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根本问题上还是不能含糊

2009-09-24刘长兴

天津教育 2009年7期
关键词:教育方针指导思想应聘者

刘长兴

最近,一次招聘校长的面试,应聘者在两个十分简单的问题面前纷纷败下阵来。其实,这两个问题都是国家最近几年刚刚出台的最基本的教育政策。换句话说,这是属于“应知应会”的问题。听到这个信息,大家在遗憾之余,更多的是费解。无须猜想,这些应聘者肯定是某个地区的教育精英,并且是很有抱负的教育精英,否则怎么可能不远千里前来“打擂”?但是,他们恰恰是“输”在这样两个“应知应会”的问题上了。

要说这两个问题十分简单,确实没有丝毫夸张的因素。一个是关于党的教育方针(有的文章也称之为国家的教育方针),提出的问题是“经过修改完善的教育方针应该怎样表述”;另一个是关于实施素质教育,提出的问题是“你如何认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如果说前面的题是“概念”题,那么后面的题得算“论述”题了。按理说,作为校长或者有志于当校长的业内骨干,这都是必须掌握的根本问题。

先说教育方针,这是学校的指导思想。当然,在不同时期这个指导思想肯定是不同的。3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作为学校指导思想的教育方针也随着形势发展不断完善。党的十六大以后,教育方针在当年《教育法》规定的基础上,又增添了新的内容,明确提出了两个“服务”和两个“结合”,即教育既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还要“为人民服务”;既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还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些变化的本质意义,是对教育性质和教育途径的一次重大理论创新。如今的两个“服务”比起过去的一个“服务”来 ,显然更加以人为本。因为“为人民服务”不仅给政府教育定了位,还为学校教育定了位。首先,是要求政府切实转变职能,把教育列入公共服务范围,使教育真正成为“人民”享有的权利。同时,还要求学校必须明确目标,让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教育能真正带来“人民”渴求的利益。人能得到充分发展是“人民”的共同需求,政府给予充分保障更是“人民”的普遍愿望。“教育为人民服务”之所以能把二者很好地统一起来,原因就在于没有政府的政策保障,就很难满足人民的发展需求。所以,“教育为人民服务”这个指导思想,凸显出来的正是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此外,如今的两个“结合”比起过去的一个“结合”来 ,也显得更加切合实际。“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无疑是教育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学校与社会的关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学校教育更加需要社会实践的支撑,仅靠“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条教育途径显然是不足的。因此,加上“社会实践”这条途径,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不仅非常及时、非常必要,而且更能体现我国教育的时代特征和根本任务。

教育方针作为学校的指导思想,不能不说是个再“根本”不过的问题了。但是,几位应聘者的回答让人找不到“准稿子”,其中一位居然“扔”出一句“教育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可以肯定,这个答案也是他在诸多“选项”中经过了认真“检索”的。假设真的还要以此作为学校的指导思想,那我们的教育岂不又要倒退五六十年?

再说素质教育,这是学校的办学方向。所谓办学方向,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坚持素质教育的办学方向,如果说得更直白一些,就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如果说得“理论”一些,就是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具体化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行为。其实,素质教育这个概念人们早已耳熟能详。远的不说,10年以前我们国家就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决策。经过多年的实践,党的十七大又对此做了更加深刻的阐述:“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应该说,这个“铁定”了的决策,作为学校的办学方向是别无选择的。因为在一定意义上,这是我国教育应对国际挑战、保证科学发展的唯一选择,这种选择也赋予了学校新的历史使命。

素质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方向,同样也是一个再“根本”不过的问题了。但是,几位应聘者的“论述”也是让人如坠云里雾里。听了半天,给人的总体感觉是认识上好像没有太多争议,实践中还是不能完全接受。有人说“实施素质教育是应该的,但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也不矛盾”,因为“应试能力也是一种素质”。有人说“上级要求推进素质教育,可是家长就是看重考试成绩和升学结果,这也是一种社会需求”。其中一位应聘者倒也直截了当,说“质量就是学校的生命,不抓‘应试学校如何生存”。这几位应聘者最后的应聘“感言”几乎众口一词:“如果应聘成功,不会辜负领导期望,一定会在提高质量上有所作为。”究竟如何拿到“质量”自然不用多说,明里暗里早就指向了应试教育。

10年来,素质教育已经由“推进”阶段进入“实施”时期,但是无论对它“推进”的力度,还是对它“实施”的状况,总体评价都不乐观。决策部门、高层领导都曾经若干次使用过相同的强硬措词,给予了尖锐的批评,即“素质教育搞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这不能不说与部分人对这个根本问题的认识还很模糊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由此让人想起了身边的一些现象,正是这种模糊认识的具体反映。你要是提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人就会站出来说“素质教育也不能不要质量、不要考试”;你要是提出“抓好学校的课外活动”,有人就会站出来说“素质教育也不是课堂教学加上点儿唱歌、跳舞、画画儿、踢球儿”。这两个“否定”句还真容易让人犯糊涂。如果说这是“白马非马”般的偷换概念,大概也并不过分,因为谁也没有说过实施素质教育就不要质量、不要考试。特别是考试,到什么时候也是检测教学质量或监测学习水平的一种手段或方法。只是应该有一个“度”,不能总是考试,更不能成天“排名”。先不论教育本身对学校其他方面的要求,就是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不能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无“度”炒作考试、无“度”操作考试吧!至于课外活动,谁也不会否定它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先不说它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意义重大,就是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调味素”也不能没有。假如连这类最简单易行的活动都取消了,只剩下上课、作业和考试,还能算是素质教育吗?思来想去,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学校的工作到底指向哪里。如果是指向基本素质,那么学校就会想方设法地为学生的一生奠基,这就是素质教育;如果是指向各类考试,那么学校必然不择手段地为“成绩”的索取“打拼”。有的学校为了追求后者,教师和学生加班加点的办法似乎已成“常规”。听说,有的学校不仅要挤走“落后生”,还能“购”进“优秀生”。如此“策略”还真让人意想不到。显然,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确是迥然不同的办学方向。要是用一组数学概念比喻一下,应试教育绝不属于素质教育的“子集”,因为素质教育不可能涵盖应试教育的任何要素;素质教育也不会与应试教育存在“交集”,因为它们也不可能有任何可以相互交叉的要素。一句话,不同的价值取向,决定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原本就是两回事。

看来,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的根本问题上真的不能有一丁点儿含糊,唯其如此才能把握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因为这是一种神圣的社会责任。

(责任编辑韩瑞新)

猜你喜欢

教育方针指导思想应聘者
劳动教育: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必修课”
新时代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三重维度1——重温抗大教育方针的启示
把降落伞卖给农夫
跳单、双圈教学设计
电话预约技巧知多少
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分析
一种特色的教学理念的提出与讨论
新时期军队建设指导思想上的重大创新与开拓
浅谈《管子》的作战指导思想
戚继光战争指导思想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