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辅导员职能建设研究
2009-09-24唐小芬
摘要:高职院校辅导员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是教育、引导、激励高职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如何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职能建设,培养造就一批适应形势发展的高职学生,成为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从科学的选拔任用机制、学习培训机制、激励机制、辅导员发展机制四个实践层面,提出了辅导员职能建设的思路和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职能建设;研究
辅导员这一角色诞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辅导员职能经过了“政治指导员”、“政治辅导员”和“辅导员”的演进历程。辅导员制度设立初期,辅导员职能主要是做学生的“政治领路人”。高校招生并轨以后,随之出现了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比如贫困生问题、学生心理问题、就业问题等。于是,辅导员职能逐步拓宽。进入21世纪,党和国家更加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了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被定位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特别是在2006年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指出“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党和国家对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进行了新的定位。高职院校辅导员作为辅导员队伍中的一支新生力量,其职能不但随着辅导员职能的发展而变化,而且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不断发展而完善。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能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国家之间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日益凸显,而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高职学生作为未来国际竞争主体之一将影响着国家的发展与民族的复兴。面对挑战,高职院校辅导员应如何立足国际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将自己的工作立足于经济全球化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占领人才培养的制高点,掌握未来国际竞争的主动权,将成为高职院校辅导员面临的新课题。
日趋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必然给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一系列的新问题,尤其是作为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重要阵地,面临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隐蔽、间接和复杂。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政治敏锐力和政治鉴别力,坚定学生的政治信念,提升学生的政治素质,是摆在高职院校辅导员面前的一项艰巨和紧迫的新任务。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已经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如何使高职院校的学生承担起这一历史重任,对高职院校的教育者尤其是辅导员而言是严峻的挑战。
从高职院校自身建设来看,高职教育发展历史较短,其理论发展滞后于实践,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出现了许多新矛盾,如办学质量与大学生需求的矛盾、专业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的矛盾、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的矛盾、区域就业压力和大学生期望的矛盾等,这些新问题都会在大学生身上有所体现。因此,高职院校辅导员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帮助、指导尤为重要,这些对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积极探索高职教育规律,研究高职思想教育新途径、新方法已成为摆在高职院校辅导员面前的新课题。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能建设现状
体制不完善在体制建设上,有的学校缺乏一套完善的辅导员工作体制。从学校到学生工作职能部门再到各院系(部)对辅导员工作队伍建设、体制运行、考核评价、工作程序、待遇与人员发展定位都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在职能上,许多高职院校辅导员定位不准。在岗位设置上,尚未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整体规划。在专业结构上,大多数辅导员虽然有一定的学科专业基础,但知识单一。在梯队建设上,辅导员没有形成梯队,缺乏骨干力量和带头人。在学历层次和职称方面,辅导员职称明显偏低。在管理上,很多职能部门都对辅导员下达任务,造成辅导员在组织上没有归属感。
思想不稳定现行辅导员制度决定了辅导员是个过渡性职业,许多高职院校在招聘辅导员时规定聘任期满,可以转为专任教师或行政管理人员。辅导员队伍中很少有人真正安心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这对大学生思想教育有很大冲击。另外,由于辅导员事务繁杂,缺乏成就感,职称评审时与专业教师相比课时不足,搞科研写论文难以集中精力,加之实际收入往往低于专业教师,因而,辅导员有较强的失落感,致使辅导员队伍“人心思转”,思想不稳定。
素质不理想辅导员应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因此,其自身素质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关键。但就当前的辅导员队伍而言,其人员素质个体相差较大。有的刚参加工作,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管理能力;有的年龄较大和学生难以沟通;有的工作水平不高,学生不信服;有的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敬业精神不足。
方法不恰当辅导员是思想教育工作者,他们的主要职能是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表现极为复杂。在实际工作中,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方法陈旧,“以管代教”、“一刀切”、命令式、家长式管理等现象屡见不鲜。有的辅导员不了解学生的需要,不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工作被动;有的辅导员不懂网络技术,无法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有的辅导员和学生称兄论弟,过于亲密。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辅导员职能建设的策略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根据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新人,积极探索高职院校辅导员职能建设的新观念、新机制和新办法。
构建科学的选拔任用机制,是提升辅导员整体素质的前提 学校在辅导员选拔方面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重培养、优发展”的思路,关心、重视辅导员的选拔、培养与发展。通过严格选拔的入口关,把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热爱学生工作、有奉献精神的人才选拔到辅导员队伍中来,为开展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条件。
构建学习培训机制,是提升辅导员理论和业务水平的保障 一方面,学校在辅导员培训工作中应坚持“可持续发展”思路,建设学习型、创新型辅导员团队,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富有针对性、持久性和时效性,不断提升辅导员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完善其知识结构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此外,学校还可选派优秀辅导员参加心理咨询、大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业务培训。通过培训,大幅度地提高辅导员教育人、引导人、发展人、服务人的理论素养,为队伍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保障。另一方面,应搭建理论研究、学术交流平台。学校要为辅导员开展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创造条件,鼓励辅导员结合自己的工作撰写论文,到校内外刊物上发表,不断提升辅导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以研究带动工作,不断促进专业化、研究型辅导员工作队伍的建设。
构建科学的激励机制,是辅导员职能建设动力所在应实行辅导员任期目标责任制,建立辅导员工作考评制度,将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与相关的激励导向机制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有效的奖惩激励体系,充分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首先,要明确职责,职责不清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考评和奖惩,从而导致整个工作的无效。其次,要奖罚分明,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从学生日常工作、教育管理、就业率、违纪率等方面,制定辅导员工作量化考核细则。再次,要强化监督机制,将岗前述职、全程监督、多方考评结合起来,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动态管理,增强评价工作的透明度与实效性,增强辅导员的争优创先意识。
构建辅导员发展机制,为辅导员职能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一方面,应建立好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高职院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的一部分,要将其纳入教师范畴进行管理。可把优秀的辅导员向管理岗位输送,为学校管理岗位提供高素质的人才,拓宽辅导员队伍的发展渠道;应坚持为在教学、科研方面有发展前途的辅导员创造条件,培养骨干教师;要关心辅导员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和精神追求,使辅导员在关爱的环境里愉快地工作和成长,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辅导员又是从事学生工作的党政管理干部,必须把他们纳入学校党政干部系列进行选拔、培训和管理。辅导员的双重身份、双重职能以及学生工作在高校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对辅导员队伍必须实行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学生工作部门组织协调、学院具体实施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另一方面,要为辅导员队伍建设创造必要条件。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将辅导员的岗位津贴等纳入学校内部分配体系统筹考虑,确保辅导员的实际收入不低于本校专任教师的平均收入水平。专职辅导员在职攻读学位和进修时应像其他教师一样,享受学校有关鼓励政策。学校有关部门应积极改善辅导员的工作、生活等方面条件,努力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金晓倩.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能建设的策略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27).
[2]贾虹.重实践 求突破 开创高职辅导员队伍建设新局面[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3]张宇,夏晓虹.建机制 搭平台 高水准建设辅导员队伍[J].中国高等教育,2005,(20).
作者简介:
唐小芬(1963—),女,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