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2009-09-24程丽丽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8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探究过程

快乐,给许多科学家带来了成功。快乐的学习,也会给青少年学生带来成功。科学的快乐,乐在探究,乐在过程,乐在成就。科学的快乐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以学生为本,快乐探究,强调探究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学生自主构建与知识的结构相对应的认知结构,而教学过程就是把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因此学生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地探究学习。

心理学的研究和教学实践证明,初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分析判断能力还不成熟,自约性、自主性还不强,因此还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指导。因此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学生的自主探究,也要教师的指导,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1、教学过程要体现主体性。这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探究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探究,这是与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最大的不同。教师的主导作用完全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通过学生主体的充分参与、主体探究和主体的发展反映出来。

2、学习探究的过程要体现自主性。传统的教学把学生视为知识的容器,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状态。素质教育则要求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知识获得,靠的是自己的主动探究,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灌输。

3、信息交流过程要体现互动性。探究教学强调在自学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小组或班级的合作学习探究,与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单向信息传递不同的是把教学过程处理成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传递的互动过程,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交流,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各自的优势,获得表现的机会,从而激起参与学习探究的兴趣。

4、师生关系要体现和谐性,同时教学评价要体现激励性。

二.抓住时机,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成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知觉、记忆、思维等)以外的能作用于学习的条件,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毅力、性格等方面的心理因素。从人类智慧行为的心理结构看,非智力因素属于非认知性心理机能系统,即动力系统,在学习上发挥着动力、定向、强化和创造等方面的功能。

兴趣是一个人对客体的选择性态度,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需要有生理方面的和心理方面的,当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产生情绪的快感,这种选择性态度,称作兴趣,兴趣随年龄的增长有所变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是学习活动的强大动力。古今中外,许多教育理论家都阐述了兴趣对学习过程的重要作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也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我们现代的教育实践也充分说明,培养良好的兴趣是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环节。反过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但兴趣的产生,往往需要外界的刺激和诱发。这就要求教师经常全面、细致地观察学生兴趣的倾向性,从而激发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以确保教学目的的达到。

利用直接兴趣培养间接兴趣,是培养孩子兴趣的有效途径,兴趣的持久性,是掌握知识,开发智力的必要条件,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才能不断积累知识,才能促使智力发展。兴趣分为消极兴趣和积极兴趣。消极兴趣是学习的障碍,能腐蚀孩子的心灵和意志。积极兴趣才是促进孩子勤奋向上,健康成长的有利因素。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场所,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革故鼎新对教师来说就是要走出传统教学的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内因,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把课堂变为师生共同创造的场所。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参与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实践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研究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探索者,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赏心乐学之所,奇思妙想之处。

程丽丽,教师,现居山东海阳。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探究过程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设问引导探究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也谈素质教育
雪花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