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电业破局,路在何方
2009-09-24王逸凡
王逸凡
一直以低价竞争的国产彩电,在2009年下半年为什么突然集体涨价?在集体酝酿涨价的身后,又有着怎样的行业背景与发展趋势?
2009年7月以来,“涨价”迅速成为国内彩电市场的流行词。这是平板电视自2005年进入跌价滑道以来的首次上涨。如今在国美、苏宁等家电大卖场,已经很难见到2000多元的国产32英寸液晶电视,国产32英寸液晶电视的最低售价普遍涨至3000元左右。而40寸以上的大尺寸液晶电视的价格涨幅则更明显。
一直以低价为竞争利器的国产彩电品牌,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常之举呢?在国产彩电品牌集体酝酿涨价的身后,又有着怎样的行业背景与发展趋势?
当前危与机相伴而行
金融危机之下,出口市场萎靡不振,内销因此成为国产厂商的主要出路。另外,一向以欧美为主要市场的日、韩品牌,在这次危机中遭受重创,短时间内无暇顾及中国市场,国产厂商正好可以借机抢占地盘、提升内功。
但内销这个主战场,也并不让国产彩电巨头们省心:液晶面板价格疯狂上涨、CRT电视快速衰退、行业“空心化”局面短期难以改变、外资厂商蓄机发难,这些都大大制约了国产厂商主动发挥的空间。
出口短期难以复苏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欧美等彩电主要出口市场的居民收入水平下降,减少了消费型家电的更新换代。从2008年11月开始,中国彩电出口连续3个季度负增长。统计显示,2009年前4个月,我国累计出口彩电1175万台,同比减少16.4%。创维财报显示,2009年5月,创维集团在海外的电视销售量仅为6.4万台,与2008年同期的33.3万台相比,锐减81%。
从目前全球经济形势来看,经济何时复苏仍是一个未知数。所以,中国彩电整体出口短期内不容乐观。
面板持续涨价
研究机构DisplaySearch数据显示,2月初32寸液晶面板价格约130美元,但7月初同尺寸面板价格已涨至220美元,涨幅高达70%。与此同时,其他尺寸的液晶面板也从2009年3月开始水涨船高。其中,42寸面板的出货价格从4月的320美元上升到7月的350美元,37寸面板价格从4月的250美元上升到265美元。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2009年上半年台湾液晶面板企业开工不足;而同时中国平板市场强劲增长,需求量达到755万台,较2008年同期上升52%。各大彩电企业拼命争抢有限的面板,从而导致面板价格居高不下;另一方面,目前全球面板89.2%的生产集中在三星、LGD、友达、奇美和夏普5家巨头手中,这些巨头在价格上达成了一定的同盟,故意囤货居奇以抬高价码。
面板飞涨,价格居高不下,正是国产彩电被迫涨价的直接原因,也让国产彩电巨头纷纷陷入了“增量不增收”的困境中。资料显示,虽然创维液晶电视2009上半年的国内销售突破了200万台,实现了同比2倍以上的增长,但是液晶面板价格的连续上涨却让其经营利润有所下降。比如,32英寸液晶电视的主流价格从5999元下降到现在2599元,但是液晶面板的价格却相差无几,所以2009年利润率大大下降。利润的损失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彩电厂家还要面临缺货的尴尬。40英寸及以下的液晶电视,各大品牌缺货都很严重。
CRT时代“谢幕”
2009年以来,出人意料之外的是,除了液晶面板飞涨,还有CRT电视突然而至的快速衰退。CRT电视一直是国产品牌的主要利润源,但平板化浪潮的到来把这一切化为泡影。
根据《2009年二季度中国平板电视城市消费者需求状况调研报告》,2009上半年中国平板电视销售增长强劲,需求量达到755万台(其中液晶电视需求量达690万台,等离子电视65万台),较2008年同期增长52%。统计显示,2009年一季度国内CRT彩电产量为613万台,同比减少43%,全年的衰退速度将超过25%。TCL公司1~5月份CRT电视累计销量196万台,同比下降57.9%,拖累彩电累计销量同比下滑26.3%。上游CRT厂家也不得不面对这种江河日下的宿命,除北京松下、咸阳彩虹等少数几家维持生产外,其余厂家的生产线要么停产,要么转型。
