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培养问题

2009-09-24罗水秀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7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高职院校培养

摘要:目前,在大多数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数量已占专任教师总数的一半以上。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现状,提出从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及职业道德方面培养他们,增强青年教师的职业归属感,以保证高职院校有一支稳定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关键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

我国的高职院校大多是从中专升格而来的。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社会对中、高级技术人才需求的快速增长,近几年高职院校招生规模急剧扩张,原有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达不到发展需要。因此,近几年各高职院校新引进了大批青年教师。目前,青年教师数量已占大多数高职院校专任教师总数的一半以上,青年教师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一支生力军。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已成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处理好这一环才能保证高职院校有一支稳定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现状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与老教师相比,思维敏捷,精力旺盛,思路开阔,勇于创新,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具有高学历,经过正规系统的培养教育,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绝大部分不仅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而且自学了本专业外的很多理论和技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现代管理学都有较广泛的涉猎,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但由于大多数青年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且在高职院校讲授专业课程的教师绝大部分毕业于非师范院校,他们在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匮乏,不熟悉高职教学的各个环节。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未经过严格训练便被推上了讲台,站到了教学第一线,导致教学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多元化价值观并存的特定历史阶段,青年教师容易受到消极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一方面,对青年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观的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青年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他们爱岗敬业、刻苦钻研业务的精神远远不够。另一方面,青年教师对教师职业没有正确的认识,对高职院校的管理不适应,也导致他们缺乏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把到高职任教当作一块跳板,使得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不稳定。

青年教师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他们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都处于接受培养、不断提高的重要时期和关键阶段,他们的职业道德也处于重要的形成阶段。因此,高职院校应当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使他们尽快成长起来,为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培养措施

(一)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作为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育人。因此,青年教师的培养,首要的就是培养他们的教学能力。目前,青年教师在教学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学内容把握不够深入。对授课内容的准确把握是一名教师必备的基本功。现在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一般是本科甚至研究生以上的学历,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对授课内容的掌握不精,不敢展开讲,更谈不上引导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二是课堂教学组织及教学方法单一。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有些青年教师在教学组织、授课方法上比较欠缺。在授课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讲授面面俱到,唯恐有失,重复阐释,越俎代庖。课堂气氛也显得压抑、沉闷。教与学双方都处于一种不协调的状态。针对这些问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搞好老教师对新教师的传、帮、带,积极推行短期培训制度聘请思想素质好、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骨干教师担当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要求青年教师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按教学管理规范的要求,指导教师要具体帮助青年教师制订授课计划,编写教案并跟班听课。对于一些讲授专业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的青年教师而言,他们缺少实际从业经验,学校还应结合“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规划,鼓励并强制青年教师到实验室、实习基地、企业等处进行岗前短期业务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

充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建立多渠道的培养方案充分利用教学名师、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多组织教学观摩课,将一些教学名师的授课资料放在校园网上,以利于青年教师学习。青年教师从学习中学会授课、议课、评课,从别人的授课中找出问题,在自己授课时才会有意识地取长补短,不断进步。

开展定期教研活动,鼓励青年教师多渠道拓宽知识面各教研室应定期组织教研活动,集体备课,讨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技巧。在专业领域中,青年教师在打牢学科基础知识之余,应加强对本学科前沿理论的学习,学校应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本专业的技术资格证书考试,以考促学。同时,青年教师还应该自觉进行相关学科的学习,进行相关学科的学术交流,这有利于青年教师拓宽知识面,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样化、综合化方向拓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培养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以科研促教学

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科学研究是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高职院校教师通常情况下都具有教师和研究者的双重身份。如果高职院校的教学和科研质量得不到保证,不能和谐发展,就会危及高职院校的生存基础。一个优秀的、有责任意识的青年教师不仅能够教书育人,而且还应当是出色的研究者。

青年教师要明确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教学和科研应当是相辅相成的。教学是为了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科学研究是为了更好地创造知识和更好地教学,不应当厚此薄彼。不能因为科研而荒废教学,更不能为了搞科研而搞科研,而应该用科研去促进教学。

