步伐,修武县委、县政府在发展经济林、工业原料林、通道绿化等方面,制定并落实一系列优惠政策,推广平原林业管护“民栽民管”、“专栽专管”、“村栽民管”、“村栽村管”、“合栽共管”五模式,在山区积极鼓励实行专业队造林、大户承包造林和股份制合作造林等造林模式,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绿化积极性,实现了造林从“要我栽”到“我要栽”的根本性转变。
在高村乡大寨村、新安镇村、大高村等地,村民竟相承包,承包年限15至30年不变。目前,修武县共有造林大户180户,承包造林面积达5.6万亩,非公有制林业所占比重已经达到75%以上,成为推动造林绿化事业的重要力量。
星罗棋布看亮点
纵观修武县林业发展大势,荒山绿化、农田林网、绿色通道及速生丰产林、经济林、苗木花卉、云台山自然保护区等,似宝石,如翡翠,像碧玉,星罗棋布镶嵌在修武大地,使全县初步形成了按照“深山生态防护林、浅山杂果经济林、平原工业原料林、城镇乡村风景林”布局的生态绿化发展格局,装点美化了修武的山川平原,有效地改善了全县的生态环境。
根据修武县北山南川的实际情况,实施北部太行山绿化、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飞播造林等国家、省重点林业工程项目。目前,修武山区国家公益林和国家森林公园面积占山区总面积25.8%;平原区县级以上森林公园占平原区总面积的1.3%;古树名木建档保护率达100%。
云台山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生物群落多种多样,植被覆盖率高,以华北植物区系为主,约有植被1300余种。公园内保存和生长了一些如白鹤松、大国榉等古老树种及竹林等其他特殊植物。
以高速公路、国道、省道、铁路、河道绿色通道为骨架,实施道路两旁绿化工程。目前,修武县的沟、河、路、渠造林规划区内,铁路、高速公路、省道主干线和县级公路人口绿化率达100%;县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1.6%;平原村庄林木覆盖率达43.3%。
生态林业发展前景
截至2008年底,修武县森林覆盖率达40.01%,其中山区森林覆盖率达53%,一般平原林木覆盖率达21.3%。对山川各半、高森林覆盖率的修武县,发展生态林业已经是一个不可遏止的趋势。
目前摆在修武面前的难题是:如何提高森林综合生产能力?如何提高森林对调节生态环境的整体功能?如何充分发挥森林效应和互补作用?如何保护资源永续利用的动态平衡?如何提高系统各资源单位面积产量,缩短生产周期?如何发展加21232业,实现多次增值?如何协调同有关各业的互利关系,维护生态功能与经济效益的同步性?
这不单单是林业局所能解决的问题,这需要修武30万人民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