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应链风险传导模式研究

2009-09-25程国平邱映贵

程国平 邱映贵

摘要:供应链作为一种扩展型虚拟组织,由于利益链关系使供应链风险客观存在。全球供应链风险事件的频繁发生及所产生的严重后果,使供应链风险传导成为重要研究课题。从风险传导的基本元素出发,通过归纳分析得出供应链风险的传导机理。以此为基础,以供应链风险的传递方向为依据,可以推出供应链风险的5种传导模式,即供应链链式正向传导模式、链式逆向传导模式、网络辐射式传导模式、网络集中式传导模式和网络交互式传导模式及其各自特征。

关键词:供应链风险;基本元素;传导机理;传导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09.02.007

近几年发生的全球风险事件,对全球供应链产生了较大影响,引起国外企业及学者对供应链风险的关注。例如,2005年“苏丹红”事件震惊全中国,除了以“苏丹红”为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商损失惨重外,以其为纽带的原料供应商、产品分销商、零售商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肯德基中国1200家店在这一事件中4天至少损失进账1200万元;亨氏美味源(广州)食品公司损失1400余万元。2008年牛奶和鸡蛋“三聚氰胺”事件,除了牛奶厂商和鸡蛋生产厂家损失惨重外,原材料供应商、产品分销商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时至今日,中国乳业仍没能走出三聚氰胺阴影,其间接损失仍无法估量,形成了典型的串联式多米诺效应。环顾全球供应链风险事件,供应链风险传导严重影响了供应链企业持续安全运作及响应客户和满足客户的能力,这使供应链的风险传导研究成为全新而又急迫的重要课题。

一、国内外供应链风险传导研究现状

进入21世纪,企业间的竞争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尽管供应链管理理论研究在不断发展且比较深入,但目前对供应链风险问题的研究还比较有限。国外对供应链风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管理过程研究方面。cranfield认为供应链风险来源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由于供应链企业相互依赖,任何一个企业出现问题都有可能波及和影响影响整个供应链的正常运作,使风险放大。Suh and Kwon认为供应链中的风险主要来源于合作伙伴之间信息的共享。Roshan Gaonkar&N.Viswanadham;(2004)指出供应链风险的三种外在的表现形式为偏离(deviation)、中断(disruPtion和灾难(disas—ter)。Lindroth提出了三维供应链风险初步分析框架,包括供应链单元分析、供应链风险类型和供应链风险控制。Deloitte管理咨询公司将SCRM过程主要归结为4个阶段:识别风险,决定SCRM战略和行动,执行和实施行动,监控SCRM过程和结果。但Deloitte将重点放在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供应链风险管理,既考虑核心企业内部风险,缺乏可能会影响核心企业效益的供应商、客户、环境的风险。Cranfield也提出了一个四阶段的供应链风险管理框架即:供应链范围和构成要素描绘、供应链脆弱性和风险识别、供应链风险评价和供应链风险管理。

国内研究在借鉴国外风险管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一是供应链风险的概念与分类研究:二是供应链风险的产生机理及识别研究;例如,三是供应链风险的评估及预警机制研究;四是结合案例的供应链风险控制策略研究。在供应链的概念和分类方面,丁伟东认为供应链风险是一种潜在的、利用供应链系统的脆弱性给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以及整个供应链带来损害和损失;李晓英、陈维政将供应链风险分为系统风险、管理风险、信息风险和市场风险;张炳轩将供应链分为:市场风险、合作风险、利润分配风险、利润波动风险、技术与信息资源风险、道德风险。在供应链风险产生机理和识别研究方面,傅少川等从管理学角度、经济学理论、系统论分析了供应链信息风险形成的机理;浙江大学马林分别从计划、采购、制造和配送四个流程构建了一个基于SCOR(Supply 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model)的供应链风险识别模型;张以彬、陈俊芳通过因子分析和分层分析法从供应中断、供应延迟、协调中断、协调延迟、需求中断、需求延迟六个方面识别供应链风险。供应链风险评估及预警机制方面:于瑞峰等应用BP神经网络法,提出了基于供应链企业信贷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开发了风险评估的数学模型;李莉通过实例验证了构建的基于模糊熵的集群式供应链风险评估模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李丽君等运用委托代理理论方法考虑了双方的收益目标后,建立了双边道德风险条件下的质量控制模型。另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蒋家东等近几年来重点关注供应链质量风险的研究,将供应链质量风险划分为信用性质量风险、技术性质量风险、需求性质量风险3种形态,指出供应链质量风险具有传递性、时滞性、评价的主观性等特征。近年来,学术界和实业界开始关注企业风险传导的研究,研究成果也多借鉴金融传导理论。例如,沈俊(2006)等基于热传导原理将企业风险传导分为企业内部风险传导和企业间风险传导,并剖析了企业风险传导的条件;叶厚元(2007)等提出了风险传导中常见的5种介质。邓明然等重点探讨了企业风险的传导的定义、机理、稳态性以及路径和载体进行了研究。

