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信息技术理论学习成效
2009-09-22王睿
王 睿
不同的时代及个体发展要求赋予教师不同的职责,迎合当今“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时代要求,教师的教育范畴被极大地拓宽了。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学业发展情况,更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时矛盾出现了,国内学校的班级规模较大、人数众多,关注所有学生的发展很难实现,甚至是无法实现。那么。要想更好地履行教育职责,唯一的途径就是提高教学及学习成效,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激发学生自发地学习与探究,进行自我完善与提高,这样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就信息技术学科而言,问题主要集中在理论知识学习上。学习兴趣不高、基础知识薄弱、知识点记忆困难等一系列问题都成为理论学习的黑洞,这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及提高非常不利。下文中列举了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的几种可参考的方法。
●内驱力的形成
欲提高兴趣,内驱力的形成是首要任务,是其他教学方法实施的前提条件,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先决条件。而这一环节的关键是让学生明确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大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存在某种误解,仅看到了计算机的工具性作用,认为只要会用、懂用计算机就大功告成,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表现出不耐烦甚至是排斥的情绪。基于以上原因,内驱力的形成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加深对学科性质及特点的了解,消除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错误理解。
首先,让学生明确学科知识的综合性。信息技术不仅包括计算机操作,还包括与之相关的理论知识、艺术、人文及道德知识,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其不可或缺的部分;其次,让学生理解知行合一的原理。只有以良好的理论知识为基础,才能更好更快地提升计算机的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从而创造更多价值。
●改变学生惯性思维
思维方式作为超越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无形力量影响着人的所有活动,人生最大的财富就是拥有良好的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改变学生的惯性思维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习成效的提高。
1,将实践思维引向理论思维
绝大多数学生是实践先行者,凡事都从实践出发,虽然这种思维习惯有利于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但不利于新知识的初期接触和学习。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通过情景设置或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学会思考总结反思,最好能够通过撰写案例或论文的形式将理论知识进行升华,形成有个人特色的一套理论,更好地服务于学习实践。
2,细节思维走向战略思维
作为新知识的初学者,绝大多数学生更关注于对新知识细节的分析,忽略了新旧知识间的互相联系与渗透。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知识的积累逐渐抛弃细节,从宏观上有战略地、系统地掌握知识。
3,单一感官思维走向多感官思维
心理学上研究表明,通过多种感官获取信息比利用单一感官获取脑细胞运动更活跃,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深刻。故教学中激发学生将听说读写结合起来,更有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及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现状却成为听说读写完美结合的一大障碍。
教学方法方面,作为理论知识传播最常用、最有效的讲授法存在固有的缺陷。教师会不自觉地充当课堂主体,学生很难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即使教师正精神饱满、情绪高涨、唾沫横飞,学生也可能处于学习绝缘状态,漫无目的地欣赏着教师的表演艺术。
就高中生身心发展情况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们的性格越来越成熟内敛,导致他们形成以听觉获取信息的学习习惯。越来越少的学生乐于在课堂上用语言来反馈和交流信息。所以作为高年级的教师这项任务显得更为艰巨。
我们必须要克服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给予持之以恒的鼓励、示范和引导。使学生逐渐习惯于多感官思维活动方式,并逐渐自主自发地通过多感官来表达对信息的反馈。例如,适当情况下鼓励学生将所学内容大声地读出来,将蕴涵的知识用语言表述出来,知识点用笔记录下来,阶段性地进行总结和归纳并以文字、表格、概念关系图等形式记录下来。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而且通过知识的梳理与表达有助于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以及智力的开发。另外,这种多感官获取信息的方式,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敏感度,增强了学生学习自信心,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4,突破惯性思维,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许多文章中都有所介绍,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有些人可能会质疑这样不是适得其反吗?那就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不是要所有简单问题都复杂化,而是那些看似简单而又值得思考、有深层知识可挖掘的问题,正如牛顿看到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一样。所以恰当地将适合的简单问题复杂化,可以改变学生的惯性思维,加强学生的观察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本质上更深层地认识事物。
如,在讲述微机发展史时,涉及到8位机、16位机、32位机和64位机,当时教学情景的还原:“请问随着位数的不断增加,会直接影响计算机哪个性能指标的变化?”“速度提高了。”学生们几乎不用思考就给出了答案。“为什么?哪位同学说明一下?”台下无音。“那你们怎么知道速度提高了?”“处理位数多了,速度自然就快了。”“怎么快的?”又无声。“同学们可以这样假设一下:假设一条指令刚好64位,另设机器发展各阶段每次存取时间不变为1s,各类型机执行该指令的时间分别为多少?”通过简单计算后,“8s,4s,2s,1s。”学生们给出答案。“这样知道速度提高的理由了吧!”学生点头示意。“同学们还要注意:随着机器的发展,每次存取的时间还会不断缩短,这样速度提高的会更多。”伴随着学生们发出“噢!”的感叹声,我明白学生们听懂了。
简单问题的复杂化可以更大限度地挖掘学生们的潜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突破惯性思维,养成善于思考善于用脑的好习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可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理清头脑把握知识脉络,提高对知识的理解。所以,在我们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可以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升华到更高的层次,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如何用脑,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和学习的成效。
●多用联想记忆法
多次教学实践证明,联想记忆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及学习效率。教学中恰当地使用联想记忆法可以降低理论知识的记忆难度。联想记忆法没有固定的章法,只要是能够联系起来的方便记忆的都可以使用,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大。教学内容可以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或名词联系起来,也可以与相似的情景或读音联系起来。
比如,在讲述计算机辅助系统应用时,为了帮助学生们记忆辅助系统的中英文转换,我试着用谐音联想记忆法帮助学生记忆,效果十分不错,几乎所有学生可以在一分钟内记住所有内容。以“计算机辅助教学”英文缩写“CAI”为例,利用英文字母“I”与中文感叹词“唉”同音的特点帮助学生记忆。“同学们喜欢学习吗?”“不喜欢!”“提到教学或学习,同学们就不由地叹气:‘唉!所以当看到‘教学叹气的同时就想到了‘I,从而记住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英文缩写是什么?”“CAI”。就这样通过一个小小的联想,我们就把“计算机辅助教学”与“CAI”联系起来了。
再如,在讲授计算机中常用的存储单位时,应用了这样的联想记忆:“我们把存储单位中的‘位、字节、字与‘米粒、斤、米袋联系起来。‘一位相当于‘一粒米,是衡量存储空间的最小单位。但是计算米有多少按粒数显然不现实,所以引进了‘斤作为基本单位。与此类似的计算机中存储的基本单位为‘字节。‘字的概念类似于‘米袋,与机器处理能力直接相关,正如大袋装多米,小袋装少米。‘字与‘字节之间的换算关系不固定,依机器处理能力不同,有的一次处理1个字节,有的处理若干个字节。”通过这一联系法,让学生将知识形象化,学生理解记忆起来更容易。
●不要太课板,太过迷信于教材
在教学过程中太过依赖教材是很多教师的一大弊病,我们的教学要时刻以教学大纲为准绳,灵活掌握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活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更是如此,尤其是各类竞赛辅导及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培训。各类培优类课程时间较短任务多,各出版社参考资料层出不穷,且大部分教材的内容多又杂,所以教师更应有选择性地为学生提供最有价值、含金量最高的知识。教师最好在培训前仔细研读大纲,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重难点,有必要时可以参看多个教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以上几种方法皆为本人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教学实践总结所得,希望能够为广大同仁教学起到微薄之力。当然,更多的方法和对策仍需要我们不懈努力,不断思考与实践来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