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实践探索

2009-09-24赵国忻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7期
关键词:长效机制营销校企合作

摘要:在调查分析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和挖掘高职院校资源潜力的基础上,得出高职院校能够为企业提供五个方面的价值贡献,并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经营管理系相关专业为例,分析阐述了建立以“营销、服务及人才”为核心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相关实践与成效。

关键词: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营销;服务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高职院校的生存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各个高职院校通过积极探索,已形成了许多成功的校企合作模式。但总体上,国内的校企合作进展艰难,主要表现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不高,校企合作关系脆弱,可持续性较低三个方面。因此,如何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建立一种长效的合作机制,是摆在各个高职院校面前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我院针对企业对参与校企合作兴趣不高的现实,通过调查问卷、重点走访等方式进行了大量调查,从中总结出学院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三方面问题:信息不对称、校企双方互不了解,学院培养的人才不符合企业要求,学院的技术服务水平和能力不高,从而确立了以“营销、服务、人才”为核心的校企合作路径,通过不断实践探索,使校企合作步入了持续稳定发展阶段。

调查分析问题,挖掘资源潜力,确定合作领域

校企持久合作的基础是学校可为企业提供所需要的价值。在调查基础上,结合对学院资源和能力的分析,我们认为,经过不断努力,学院能够也应该为合作企业提供下述五个方面的价值贡献。

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许多中小企业已认识到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对于其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生产经营效益,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下获取生存发展空间的支撑作用。但由于中小企业对于已经成熟的高技能人才吸引力不大,而与学校合作就成为获取急需人才的重要途径。

为企业提供短期的高质量劳动力对于那些业务周期较长的企业,在业务高峰时大量招聘临时员工,既存在招聘不足的风险,还要支付培训、管理成本,而且短期聘用的员工在工作责任心和效率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而在此期间安排学生进行生产/定岗实习,实习学生已初步具备了相关业务知识和技能,学校又有教师带队、组织、指导,学生的工作态度和质量都要好过临时招聘人员。

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虽然高职院校在理论研究方面难以与本科院校媲美,但对于一些中微观层次的技术、管理问题,高职院校提供的服务可能会更优。因为,一方面,这类项目经费少,技术并不是很复杂,但相关信息搜集工作量较大,所以,一般难以得到本科院校的青睐;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多定位于中小企业,教师都有明确的业务和行业、区域方向定位,已在平时的调查走访中掌握了企业大部分信息,从而可降低项目成本,并提供出更符合企业实际的解决方案。

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支持员工学习、培训已成为当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企业培训既要求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又要紧密联系培训对象的实际,深入浅出,而且培训效果要能迅速在工作中显现出来。而这些要求正是高职院校教师的特长所在。随着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推进,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特点逐渐显现,即教学内容注重实践性和实务操作性,教学手段日益多样化,教学方法注重技巧性、趣味性。

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高等教育是一种公益事业,与高校合作本身就是对企业社会形象的一种提升。企业通过在大学生中举办专题讲座,宣传企业的经营理念、目标、企业文化等活动,也是在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而且高职院校会主动宣传校企合作成果,甚至可能将企业的案例写进教材。支持教育事业也会赢得地方政府的好感和赞美,从而更容易获得政府的各种支持。

主动营销,建立调查走访制度,加强信息与情感交流

调查发现,校企合作中的许多问题都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如企业对学院的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教师技术服务水平和能力的不信任,学校对于企业的人才需求、生产经营状况、技术服务需求的不了解等。因而,高职院校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的第一步,就是要树立现代营销意识,主动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消除信息不对称。因而,我们确立了以“主动营销,消除信息不对称,建立信息与情感交流”为校企合作突破口的思路。

一方面,学校要做好信息的发布工作,包括宣传国家高职教育的目标定位、特色、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合作的意义等,介绍本学院、本系部、专业群、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目标、培养过程、师资力量、技术服务意识和水平、可提供的技术服务等具体信息,以增进企业对学院、专业、学生、教师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做好信息搜集工作,包括调查和搜集行业、区域、企业的人才需求、发展历史、政府政策动态,相关行业、企业的技术手段、工艺流程、发展趋势、生产经营现状、存在问题、服务需求等,以便及时为其提供服务,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情感联系。

为此,学院建立了上至院领导、下至每一名教师的行业、企业联系走访制度,除了院领导每年要对各个地市的行业、政府、企业走访之外,要求每名教师都要根据自己的行业、区域及企业定位,通过挂职锻炼、节假日实习、定期访问、研讨问题、参加行业企业相关会议以及其他形式,与合作企业及潜在的合作对象建立经常性联系,并及时反馈企业的人才需求、经营管理动态、存在问题、技术服务需求等信息。

此外,学院、系部、各专业还为校企之间的信息、情感交流建立了多种平台,如学院发展咨询委员会会议、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校企合作专题研讨会、意见征询会、联谊会、兼职教师经验交流会、校友会等。

强有力的营销活动增进了校企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感情交流,使得企业有需要、有问题时首先就会想到学校,从而为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系的相当一部分横向课题和项目都是在双方交流或教师走访中确立的。

明确科研方向,提高教师能力,提供优质服务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是校企合作的核心。为了给企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一方面,应牢固树立社会服务意识,充分挖掘资源优势,主动寻找和拓展为企业提供服务的领域和范围,并利用各种机会为企业提供各种服务;另一方面,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教师的技术服务水平和能力。