综观国内外学者对供应链风险的研究成果,供应链风险研究是目前学术界和实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但由于研究时间较短,研究内容还不够系统,集中表现在:其一,研究成果以供应链某一特定研究为主,对供应链存在的各种风险和采取的防范措施讨论得比较多;其二,定性分析比较丰富,主要集中在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过程这两个方面,定量研究很少;其三,风险传导研究开始引起关注,但现有研究主要进行定性概括和介绍企业风险传导,定量分析企业间或供应链风险的传导过程、衡量方法和影响程度的研究较少。

鉴于供应链风险研究的重要性和现有对供应链发风险传导研究的有限性,本文试图从供应链网络角度探讨其风险传导的模式,为丰富和拓展供应链风险管理理论,提高供供应链管理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风险传导的基本构成元素及传导机理

(一)风险传导的基本构成元素

传导现象在自然科学中比较普遍,例如热传导、电传导、神经传导等。社会学中的传导主要是借鉴自然科学中的传导原理,对知识的传导和金融现象传导进行研究,近年来,开始关注风险传导的研究。不管哪种传导现象发生,都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风险传导成功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元素:风险发出者、风险助推剂、风险传导载体和风险接受者。

1风险发出者。风险发出者是风险传导的基本动力,其风险大小将影响风险控制的难易程度和最后形成损失大小。风险发出者并不等于风险源,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联系在于两者都是风

险发出者,区别在于风险源是风险的最初发出者,而风险发出者可能是风险源,也有可能先接收来自其他地方的风险,然后再将风险传导出去。

2风险助推剂。风险助推剂是推动或阻碍风险运行的一种力量。风险传导是风险不断前行的过程,其前行必需具备一定的发动机制即风险助推剂。风险发出后,如果没有一定的推力(或阻力)推动风险前行,则风险传递将终止。

3风险传导载体。风险在运动过程中,除了有推动风险前进的助推剂外,还必须依附于一定载体前行。风险载体是风险传导成共的必要条件,风险必须依附某一载体才能将风险发出者的风险顺利导入风险接收者。风险传导载体主要体现为技术、资金、人才、信息、价格等。

4风险接收者。风险是一种收益和损失为最终表现形式的双刃剑,即如果风险没有转化为危机,就可能获取收益;否则则会带来严重损失。不管表现为哪种结果,风险发出后都必须有接收者才能将最终结果体现出来。风险接收者是明确风险的最终去向,即风险发出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传递,风险到了哪里。如果发出去的风险没有接收者,风险就不会带来收益或造成损失。风险接收者的确定有利于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传导的基本元素是风险传导成功的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下文将在风险传导基本元素的基础上,分析风险是如何传导成功的,即风险传导机理。

(二)风险传导机理

经济系统内部的关联性导致风险传导的普遍存在性且动态传递:宏观上产业链条风险的继发性,现在次贷危机的波及效应等;中观上供应链节点企业的风险传递;微观上企业内部采购一生产一销售过程之间的风险传递等。受风险助推剂的推动,风险发出者不断将风险依附于某一载体传递给风险接收者。其传导机理如图1所示:

图中空间I外围实线代表封闭空间,空间II、空间III外围虚线代表非封闭空间(以下同),风险发出者为某个供应链节点企业,风险接收者为另一个供应链节点企业。

风险最初存在于一个特定的封闭空间,企业I的风险在某种风险助推剂的推动下依附风险载体并通过一定的传递时间将风险传递给企业II。风险传导结果表现为风险运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集成。风险运动方式表现为时间上呈现的多种复合复杂过程,风险运动状态表现为在空间上所展示的形态。企业I发出的风险被风险载体植入了企业II后,其风险的表现形式既可能发生变化,也可能维持原状。其大小可能发生变化、也可发生不变,风险传导所带来的最终结果具有不确定性,故企业将面临3种风险可能结果:其一是由于风险转移到接受者(供应链企业II)后,风险发出者(供应链企业I)的风险暂时不存在;其二是由于风险已经被传导到风险接收者企业II中,使风险存在的空间变得更大,导致企业面临更大风险;其三是风险接收者(供应链企业II)由于风险控制能力较强,使导人的风险不会继续传导,风险传导终止。

