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谈作文批改

2009-09-24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8期
关键词:低分评语闪光点

陈 凯

作文批改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又可分文字修改、评语、打分等几个小的环节。在这里,我谈一谈作文批改的一些肤浅的看法和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尝试。

一.批改宜粗不宜细,多找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

在传统的批改中,老师改得很精细。从字的正误、用词的恰当、标点符号、文句的疏通、逐字逐名审查批改。有时甚至带着显微镜、放大镜来挑“毛病”,用刺眼的红笔泼墨挥毫,结果学生的作品被改得面目全非,几乎是“全国河山一片红”。但结果呢?学生看到圈圈点点的修改,不但不领情,反而写作自信心下降,看一下分数就塞到抽屉了事。而老师自己也被繁重作文批发累得筋疲力尽,久而久之看到作文批改就头痛,批改作文也就成为语文教师的一块“心病”。

面对作文批改中尴尬的局面,我作了一些大胆尝试。我从精批细改中解脱出来,不再带着显微镜、放大镜,不再吹毛求疵找“茬儿”,而是着重疏通文理,专找“闪光点”加以鼓励。发现一字、一词、一句或一段写得很精彩,马上画圈圈,当作学生的一种“成功”加以褒奖。

即使有的学生有些文句不通顺,也多是圈一圈,再不捉刀修改,让学生自己重新体会、自己修改,不明白再请教其它同学,最后请教老师。这一尝试果然有效。更多的学生重新找回了自信,恢复了对写作的兴趣,甚至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我也从繁重的文字修改中解脱了出来,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其它教学中去。

二.评语多褒少贬、灵活多样,避免机械、千篇一律,多给学生一份鼓励。

作文评语是老师对学生的习作的总体评价。很多老师的评语存在不良倾向:赞美少、批评多;评语太机械、太专业。

于是,写评语时,我多用肯定的语气,鼓励的口吻来写,更多的是看到学生的进步。用“动了脑,有进步,妙,贴切”等暖人心的词语代替“重做、文理不通、作文未入门”等冷冰冰、类似谩骂的评语。用“立意新、构思巧、人物刻画逼真”等一些评语代替“中心(突出)明确、语言通顺、结构完整”等缺少变化的评语。还有时进行适当的拔高,加以鼓励。如“真是一篇成功的习作,如此下去,作家的大门向你敞开着”、“我的小作家又写出一篇人见人爱的佳作”、“立意新、但很遗憾,书写成为了白璧微瑕。”

三.传统的打分,很多老师比较苛刻。把学生当作作家来评判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不是一个初中生在写作来要求他们,有时甚至故意打低分来显示对学生的严格。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我们打分时要时刻想到面对的是一个初中生。如果学生的习作已达到应具备的写作水平,就应该给满分;达到学生个体的高水平,就应该给高分。事实上,在近年中考作文评分中,体现了这一思想。中考作文中确实优秀者可以给满分;“有中心”就可给及格分。相反,在打低分时要批改小组共同商定才行,还要组长签字,方可生效。

学生的平时习作评分,我多采用等级分制。黄石市教研室语文教研员冯声科老师对作文评分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他说现在老师给作文评分时似乎是很准确,张三65分,李四75分。但若换一位老师批改同一篇作文,有时评分结果会相差甚远。即使是相差无几,张三64分,李四74分,但他们这一分又差在哪里呢?让人难以明白。因此这种计分方法貌似准确,其实是最不准确的。他也认为采用等级分制更合理、更准确、更公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指出学生写作中存在不足的同时,语文教师要利用作文批改的几个环节想办法,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写作自信心。要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让学生明白写作不会像登珠穆朗玛峰一样难以攀登,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自信心,体会到写作中成功的喜悦。只有达到这种目的的作文批改,才是成功的。路是人走出来的,只有不停地探索、开拓,路才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顺畅。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决不能停止探索的脚步。

陈凯,教师,现居湖北大冶。

猜你喜欢

低分评语闪光点
让闪光点不被遗忘
低分剧成了大众的“情绪容器”
正中要害的评语
教师评语
足球比赛里的“排兵布阵”
让“低分”学生道歉不是挫折教育
十二星座老师写评语
怎样帮助低年级低分学生提高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