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施工机具和工艺的选择

2009-09-23高险峰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年12期
关键词:施工工艺

摘要:地基处理中,现场混凝土灌注桩由于具有承载力高,机具设备、工艺不太复杂,施工振动、噪声小,施工速度较快和造价较低等优点,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灌注桩的施工机具、工艺方法种类较多,怎样正确地选用,这对保证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和节约资金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混凝土灌注桩;钻孔灌注桩施工;施工机具;工艺方法;施工工艺

中图分类号:TU7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2-0143-02

一、施工机具和工艺的选择

灌注桩常用的成孔施工工艺、方法、特点及使用范围见表1:

由表1可知,各种灌注桩施工机具设备及施工工艺方法都有一定的使用条件。各地由于地质、水文条件、工程对象千变万化,因此应根据水同工程的地质、水文情况及工地施工机具、技术条件,选择、使用不同成桩机具设备和工艺方法,以符合多快好省的原则。

一般地讲,对杂填土、较软弱的淤泥质土、粘性土和稍密及松散的砂土,深度在15m以内,地下水不丰富的情况,因成孔易于缩孔,最好采好振动或锤击沉管灌注桩方法成孔;当遇软弱土层,最好采用复打法,可以用小桩管打出大截面桩。例如,用单打法比桩管扩大30%,比复打法扩大80%,比反插法扩大50T左右,能效提高承载力。

一般性黏土、粉质土、无地下水。直径250~400mm,深在10m以内,最好采用钻孔灌注桩成孔工艺、施工速度较快,1台螺旋钻孔机每班可完成10~15根桩。

对地质坚硬的卵石、砂砾石等地层,一般振动沉管机或螺旋钻孔机成孔都无能为力。这时,最好采用0.5~3.0t冲击钻成孔,设备、工艺都比较简单。这种成桩方法的缺点是,成孔速度慢,孔形常不规整,现场泥浆泥泞严重,污染环境。

对直径大于0.6m的灌注桩,地质为粘性土、淤泥质土及砂土、地下水较丰富,可采用潜水电钻成孔,泥浆护壁,正循环排渣,采用导管水中浇筑混凝土。如果地质良好,地下水少,直径1.2m以上,也可采用人工挖孔,用混凝土护壁,可直接放钢筋笼,浇筑混凝土成桩,不需复杂的机具设备,施工简便,但成孔施工速度较慢,特别是要有一定的安全技术措施。为加快进度,一般可采取多个桩孔同时开挖,间隔成桩,在一般土质良好的情况下,净距可达3.5m。对于直径0.6m以下,深在5m以内,地下水位以上粘性土、黄土、碎石土及风化岩,也可以采用爆扩成孔。

二、注意事项

采用灌注桩,技术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成孔应连续进行,以免摩阻力增大,导致沉管困难或钻孔、冲孔坍孔,增大扩孔率;如果持力层上有中密的粉细砂、重粘砂等硬兲层,厚度在1m以上时,可能发生沉管时问过长或穿透困难,这时最好采取先用钻机预先钻穿,然后再换用沉管成孔。

2钻孔采用泥浆钻壁,应该根据不同土质先用泥浆密度,在易坍孔地段应该加大泥浆密度(1.2~1.2g/cm3),钻进速度应该根据土质情况,孔径、孔深和供水、供浆量的大小确定。在淤泥和淤泥质粘土中,不应大于1m/min。在较硬质土层中,以钻机无跳动,不超负荷为准。在下钢筋笼、浇筑混凝土前,必须清孔,保持泥浆密度不大于1.05~1.1g/cm3;孔壁土质较差时,最好用泥浆循环清孔,清孔后的泥浆密度应控制在1.15~1.25g/cm3;桩尖端泥土厚度不大于100mm或于作业成孔虚土厚不大于50mm,清除得越干净越好,因为它直接影响桩的承载力。

3多台设备在同一地段成孔,桩距在3d(d表示桩径)以内,应该采用间隔成孔,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50%以后,才能施工中间桩,以防止坍孔或挤坏相邻已灌混凝土桩。

4当桩长范围内有密实卵石层、砾石层,桩管难以穿透时,可以采用冲击成孔与沉管在孔相结合的方法,用冲击钻冲孔穿透密实卵石层,而后再换用沉管灌注桩施工,这样可以加快成桩进度,并防止过多泥浆污染。

5振动灌注桩中心距不要小于桩管外径的4倍。相邻桩施工时,间隔时间不得超过初凝时间。中途停顿时,应该将桩管在停顿前先深入土中。

6成孔后要立即吊放钢筋笼,灌注混凝土。水中灌注混凝土应该用导管法,要配备相应的灌注混凝土设备,以保持连续施工,防止出现夹层。

7每批桩应该抽一定数量的灌注进行承载力和桩质量检验,静载数量为桩总数的1%,但不少于3根,动测不少于桩10%。采用动测法可以加快测桩速度,但应该做一定静载试验,作对比,以求得动刚度参数,符合实际情况。

综上所述,灌注桩是工程上常用的桩型,要根据工程地质和机具条件,正确地选用机具和施工工艺,掌握技术要求,认真地进行操作控制,才能确保质量和进度,降低工程成本。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地基与基础[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施工技术[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02)[s]

[4]同济大学,钢筋混凝土结构[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高险峰,男,广东省廉江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项目土建施工。

猜你喜欢

施工工艺
水中灌注桩施工工艺探讨
电力工程焊接施工工艺创新研究
MSS40移动模架连续后退施工工艺
公路工程隧道施工工艺的探讨
挖淤换填施工工艺在市政工程的应用
优化TP347炉管施工工艺
柔模支护施工工艺中存在问题
桥梁工程中钻孔桩施工工艺探讨
断层带常用钻进施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