风险传导的基本元素分析和传导机理的分析揭示了单一风险发出者如何将风险成功传导单一风险接收者的基本过程。实践中,少有风险事件的发生只涉及单一风险发出者和单一风险接收者,而以多种风险并发、并行传导为主。例如,供应链的风险传导,由于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供应链风险传导呈现复杂和多样性。虽然风险传导的基本元素和传导机理趋同,但供应链多风险发出者和多风险接收者的可能性直接影响到了供应链风险传导的不同表现形式,即:供应链风险传导模式。

三、供应链风险的传导模式分类

供应链风险的生产、分配和消费总是离不开供应链风险的传递。其生产、分配和消费的过程某种程度上就是供应链风险传导的过程。从供应链风险的特殊性出发,考虑是由n个上游节点企业、核心企业和n个下游节点企业组成的供应链,根据风险传导的机理分析,以风险传递方向为依据可发现,供应链风险传导主要有5种模式。

(一)供应链风险链式传导模式

1供应链风险链式正向传导模式。链式正向传导模式是指供应链风险由最初节点企业沿着固定方向向消费者传递,即风险从某个或者多个节点企业发出,通过风险助推剂将风险逐渐向核心企业、下一个节点企业传递,并最终传递到消费者。其传递模式见图2。

图2中,实线和虚线的含义与图1相同。供应商风险可能来自其他风险源,也可能本身自己就是风险源。传导过程中,不同传导阶段的风险载体j与风险助推剂与下一阶段的风险载体和风险助推剂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风险助推剂可能加速风险向前推进成为正催化剂,也有可能缓解甚至完全截断风险继续向前成为负催化剂。不同阶段风险传导时间不一定相同。

该模式的主要特征如下:方向性,风险传递方向单一,风险由上游逐渐向下游传递;潜伏期长,短期很难看到风险的危害性;成长性,风险分阶段性依次传递,风险逐渐增强,由于风险扩散使风险存在空间扩大,一旦转为危机,危害面更广;隐蔽性,抗风险能力低,风险刚开始时不易被察觉,当变得清晰时风险已经传导整条供应链,风险控制难度加大,很难避免。

供应链风险链式正向传导模式在供应链管理当中比较普遍,产品质量风险就属于链式风险正向传递。例如今年中国牛奶的“三聚氰胺”事件就是供应链风险正向传递模式的一个典型例。此案例中,风险传导的第一阶段,风险载体是原奶,风险助推剂是奶站质检人员的侥幸心理;传导第二阶段,风险载体仍为原奶,风险助推剂是牛奶加工厂对奶站的信任;传导的第三阶段,风险载体是成品牛奶,风险助推剂是免检制度,风险最后在到达消费者时被引爆,致风险被无限扩大。

2供应链风险链式反向传导模式。链式反向传导模式与链式正向传导模式大同小异,主要的异质点在于风险传导方向发生了变化:正向传导模式中风向由上游节点企业依次向下游节点企业传递,直至消费者;逆向传递模式中,风险是由下游节点企业逐次向上游节点企业传递。传导模式见图3。

该模式的传导特征表现为:方向性,风险传递方向单一,风险由下游逐渐向上游传递;风险阶段传递,风险源易查性;风险逐渐减弱,抗风险能力增强,由于风险从下游传给上游,风险存在空间逐渐减小,易于控制。

供应链的链式结构使供应链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整条供应链崩溃,市场需求引发的风险就属于链式逆向传导模式的一种,摩托罗拉旗控股的铱星公司生产的高科技移动通信电话,由于经不起市场检验,最终使铱星成为流星。铱星公司对铱星手机的期望值远高于市场,最终结果由于使用该手机的人太少无法支付公司巨额运营及投资费用导致破产。

此案例中,第一阶段的风险载体是不准确的市场信息预测,风险助推剂是消费者对铱星手机的不正当使用;第二阶段铱星将风险传给供应商,该阶段风险载体是资金,风险助推剂是供应商和银行的逼债行为。最终,铱星公司很快被迫宣布

破产,供应链瓦解。

(二)网络式传导模式

1网络中心辐射式(发散式)传导模式。网络中心辐射式传递是指风险由某个节点企业向上游和下游节点企业传导,由于风险发出者的风险可能不止一种,故传给上游企业的风险和传给下游企业的风险并不一定是同一种风险。其主要原因是某一风险的发生,同时引起多起风险事件发生,使风险事件产生的影响在多个维度上扩散和多次叠加,见图4。

