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情感交流 提高历史与社会课教学的有效性

2009-09-23林长法

关键词:船夫交流情感

林长法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施行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如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过程中开展创造性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已越来越成为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所关注的内容。运用情感教学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师生在谐、轻松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

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忽视情感交流的现象。究其原因,大约有以下几种。

一是中学考试现状。今年,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初中历史与社会和思想品德两门课中考总分仅40分,不属重要的考试科目,一些学校和教师就不重视其教学,更不考虑教学中的情感交流。二是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把学生仅仅看做是一种盛放知识的容器,教师只是往这只容器中灌输知识的灌输员,学生就无主体地位可言,情感交流就难以进行。三是部分教师专业素质低下。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情感交流,需要以精心的教学设计为前提,教师不高的专业素质只能导致低下的教学设计,何谈情感交流。

课堂教学忽视情感交流会导致种种不良后果。

一是学生的认知僵化。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们的智能概念中出现了将智慧等同于理智、理智等同于逻辑,以致理智的功能、结构窄化的现象。这种对智慧的窄化理解,极大地影响了众多学校的教育思路。反映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就表现为对学生只注意逻辑、推理的学习,而忽视情感的培养与交流。这种将情感因素排除在认知学习之外的做法,使认知变得僵化。在教学“从刻画符号到象形文字”这一知识点时,如让学生只是简单地用已有的知识去推理、理解,缺少情感的因素,就极可能会抑制学生思考能力的提高。二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由于教学过程缺乏情感交流,教师只顾自己教学,不注意学生能否接受,致使部分学生因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而渐渐失去了主动学习的兴趣和习惯,养成了思维惰性的毛病,逻辑推理能力反而不能得到提高。

那么,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增强师生情感交流的途径有哪些呢?

一、使用合适语言,营造交流气氛

日本某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强调:“不能无视情感的作用,情感交织在人的思维中,或者成为刺激,或者成为障碍。”大量的实践证明,学生一旦对学习失去热情、思维、记忆等、认知等机能就会受到压抑、阻碍,表明抽象思维离开情感是无法进行的。因此,在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作业正确时,教师就要用“很好”“你真聪明”等鼓励性语言激励学生产生情感交流的勇气和欲望。现在的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很多,如报刊、电视、电脑等,学生知道的教师不一定全知道,有时学生会问一些连教师都难以回答的问题。这时,教师应感到由衷的高兴,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切忌用刻薄、挖苦的语言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产生障碍。

如今的中学生生理机能日趋成熟,心理个性也日趋成型。他们不愿轻信、盲从,总是喜欢发表不同于他人的意见和看法。这就需要教师特别注重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沟通,建立“台上是良师,台下是益友”的师生关系,以取得学生的敬佩和信赖,使情感教学法得以实施。

二、开展课堂讨论,启发学生思维

教师应针对学生和教学的特点,经常开展课堂讨论,启发学生的思维,达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情感交流的目的。在讨论中,要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敏锐捕捉热门话题,引导学生踊跃发言、积极讨论。同时,可利用讨论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前的情感。比如在教学“我们的民风民俗”时,可以让不同民族的学生对各自民族节日、文娱活动、民风民俗等进行介绍,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习俗。在教学前,可先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向自己的家人及邻居收集一些有关自己民族传统节日的故事、传统节目、民俗民风等。教学时,我们可让学生相互交流各自收集到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我国很多民族的民俗,同时也加强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

又如在讲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时,为帮助学生理解“爱国主义,就是要求把个人理想与祖国需要融为一体”这一难点,笔者先讲“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的事例,然后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从航天科技人员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我们应怎样向航天科技人员学习,把我们的个人理想同祖国的需要和发展相融合?学生在寻找答案中领悟到正确的学习方法,理解了要掌握的知识点。

三、发掘情感因素,提供交流素材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涉及时空广阔、内容丰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阅读教材。每一个学生在阅读教材后的感受和理解是不一样的,教师应该给时间让学生自由议论,有什么感受就说什么感受,该怎样理解就怎样讲。学生议论的过程是加工、整理自己思维的过程,而表达能使学生产生兴奋、自豪等情感。这样的课堂,就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师生共同交流的“群言堂”。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教材的内容巧妙地设置问题,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合理点拨,充分促进师生问的情感交流。

例如,某位教师发现自己对一些问题的认识是错误的后,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谈了自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过程,并当场赠诗一首:“国忧肩上挑,旁观非英豪,牢骚难救国,实干才可靠。”教师的真情实感的流露,深深地感染了学生,他们发出了“正义如雷鸣,珍言震心灵”的呼应,并表示“不说牢骚话,振兴我中华”。另外,学生之间积极情感的互相感染,会扩大情感的受益面,在教学中形成一种互激互励、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辩论会、演讲会、小论文比赛等,都有这样的功效。

四、课堂语言幽默,改进交流方式

在学生眼里教师通常是令人敬畏的。但由于初中学生听到的不少是批评、指责,他们对教师产生的更多是畏惧甚至怨恨心理。为使学生把畏惧变为敬爱,教师除了对学生平易近人、体贴关心,适当地使用幽默语言效果很好。比如,当教师在课堂上发现某学生在睡觉,可说:“有些同学在做什么美梦,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听到此话,学生都会笑起来,课堂气氛顿时就活跃了起来,睡觉的学生也会因自己上课睡觉而惭愧。这样做比直接指责效果要好得多,不仅达到提醒的目的,还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进行了有效的情感交流。

幽默作为反映生活的艺术,既有情感表现的一面,又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教学中,幽默语言的运用,是教师手里无形的教鞭,发挥着特殊的教育功能。它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了学生的深思考。例如,在讲授“实践出真知”这个知识点时,笔者给学生讲述了一则阿拉伯寓言故事:一个船夫在湍急的河里驾驶小船,船上坐着一位哲学家。当船划动后,哲学家问船夫:“你懂历史吗?”船夫说:“不懂!”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一半生命。”过了一会儿,哲学家又问船夫:“你研究过数学吗?”船夫回答:“没有。”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正值此时,一阵巨风将船掀翻,哲学家与船夫都落入水中。船夫喊:“你会游泳吗?”哲学家回答说:“不会。”船夫说:“那你就失去整个生命。”这则寓言故事,不仅诙谐幽默,而且寓意深刻,并引出了一个严肃的话题:学到一点书本知识后,决不能目空一切,而必须投身社会实践,妥善处理学习书本知识与掌握实际本领的关系。可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鲜明形象的对比,合乎情理的夸张,风趣诙谐的幽默,能大大缩短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效。

总之,情境教学法作为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运用得当,能使历史与社会课教学更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和教育力,为提高历史与社会课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船夫交流情感
哲学家与船夫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船夫和风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船夫和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