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2009-09-24李颖超

新疆人文地理 2009年4期
关键词:葡萄沟葡萄架吐鲁番

李颖超

有句俗话说:到了新疆如果不去吐鲁番,等于白去新疆一趟,到了吐鲁番如果没有尝到葡萄,那算是一大遗憾了,因为谁都知道吐鲁番最负盛名的莫过于葡萄了。

走进吐鲁番,就像走进了甜蜜的世界,就有说不完、道不尽的关于葡萄的话题。

“紫浆凝处似琼膏,玉露垂涎马乳高。风味宜人留齿颊,即随桑落酿仙醪。”这首诗说得就是吐鲁番的葡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娜尔汗的心儿醉了……”一首歌唱红了全中国,也道出了吐鲁番是葡萄的故乡,是中国真正的“葡萄王国”。

葡萄在医药上也很有价值。据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葡萄味甘平,主筋骨湿痹益气,倍力、强志、令人肥健、耐肌防风寒……可做酒。”

吐鲁番盆地种植葡萄历史悠久,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千余年来经过沧海桑田的变迁,吐鲁番的葡萄种植业久盛不衰。1979年,吐鲁番被国家确定为葡萄生产基地,吐鲁番市现已规划为中国第一葡萄旅游城。葡萄生产已成为吐鲁番农业的支柱。

吐鲁番盆地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雨稀少,高温干燥,极其适宜葡萄生长。吐鲁番葡萄的产量、质量,远远超过它的原产地——地中海沿岸。葡萄树在吐鲁番的寿命长达数十年,亦有达百年以上的。在吐鲁番,一望无际的古老的葡萄园随处可见。

葡萄也是吐鲁番人的骄傲。在吐鲁番的大街小巷,农民的房前屋后,遍布着葡萄架葡萄园,葡萄串串,喷香溢蜜。每当葡萄成熟的季节,连空气里都弥漫着醉人的甘甜。来到吐鲁番,游人吃的是葡萄,看的是葡萄,听的是葡萄,抬头是葡萄,低头还是葡萄……

吐鲁番盆地种植葡萄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记载,张骞出使西域时,就发现这里已经种植了葡萄。

十六国北凉时,吐鲁番就有了栽培葡萄的记载,阿斯塔那墓葬中就出土了浇葡萄地官吏的文书。《北史·高昌传》和《梁书·高昌传》也有吐鲁番“多五果”“多葡萄”的记载。

南北朝时,吐鲁番已成为重要的葡萄种植产地。吐鲁番出土的麴氏高昌王朝时期的《高昌勘合高长史等葡萄园亩数账》和高昌延长六年(566年)《吕阿子求买桑葡萄园辞》就是有关葡萄园租种账籍和买卖葡萄园的契约。这两个文书说明,当时吐鲁番种植葡萄已很普遍。

明代,甘甜无比的无核白葡萄在吐鲁番地区广泛种植,《农政全书》记载:“西番之绿葡萄名兔睛,味胜刺蜜、无核、则异品也。”清代对吐鲁番葡萄的记载更屡见史料。著名诗人肖雄在《果瓜》诗中写道:“苍藤蔓架覆檐前,满缀明珠络索圆。赛过荔枝三百颗,大宛风味汉家烟。”诗中的“络索”即指葡萄串。肖雄在诗注中解释说,葡萄“有数种……一为白葡萄,即汉时所进之绿葡萄也……其甜足倍于蜜,无核而多肉”,故有“大宛风味汉家烟”之说。诗注中还提到吐鲁番盛产的马乳葡萄、梭梭葡萄等品种,但堪称上品者首推无核白葡萄,它“大逾蚕豆,滴溜珠圆。色在碧白绿之间,宝光晶莹,与玉无辨”。

其实,吐鲁番之所以广泛种植葡萄,得益于无霜期长、光合作用强、昼夜温差大等特殊的地理自然环境。还因为它处于丝绸之路要冲,东来西去的商贸交流,使波斯、埃及种植葡萄的技术传向东方,这就给吐鲁番带来优化葡萄品种和改进栽培技术的时机和条件。

吐鲁番的葡萄品种很多,是我国葡萄主要生产基地,葡萄总产量约占新疆的一半以上,葡萄干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三。吐鲁番的葡萄色泽光亮,粒大味美,香甜润喉,至今已开发出500多个优良品种。其中,名气较大的有无核白葡萄、马奶子葡萄和以药用为主的梭梭葡萄,此外还有红葡萄、黑葡萄以及从国外引进的艾表纳、无核紫、无核红、玫瑰香、白布瑞克、喀什哈尔等品种,可以说,吐鲁番是中国的一座“葡萄博物馆”。

