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数学教学中

2009-09-22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16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思维数学

孙 芹

小学数学教学中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使学生获得最佳学习效果。构建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新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目标明确的前提下,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而不单纯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过去学生觉得数学枯燥乏味,好多学生不爱学数学。丰富的信息资源与日臻完美的网络环境,让传统的授课方式渐渐成为了过去,现在的学生已无法满足于教师一个人单纯用“讲授+板书”的形式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出鲜活的“问题情境”,更多地说明问题的来龙去脉,表明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他们觉得数学变得可亲近了、可爱了,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回答问题的欲望。例如:在学习“轴对称”概念时,制作一只会飞的蝴蝶,两只翅膀在运动中不断地重合张开。优美的画面伴着优雅的音乐,这时再适时地抛出问题:“蝴蝶为什么这样美呀?”“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图画?”这时学生会说得相对具体。教师在表扬这些学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的同时,告诉学生这就是生活中的对称,这就是数学之美。又如,在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时,电脑演示了我国“神州六号”的发射情景,得到了“神州六号”的横截面,老师问学生:你们知道它是由什么基本图形组成的吗?在以前认知的基础上,学生可以自行解决问题。既节省了时间,又学得轻松,何乐而不为?由此可见,通过创设情境把学生学习的探索意识、创新意识诱发到最高峰是不难做到的,这需要教师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

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随着校园信息环境的改变,教学方式也要发生改变,要在小学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如在学了《轴对称图形》后,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如“对称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底有什么作用呢?”“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这样的知识?”教师可将预先搜集到的一些有名的建筑图通过实物投影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对称美,亦可让学生自己搜寻此类知识,促进新知识的内化。在进行数学概念的创造性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例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使学生对新概念、新知识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通过有效的激励手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大胆联想和猜测,对不同的见解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挑战精神;通过身边的实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树立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远大理想,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优良品质等。

进行发散型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部分是求异思维,它属于横向思维,能对同一研究对象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提出问题的各种思路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再选出最佳方案,实现解决问题的最优化,具有可贵的创造价值。利用网络技术手段进行发散型教学,是培养思维求异性的有效途径,对同一思维对象不拘泥于唯一答案。如四年级《数学广角》中的“植树问题”,由于内容太抽象,教师泛泛地说教,学生很难明白。如果教师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学生的兴致就会很高,可以自行发现一端载、两端都栽、两端都不栽的几种情况。这种带有创见的编题、解题的思维因素,实际上是多向思维的雏形。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发展。

多方面、多角度尝试不同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一项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表现为能够根据事物的变化,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自我调节,迅速及时地改变原来拟定的方案,不局限于已有的或不妥的假设之中,由预设向生成发展,这对发展创造思维是必要和有益的。在教学中有目的地进行变式训练,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我设计了网络教学,打破了单一的把原来的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推导面积公式的方法,放手让学生在网上动手探究,出现了把圆等分切割后拼成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等,并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总结概括出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有些方法教师也想不到。这足以证明:只要给学生搭建合适的平台,学生的潜力就一定能被无限地发掘出来。

在小学数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整合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也是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学习才会有成效。小学生具有好奇,好胜的特点,新异的刺激物能激起他们的定向探究活动。适时适量地运用信息技术,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发挥其最大功效,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过重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思维数学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