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青年教师承担科研工作 新加入高职教师队伍的青年教师普遍是有高学历、高学位的,都有一定的研究能力。但是科研是一件比较枯燥的事情,需要研究者既有研究本身所应具备的学科知识,还有执著的研究精神,因为研究有没有成果,何时能出成果,都是未知的。而年轻人的个性是喜欢接受新事物,也只对新事物有兴趣,而且这种兴趣来得快去得也快,他们在心理上是不愿意做科研的。为此,高职院校应当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青年教师承担科研工作,通过多参与或亲自主持各类科研课题的方式,提高科研能力,达到以科研促教学。

(三)培养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上,不仅要关注其业务能力的提高,其职业道德也不容忽视。由于受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目前许多青年教师在对本职工作的热爱程度、奉献精神、治学态度、关心爱护学生、为人师表等方面有所退步,这些直接影响着教师的集体形象和权威性。因此,在积极培养青年教师提高业务能力的同时,应充分利用岗前培训、专题研讨等机会加强师德师风宣传和教育,坚持师德建设和业务能力提高一起抓,使青年教师在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创建优良的成长环境,培养青年教师的职业归属感

环境对青年教师的影响很大,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一个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集体环境中工作和生活的青年教师是很容易成长起来的;相反,工作和生活在自由散漫、纪律松驰、作风拖拉的集体环境中的青年教师,他的成长就可能较为曲折甚至不能成长为合格教师。因此,学校一定要治理好环境,给青年教师创建一个易于成长的优良环境。

(一)营造一个既有压力又有动力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高职院校应打破人才选拔的常规,敢于选拔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工作扎实、具有创新意识的青年教师担任学科带头人,使英雄有用武之地,同时给他们一定的压力。这些优秀青年教师的示范作用还能带动其他青年教师的教学与科研。

青年教师的成长是循序渐进的,对他们的培养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求全责备。因此,既要给他们压力,给的压力又要适当。适当的压力可以成为他们成长的动力,过大的压力则会使年轻人厌倦教师职业,甚至放弃继续在这个行业工作。遵循成长的规律,帮助青年教师成长的过程,也体现在对青年教师工作质量的考核中。比如,在培养的开始阶段要重视他们对教学的投入和教学质量,随着他们逐渐胜任教学工作,再逐步提高对他们科研论文和其他项目的评价要求。同时,在对教师的评价过程中不要搞“一刀切”,应该对青年教师与老教师区别考核,或者在要求上作些调整。比如,老教师考核成绩达九十分算优秀,而青年教师在同样的考核指标下,可以是达到八十分以上就为优秀等等措施,目的就是肯定青年教师的进步,给他们以理解和鼓励,这样他们才会有更大的动力和自信投入到工作与学习中去,也才会喜欢高职院校的教师职业。

(二)重视青年教师的生活需要,给他们一个温暖的生活环境

学校各级领导既要关心青年教师的工作状况,也要关心他们的生活情况,经常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在条件允许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青年教师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制定优惠政策,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也是重视人才、尊重人才、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培养是一项全方位、多渠道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整个社会大环境的优化,更需要高职院校各级、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各高职院校要提高学校的办学条件和经济待遇,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稳定人才的良性机制,为青年教师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展现自我的平台,真正使青年教师全身心扑在工作上,提高他们为教育事业献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培养他们尽快成为教学科研的骨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孟祥文.浅谈青年教师的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07,(1).

[2]郑凤莉.谈青年教师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01,(7).

[3]沈胜林.浅析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J].文教资料,2007,(33).

[4]董双波.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探析[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9(1).

[5]黄长喜.高校在青年教师培养中应注意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31).

作者简介:

罗水秀(1972—),女,江西上高人,硕士,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财税理论与实务、高职教育基础理论。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高职院校培养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二胎时代高职院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时代嬗变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