图中,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直线箭头代表风险载体,曲线箭头代表风险助推剂,最后节点企业的直线箭头代表风险开始传导到最终端(以下同)。该传导模式中,被传递的风险可能是同一风险,也可能不是同一风险;第一次传导的起始时间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每次风险传导其载体也不一定相同;所有次生风险又再次产生辐射传递,加上受辐射传递的影响,辐射式传递极大地增强了风险传递的复杂性。该模式的主要特征其一是风险传导过程的复杂性,同一个供应链节点企业既是风险发出者,又是风险接收者,两个节点企业之家风险传导时风险载体和风险助推剂不一定相同;其二是核心性,风险发出者是供应链核心企业;其三是动态性,风险传递过程当中风险大小,风险扩散等不停变化。

例如在国内汽车业,整车厂为了规避风险,将风险转给上游零配件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整车厂宣称实现了“零库存”,而零配件供应商的仓库却很“饱满”。“零库存”对于整车厂来讲节约了整车成本,但对于零配件供应商来说却只会使自己的库存最终变成无法逆转的成本。其本质是整车厂为了防止计划变更所产生的风险,一方面要求供应商垫高安全库存,而不是利用供应链优势,做好整车生产计划,从而达到通过减少生产波动来降低供应链整体库存;另一方面由于汽车价格每年都呈递减之势,整车厂又把降价压力转嫁给零配件供应商,每年都会要求零配件供应商降价,这对零配件供应商无疑是严峻的成本考验。在经销商方面:整车厂以代理权为诱饵签订“霸王条约”,一方面不合理地实施压库行为;另一方面国内的经销商与厂商签订的合同没有针对退出的内容,经销商退出之后没有任何保障。其结果是整车厂将风险全部转嫁出去。

2网络集中式传导模式。与网络辐射式不同,供应链风险集中式传导模式是指各种不同风险同时传递给某一个节点企业,见图5。

从图5可见,其传导的主要特征是:环境性,外部环境对供应链风险传导有重要影响;风险源复杂性,风险源由外部传人供应链,外部风险多而复杂,风险源查找不易;动态性,外部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内部风险传导过程的变化使风险处于动态传递。供应链中某些节点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可能占用上下游企业大量资金,如果其财务状况不够稳健,将随时导致对整条供应链的致命打击。该类风险的助推剂是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互相提供的信用,风险载体是资金。由于各企业需要在反应速度和效率之间进行权衡,一旦有一家企业出现资金危机,则上游提供品不能正常输出,下游则会因输人品供应不及时而影响生产,最终导致链条某一环断裂,一环的断裂又以极快的速度传遍整个供应链,整个供应链面临崩溃。

以制造业中的核心企业为例,供应商将风险传递给核制造商,例如以次充好或供货中断,使制造商产品质量降低或产量受到限制;分销商和零售商信息传递延迟将导致上下游企业沟通不充分,对产品生产及客户需求在理解上出现分歧,制造商生产的产品不能真正满足市场需要,导致过量的库存产生“牛鞭效应”,最终集风险于一身。

3交互式传导模式。供应链风险交互式传导模式是指由某一风险事传递给供应链中另一个节点企业,接受风险的供应链节点企业又引发若干其他风险,并将新生风险反过来又传递给原有企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见图6。

该模式的传导特征表现为:其一,循环叠加性。交互式风险传递是双向的,具有交互性,风险发出者将风险传递给风险接收者时,风险接受者又因风险的位移引发新的风险事件,将原风险截反质变传给原风险发出者;其二,复杂性。多种风险往往交互传递相互影响和助长,使得风险防范的难度大大增加;其三,传染性。交互式使风险在整条供应链范围内迅速传播,风险一旦产生,就会借助风险主体之间的交互关系而迅速扩散;其四,系统性。供应链的扩展虚拟组织的特性使供应链节点企业风险单向传递的可能性相对少见,供应链中的风险传递更多的属于风险在供应链中交互式传递。

例如2002年—2003年之间,思科曾将供应商由1350家锐减至650家,以此希望从每家供应商那里购买更多的零部件以享受到更大的价格折扣。但由于促使思科利润率上升的重要原因~—库存减少实际上是以增加供应商库存为代价,使思科与其供应商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思科将风险转移给供应商的结果并没有起到预想的效果,风险最后又回到了自己身上。

四、结语

从对5种传导模式的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的传导模式有着不同的传递途径,体现出不同的传导特征,准确把握这些,有利于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为供应链风险控制提供有效的实践参考。

责任编辑高文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