2009年以来,传统CRT电视市场突然出现了70%以上的大规模萎缩,让2009年国内彩电巨头的日子很不好过,提高平板电视的售价似乎成为唯一的选择。所谓此长彼消,传统的CRT电视正如潮水般衰退,平板电视在2009年全面超过CRT电视将成为必然的趋势。
打造产业链,厂商纷纷力争上游
在CRT时代,国产品牌胜利的关键是因为具备了完整的产业链,而平板时代的到来,彩电业的竞争格局被完全打破。在上游面板及配套的技术标准体系等方面,国产品牌因为认识不足、反应迟缓而丢掉了“话语权”,以致处处被动,2009年平板被迫涨价就是一例。
为打破发展瓶颈,在过去一年中,以TCL、长虹为代表的国产平板厂商都迈出了进军上游核心部件生产的步伐,2009年将陆续投产。这将使国产平板巨头对平板电视产业链的控制率从原来的20%提高到50%~60%。
TCL、创维、康佳等厂商纷纷进入液晶模组领域,打造液晶模组生产线(预计可降低10%~15%的整机成本)。而独自“押宝”等离子的长虹,2009年3月其自主生产的等离子屏开始量产,采用自己生产的等离子屏的欧宝丽电视在4月下旬已经上市。由于目前等离子良品率只有60%,所以,长虹尽管加紧生产,但不敢任意加大开工率,以免造成太大的损耗。据悉,长虹第一期等离子扩产项目实施后产能将超过216万片,而第二期等离子屏的生产项目已经上马,投资完成后产能将突破600万片。
平板产业链的发展同样引起了政府的关注。2009年2月,国家发改委下发“三年重点扶持计划”通知,将连续3年组织实施彩电产业战略转型产业化专项,对部分项目予以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推动企业向上游模组延伸,推动屏生产线的建设,并明确提出扶持终端厂商“32英寸以上平板电视模组与整机的融合设计及产业化、整机节能环保设计与产业化”。2009年专项的重点是彩电征集、平板显示面板模组、平板显示关键配套件及材料、平板显示专用制造和测试设备等4个方面。
新机遇
“家电下乡”与“以旧换新”是中国政府为拉动内需而先后推行的政策,二者形成互补关系,对国产彩电厂商近年来“双线并举”市场拓展战略的实施十分有利。
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家电下乡带动彩电产品需求100万台,其中平板电视10万台,占到
全部彩电产品的10%。国产品牌凭借渠道和价格优势,斩获颇丰。以TCL为例,企业专门针对农村市场启动了“产品设计、营销推广、渠道服务”三大创新,通过在全国建立了169个直属服务点,特约服务商超过2万家,对县级区域服务网点覆盖率达到了100%。截至5月底,TCL家电下乡中标彩电销量呈现逐步放大态势,总销量超过50万台,其中液晶电视销量超过10万台。
在2009年第三轮招标结果中,平板电视的比例有大幅增加,预计下半年依靠家电下乡带动将实现200万台的彩电销售,其中平板电视需求有望达到40%的占有率,即拉动80万台左右的平板电视销售。
作为第二轮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之一,6月份政府针对城市市场出台了“以旧换新”扶持计划。“以旧换新”政策实施细则由于采取的是直补方式,见效将比家电下乡更为迅速。在城市家电普及率已经比较高的情况下。这有利于刺激顾客将潜在需求转化为积极需求。长虹在全国800多个城市同步展开“以旧换新”活动,由此形成一轮旺销热潮。数据统计,自开展活动以来,长虹彩电销售同比增长53,8%。其中,通过以旧换新创造的销售占50%以上。
打一场持久的价值战
如何从根本上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又如何重塑CRT时代的辉煌?这是摆在国产彩电品牌面前的两大命题。尽管国产彩电品牌暂时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但“含金量”并不高,绝大部分利润都被外商赚走了。因此,中国彩电厂商必须与时俱进,从战略布局、核心技术、品牌塑造等方面人手打一场持久的价值战。
