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2009-09-23许映雪

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 2009年7期
关键词:语文课课文情感

许映雪

“语文”,简单地说就是语言文字。人们每天都在用“语言”进行交流,用“文字”传递信息,语文与社会和生活形影不离。更与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息息相关。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将言语转化为语言的过程,最基本的任务就是让学生会听、会说、会读、会写,让语言文字更好地为生活服务。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语文课跟别的课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边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生活之中到处是语文,语文就在生活中。因此,教学中应该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一、听说读写并重,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训练

1、注重听的训练。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听力”的训练几乎被读写训练所代替,最容易被忽视。其实在人际交往和社会日常生活中,听的时间远远超过说的时间。听力具有广阔、深刻的信息摄取力和整合力。人从出生之日起每时每刻都要通过“耳闻”获得语言、获得思维、获得情感、获得知识,听的能力在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张志公先生强调:“语言首先是口耳之事,用此练口耳是基础。”语文教师要注重训练学生的听力,把这种最基本的本领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在生活实际中去锻炼,去掌握,去提高。听力的训练方法要具有多样性、多层次性。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积极、努力地开发家庭、学校、社会中的“听”的资源。如在学校听教师讲课、听讨论、听辩论、听演讲、听讲座、听课文复述、听作文讲评,等等;在家庭和社会中看电影电视听对白,听故事、听笑话,等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通过高度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在瞬间完成对语言声波信息的记忆、摄取、分析整合,把有意义的、对自己有帮助的信息储存在大脑中。记在本子上。

2、加强说的培养。“说”是语言的基础,要建立良性的说话机制,要以说促写。人的表现欲和自信心很大程度取决于自身“说”的能力。一个人会“说”,在各种场合就有自信,就可以大声表述自己的意见,就能吸引人们的注意。课堂上,师生关系融洽和谐是避免说话紧张的良药。教师平常要与学生多谈心,充分发扬民主,充分尊重信任他们,对他们适时地鼓励和表扬,给学生一种暗示,一种信心,相信他们能“说”,并且能说好。而且。还要传达给学生以期望,表示他们只要经过训练,就会“说”得更好。同时,可建立多种形式的说话训练,如课前五分钟的演讲会、辩论会、讨论会、故事会,等等,不拘一格,灵活多样。

3、提高读的质量。任何一篇好的文章都是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与理性反映。语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多读、精读,在读的过程中去感受生活。“读”是“说”的基础,同时也直接影响着理解及写作能力的培养。要以“读”促“说”,以“读”促“写”。语言是有声的艺术,而不是静默的字符,所以学习语文应该多读。叶圣陶先生在《认真学习语文》中说:“读文章,写文章,最不要光用眼睛看,光凭手写。读人家东西,念出来比光看容易吸收。有感情的文章,念几遍就容易领会。自己写了东西也要念,遇到念来不顺的地方就改。好文章,要多念。”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外,要求学生拿到一篇好文章就放开声音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有助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有助于记忆。当然,首先要立足于语文课本而读,把课文读熟、读透,再放开眼界读课外的文章,在读中品味生活,感悟语言,在读中领会情感,在读中汲取精华,形成能力。

4、强化写的指导。如果说阅读是理解别人对生活的反映,是间接地认识生活,是汲取,那么写作就是直接反映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是表达。首先,应要求学生观察生活和认识生活,解决有内容可写的问题。家庭生活可观察,学校生活可观察,社会生活的亦可观察,大自然的美丽神奇可观察,这些观察到的客观事物都会在学生的头脑里留下印象。写作指导时,教师要注意激发兴趣,诱发学生储存在头脑里的客观事物,帮助他们在自己的头脑里进行再观察、再分析、再思维,做到心中有事可数,有情可抒,有一种想用语言急于表达出来的冲动,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是学生心灵深处自然流淌出来的、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其次。写作的规矩不要定得过多、过死,把束缚学生发挥的条条框框彻底抛掉。另外,要督促学生养成勤观察、勤思考、勤动笔的习惯。

二、大胆取舍,灵活处理教学内容

教材是别人编的,是“死”的。课是自己上的,教师应该是“活”的。所以,教师要灵活处理教学内容,只要能让学生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不必追求每课的“全”与“深”,不一定完全按课本上的内容进行讲授。课堂上,除了必须抓住基本知识点和重点内容外,可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兴趣安排或增加新的内容,优化课堂教学信息,使教学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接纳,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要转变观念,从浅层的讲析中走出来,淡化对课文的肢解性分析,与学生一起找到与生活的触点,引导他们回到作者当时的所见所感中去,并延伸到学生的现实生活里,引导他们结合生活逻辑,深刻体会文章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原因。突出语言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训练,将语文的工具性、基础性真正落到实处。

三、合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催生情感

语言是人的内心的表达,没有思想的语言只有精神不正常的人才能发出。语文教学是认识教育和情感教育的统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情”有一种巨大的教育潜能。白居易认为:“上至圣贤,下至愚笨,微及豚鱼,幽及鬼神,群分而气同。形异而情一,未有声而不应。情交而感者。”道出了情感教育的巨大魅力和效能。为了发挥情感的催化作用来激活语文教学,就应要求教师首先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怀”。深入钻研课文,吟读玩味,进入角色,做到“有声而应”,“情交而感”,然后要善于创设一个优良的教学环境。并以情文并茂的课文为桥梁。沟通师生双方的情感体验和交流,以教师饱满的情绪去撞击学生的心灵,以自己深刻体验过了的各种生活情感去唤起学生思想感情的共鸣,从而使教师、作者、学生的感情产生共振效应,把整个课堂变成一个情感场。这样,语文课就会呈现出勃勃的生机和无穷的活力。

四、从狭小的课堂中跳出来

尽管新课改已经进行好几个年头,但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还是以讲为中心,授课受教材和参考书的束缚,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必须走出这个狭小的天地。

1、加强语文课外学习小组的指导工作。组织好学生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开阔语文学习的天地,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定期举行朗诵会、手抄报比赛、作文比赛、语文知识竞赛等活动,指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语文,运用语文。

2、关注语文课文的拓展延伸。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选择与所学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作为课后的拓展延伸,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是对所学内容的补充。

总之,语文教学,它的“母亲”是生活,它的成长是生活,它的未来直至永远仍是生活。语文教学应该从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实践,重解题训练、轻生活联系中真正解脱出来,让学生少一些约束,多一些学习、生活的自主权和自由度。让语文教学贴近包罗万象的社会,回归多姿多彩的生活!

猜你喜欢

语文课课文情感
语文课文
情感
台上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语文课代表的病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