提高教师的研究、实践、教学水平首先,通过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使每位教师均有明确的学历、学位提升目标和职称晋升计划,并通过实施师资队伍建设的“青蓝工程”、“专业带头人培养工程”,提高青年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和能力。其次,通过教师挂职锻炼制度、实践实习制度、行业企业走访联系制度及“双师培养工程”、新老教师共同组建项目小组等形式,强化教师对实际行业现状、动态及趋势的了解,提高其实践能力。再次,通过举办和参加各种教学研讨会,组织教学水平测评、说课、项目化课程设计、共同备课、相互听课等,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明确科研导向,并对教师进行定位作为高职院校,学院明确了科研的重心应围绕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职业生涯规划,对每位教师进行了课程及行业、区域、研究领域等方向定位,使每名教师都有一条明确的主攻方向、一个熟悉的行业领域、一门擅长的课程。为此,学院出台了强有力的激励措施,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内部进行调查研究,主动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和咨询意见。如本系一位教师根据台州某合作企业实际,提出了对其员工进行培训的方案,被采纳后,组织了5名教师开发了5个专题的培训包,培训后,企业员工精神状态焕然一新,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创办产学研一体化的研究机构,为企业出力献策在本院经营管理系创办的实体公司基础上,各专业根据各自优势成立了校内产学研一体化的研究机构,以此为载体,通过对企业实际的调查和分析,寻找相关研究课题和项目,建立师生联合项目小组,与企业进行项目开发和课题研究。如中小企业融资研究所承接的浙商银行横向课题,营销策划工作室承接的企业产品市场调研及大型活动策划项目,房地产研究所承接的裕兴公司横向课题等,都在项目小组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高效出色地取得成果,直接改善了相关企业的生产经营。

建立柔性化的教学组织管理学院提倡各专业根据合作企业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工学交替时间,以便使学生既可以顶岗实习,又能解决企业的人力资源需要。如房地产专业根据合作企业的工作需要,组织5名教师带领80多名学生系统调查了杭州232个社区近万幢楼宇的具体情况,帮助其建立了一套住宅纳税额的动态征管系统,得到了合作企业的极大赞赏。优质的服务增强了企业对学院的了解和兴趣,许多企业正是通过这种高质量的服务,增强了对学院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信心,从而开始在人才培养领域与我们合作。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职业能力训练,培养高质量人才

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高质量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基本任务,也是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根本保障。但人才培养与校企合作又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因为高质量人才的培养没有企业参与是难以完成的,而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又以高质量的人才为前提。为此,我们选择了以营销为突破口,以服务为基础,以人才培养为重点的校企合作路径。

在人才培养中,我们选择了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前提、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重点、以学生创业创新能力为基础、以订单培养为突破口的路径。

提出“基于真实环境、任务驱动型的‘做中学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是根据经管类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特征提出的,即通过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效设计,充分利用课堂及校内实训、社会实践与校外实习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尽可能接近于其未来工作实际的真实环境,或直接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环境之中,通过设定不同层次、明确清晰的工作任务,使之在从事相关具体任务或工作的过程中,逐步学习、领悟相关专业技能。

邀请合作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包括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开发教材,及时提供行业动态特别是人才需求信息,为学生开设讲座、兼职授课,提供校外实习指导,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等。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能力为三大模块的教学计划,并通过岗位群分析、职业能力分解,编写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和教材。

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训练其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以学院建立的二级创业学院、创业园区和系部建立的实体公司为载体,以开设的实训主导型的“创业指导”课程为基础,以学生创业小组(公司)为教学组织单元,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训练其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如企管专业在新生入校后就将其分为创业小组,每门课程的实训项目都由各个创业小组根据各自所创建的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市场调查分析、计划方案制定、制度设计、报告撰写等操作训练。这种创业小组成熟后,就可通过登记注册等程序成为法人实体,也可挂靠在系部公司之下作为分公司,相对独立开展经营。借此,学生熟悉了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掌握了主要环节的操作技能,增强了对未来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2007年以来,我院各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6%,而且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创业氛围,不仅在全省的大学生创业计划书比赛中获得了多项奖励,而且还有多名学生毕业后就开始自主创业,仅通过工商登记注册的公司就有7家。

以专业群为单位,与合作企业进行订单人才培养经过近两年的探索,本专业群已与裕兴不动产经纪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建立了7个订单班,订单班学生经过学院和企业的联合培养,综合素质和各项业务技能均快速提高。据裕兴公司介绍,2007届试点裕兴订单班学生在半年的顶岗实习期间,就使得一家濒临关闭的门店一跃进入公司前三甲。高质量的人才对企业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在2007届裕兴订单班试点取得成功后,该公司2008、2009届订单规模不断扩大,且带动了其他企业的订单培养。这些企业还纷纷与学院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共建院内二级学院和产学合作基地,设立校内奖学金、奖教金等,使我院校企合作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加强对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和指导根据专业群特点,我们大力倡导所有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成立各种健康向上的社团组织,并通过指导教师的选拔、考核、奖励等制度,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同时还尽力为学生提供参加这类活动的机会,使之从中学习组织、交流、沟通及为人处事的技能,树立从小事做起,从基础做起的观念。

参考文献:

[1]张宗辉,刘宇.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经验摘要[J].中国培训,2007,(4).

[2]李翠莲.校企合作深层次发展的几种模式[J].职业教育研究,2007,(6).

[3]邵永红,傅潇莹.高职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教文汇,2006,(6).

[4]竺辉,方湖柳.2006年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研究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8).

作者简介:

赵国忻(1963—),男,管理学博士,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经营管理系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小企业经营管理。

(本文责任编辑:尚传梅)

猜你喜欢

长效机制营销校企合作
构建公立医院党史学习教育长效机制的研究
“家校社”一体化的德育协同长效机制探究
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正在制定,房价会降吗?
浅析大数据时代对企业营销模式的影响
试论基层电力市场营销策略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法与长效机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