战略布局是长远竞争的基石
对于国产彩电品牌来说,当前最欠缺的并不是核心技术和上游资源,而是整体性的战略布局。
不可否认,国产彩电品牌在规模生产、渠道开拓、全球化等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而且2008年以来纷纷向上游产业进军也初见成效,但这些都不过是点状式的努力,在最高层次的战略布局上,中国彩电业几乎一片空白。
而早早进行产业战略布局的外资品牌,像三星、索尼、LG、夏普、松下等跨国公司则是上下游“通吃”,通过调控上游面板和终端平板电视之间的价格,来赚取高额利润,也为其普及型产品大打“价格战”提供了便利。可以说,从平板时代开始到来的那一刻起,我们已经输在这轮市场竞赛的起跑线上。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不对称竞争的局面,中国彩电业必须围绕技术、产品、上游资源、营销模式等因素,进行整体性的战略布局,最终走出一条“由点到面,从关键环节到产业链全局,从产品制造商、内容服务商到整体方案提供商”的彩电业发展新路。在这一过程中,既需要企业对于技术和市场走势的敏锐把握和控制,也有赖于国家在政策层面进行规划和引导。
必须跨越核心技术门槛
2006年,日本颇有影响力的《选择》杂志刊发了一篇让中国企业“汗颜”的文章——《中国国家昌盛而民族工业走向衰亡》。文章对中国企业的“拿来主义”进行了深刻批判。该文作者认为,中国企业没有技术优势,因此潜力不大。中国企业可以把世界上成熟的技术拿来模仿、使用,而不是自己研发。中国企业的研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率平均只占日本同行业的1/10~1/5。中国企业只能进行价格战这样没有胜利者的战争,而非打价值战。话虽有些难听,却十分在理。
平板核心技术一直掌握在外资企业手里。国产平板上游产业自主创新严重不足。从已经投产的京东方、上广电、龙腾光电三家液晶面板企业的技术来源来看,上广电走的基本是全盘引进技术的路线,其技术和专利全部从日本引进,自己没有掌握核心技术。而外资厂商转移的往往是淘汰的生产线,国产厂商正在筹建的6~8代生产线2011年投产时,日韩厂商规划的10代、11代生产线早已实现量产,中国面板厂商陷入“引进即落后”的困局。这让中国彩电业严重受制于上游供应链的供需关系,并不得不接受微薄利润的现实。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彩电业的唯一发展之路就是在政府的支持下获取关键技术,并且让企业持续地拥有技术创新能力。
提升品牌,抓住主流人群
伴随着“新消费时代”的到来,消费者在关心价格的同时,更关心的是附加于价格基础之上的价值——而这往往通过品牌来体现。本土平板品质不错,价格也很有优势,但在一、二线城市,主流消费群体仍然选择购买外资品牌。很显然,这是因为我们的品牌不如国际品牌有号召力。
麦肯锡2008年10月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对大品牌的偏好程度堪称世界之最,很多中国消费者习惯长期使用自己信赖的品牌。虽然在家电卖场里,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会选购价格相对低廉的产品,但前提是该产品的品牌一定相当知名。
几乎所有的国产彩电企业都在喊打造品牌,可几个有明确而持久的品牌战略呢?更多的时候,大家都在忙着搞价格战,忘记了品牌。中国的中产阶级正在崛起,这部分人是未来平板电视消费的中坚力量,他们花钱大方,同时有着难以释怀的品牌情结。在我们打价格战时,外资们却在用品牌笼络中国的中产阶级打价值战,即使销量下降也能确保丰厚的利润。国产品牌应该冷静下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在品牌建设方面的作为,争取抓住主流人群。
在CRT时代,国产彩电厂商依靠不懈努力曾经创造了耀眼的辉煌;未来的彩电市场竞争中,我们准备好主宰自己的命运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