早春三月,新疆还是乍暖还寒的时节,葡萄沟里的杏花就绽开了笑脸。而这个时节,葡萄沟是没有游人的。游客们到吐鲁番是奔着葡萄来的,可他们哪里知道,春天的吐鲁番也是姹紫嫣红的,杏花在热闹地盛开着,美得那样灿烂。

夏日的葡萄沟就不一样了,它成了人们争先前往的地方。葡萄沟沟谷狭长而平缓,沟谷两侧却是悬崖对峙,陡峭的崖壁上长满了野葡萄、野蔷薇;沟底溪流环绕,流淌着天山雪融水,溪流两侧遍布葡萄架,藤蔓交织,树影婆娑。拨开藤蔓,能看见泉水滴答着从崖缝、苍苔间溢出,一点一点地流入崖下的池塘里。

宽阔幽深的甬道,清雅玲珑的亭榭别墅,掩映在葡萄架的浓荫之中。无核白葡萄、红葡萄、马奶子、喀什哈尔、比夹干、黑葡萄、梭梭葡萄等,从葡萄架上垂落下来,伸手可及。

进到葡萄沟,游人的眼睛都会被染成绿色。坐在葡萄架下,尽情地品尝着葡萄和哈密瓜,畅饮精酿的全汁葡萄酒,美得赛过活神仙,更有维吾尔族歌舞让人陶醉,让人激情四溢。

人工引来的天山雪水给葡萄沟增添了青春的活力。葡萄沟到处郁郁葱葱,犹如绿色的海洋。在这层层叠叠的绿色中,一幢幢粉墙花窗的农舍掩映在浓郁的林荫之中,一座座别具特色的晾制葡萄干的“晾房”排列在山坡下、农家庭院上。

一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使吐鲁番的葡萄名扬四海,尽人皆知,葡萄沟中,这熟悉的旋律不知道唤起了多少人心底温馨的记忆。由老革命家彭真题写的“葡萄沟”三个大字镌刻在葡萄沟口,现在已成为葡萄沟游乐园的标志,游客们最喜欢在这里邀上一位维吾尔族姑娘合影了。盛夏的葡萄沟犹如一位体态丰盈、风情万种的美妇人,风姿绰约中散发出迷人的气息。

在大葡萄沟的两旁,又分出来许多小葡萄沟,整个呈汉字的“非”字。葡萄沟内栽种的近百种葡萄,形成了一所天然的葡萄博物馆。维吾尔族把葡萄沟叫做“布依鲁克”,意思是又多又好的葡萄地。

晾制葡萄干的晾房也很有特色,是一幢幢与大地同色的建筑,错落有致,每个方向都有许多长方形通风孔,让人感到一种独特的深邃。

葡萄沟内除了栽种葡萄外,还有桃、杏、梨、石榴、无花果、桑葚等,各种花果树木点缀其间,令人目不暇接,如入仙境。葡萄沟中居住的维吾尔族老乡演绎着古朴的民俗民风,诉说着古老悠久的文化。

葡萄沟里还有一眼泉水叫做千泪泉。千泪泉水清凉甘甜,在山脚下汇成千泪湖,成为火焰山下一处令人神往的景观。

品完葡萄,拾级而上,一栋充满浓郁民族气息的建筑映入眼帘。矗立在火焰山麓的民俗馆,建筑风格新颖别致,是新疆绝无仅有的集展示维吾尔族建筑特色、民族风情、民俗民风为一体的家居式小型民族建筑群。民俗馆共有6个展厅,建筑风格和装饰格调不一,房内采用维吾尔族建筑传统和现代布置形式,分别陈列民族衣饰、民间乐器、生活用品、生产工具,人们不但可以观赏,还可以试着动手织上一梭布,做一个陶罐。那一座座彰显古老宗教图腾文化的木屋,通过民间收藏的展示,浓缩延伸着维吾尔族宗教、婚俗、饮食、服饰等文化,充分

体现了吐鲁番的风土人情和民间风俗。

沿着千泪泉上的木桥缓缓而行,穿过珍珠玛瑙装扮的葡萄长廊,一座色彩淡雅、线条粗犷简洁、外观古朴雄浑的建筑西部酒城展现在眼前。

《魏书·高昌传》中曾说高昌“多葡萄酒”。在公元640年,高昌国被唐灭后,高昌地区酿制葡萄酒的方法也被带回了长安。据说李世民曾把葡萄种植在宫廷苑囿中,亲自酿制了八种成色的葡萄酒,“芳草酷烈,味兼促盎”,自此中原便以饮西域葡萄酒为时尚。

葡萄酒,对许多人而言,算得上是舌尖上的丝绸,那应该是绝色、醇香、不太甜、有点酸,带着一层层旋转下去的花魂味漕……

在吐鲁番,当地的许多老人很小的时候就会酿酒了。他们认为,葡萄皮表面本来就生长有酵母菌,所以,不用清洗,可将葡萄自然发酵成酒。而有些人把葡萄洗净去皮去籽后再酿造是错误的,正好把酵母菌都洗掉了,因此那不能称为真正的葡萄酒。

这种自酿的葡萄酒被称之为“慕萨莱思”。据说,如果掌握了技巧,慕萨莱思是非常好做的。制酒者首先将摘好的鲜葡萄放在绝干净的案板上,之后用洗干净的骆驼刺敲打葡萄,让葡萄皮和核都留在案板上,让葡萄汁流进盆里,再用纱布过滤后倒进锅里煮,这时候,加水可就凭得是功夫了,要加得恰到好处才行。最后,把熬好的葡萄汁倒进缸中,加盖密封后放在向阳的地方,大约半个月左右,“慕萨莱思”就可以饮用了。在西域葡萄酒的故乡葡萄沟,喝一杯醇香的农家葡萄酒,是人们来到吐鲁番一定要圆的一个梦。

吐鲁番坐落在巍峨天山的怀抱中,有着优越的光热条件和独特的气候,因此这里最适宜种植葡萄。它也就理所当然成为了西域葡萄酒的故乡,史料记载:“唐太宗破高昌……并得其酒法,酒成绿色,芳香酷烈。”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是阳光和水的结合,是大地的恩赐。一串成熟的葡萄是那样的精致与完美,只有品尝过吐鲁番的葡萄,人们才会读懂吐鲁番的热,吐鲁番的旱和吐鲁番的甜,才会真正读懂那一片神秘和甜蜜的地方。

葡萄使人们懂得感恩。

穿过葡萄长廊,远远看到王洛宾音乐艺术馆前的青铜塑像时,“在那遥远的地方”想必会回荡在每一个人耳旁。

站在一望无际的葡萄架下,好似头上有一个巨大的遮阳棚,透过浓浓的葡萄藤射入的点点光线,闪闪烁烁,金币一般,看着就觉得凉快。

秋日的吐鲁番,无论是葡萄沟,还是普通人家的小院、摊铺、葡萄一条街,葡萄美景举目皆是。马路边、庭院里到处都搭有风格各异的葡萄架。

吐鲁番有连绵不绝的葡萄园,不光田地里是葡萄,就连宅前屋后、渠旁路边都栽满了葡萄。在几乎不漏天光的葡萄架下,一串串晶莹的葡萄闪烁着玛瑙般的光泽。

每逢春季,人们便把埋在地下越冬的葡萄藤挖出牵引上架。春风吹拂,发芽抽枝,渐渐地,葡萄叶变成了浓郁的葱绿色,泛着一种浅白的油质光泽。很快,葡萄藤就枝繁叶茂了。七八月间,葡萄成熟的季节来到了。如同一股绿浪从天山上滚下来,泻满吐鲁番盆地,泻满家家户户的院子。

看吧,绿色的葡萄像翡翠球,深红色的葡萄像玛瑙,白色的葡萄像珍珠;有圆的,有长的,还有椭圆的。成熟的葡萄点缀着吐鲁番,也迷倒了游人。

吐鲁番当地人的旧式住房,都是土木结构,生土筑墙或土坯砌墙,用草泥涂抹屋顶。许多百年泥土房屋能保存至今,都是因为吐鲁番盆地很少下雨。他们在盖房时一般采用拱形平面屋顶,这样便于空气流通。在庭院里大都挖有宽敞的地下室,或建成地下地上两层住房储藏瓜果物品,也是人们夏季避暑的好去处。这是古已有之的传统建筑格局。有的家庭,还把晾制葡萄干的晾房建在屋顶上,搭个梯子上上下下,既便于管理,又节省地方,无形中便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夏日炎热的午后,在葡萄架下,坐在摇椅上,喝一杯清茶,阳光从葡萄叶的间隙中斑斑驳驳地洒在身上,那一份温馨真是千金难求。可能正因为如此,在吐鲁番,人们屋前只要有空地,一定会有葡萄藤摇曳的身姿。这样一家又一家,一片又一片,连成了一道道葡萄搭起的长廊。

在西部小城吐鲁番市,建有一条葡萄步行街。在葡萄街上,你会感觉到有一种神秘灵动的氤氲之气始终笼罩着这里。等你把这长达2000米的葡萄步行街走完,你的身上将沾满葡萄的甜蜜气味,这一生,只要想起葡萄街,就如同想起自己的初恋,除了甜,还是甜。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娜尔汗的心儿醉了。

吐鲁番总是和葡萄连在一起。

猜你喜欢

葡萄沟葡萄架吐鲁番
《葡萄沟》教学设计
我来讲故事
葡萄沟
《葡萄沟》教学反思
鹿和葡萄架
葡萄架下的童年
我向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