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源透支型经济增长方式隐忧
2009-09-22徐剑明
[摘要]本文在对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透支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从热力学第二定律出发,探讨了人类社会只不过是太阳能照射下诞生出来的一个耗散结构,所谓的工业文明也只不过是化石能耗散的一种表现形式,化石能枯竭极易导致工业文明崩溃。进而提出我国应确立“先用可再生能源后用化石能”的原则以及应以“平衡”思想指导各级政府经济调控等相关讨论。
[关键词]资源 透支 隐忧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623(2009)04-0014-03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课题成果。
[作者简介]徐剑明(1968—),山东潍坊人,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在资源极度短缺、环境容量非常狭小的情况下,我国经济长期以高消耗方式增长,目前,每万美元产值消耗矿产资源是日本的7.1倍,美国的5.7倍,甚至是印度的2.8倍,资源消耗速度增长大大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从而使我国经济不稳定系数达到世界平均值的4倍以上①。
一、当前我国资源透支的实证分析
1.资源透支与生态赤字齐头并进
(1)40多年后我国的煤炭资源将面临枯竭。从我国能源储量结构可知,煤炭占70%,石油占17.2%,天然气占3.2%,三者加起来,已使我们对这些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度超过了90%。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信息,我国煤炭资源的可开采数量为1886亿吨。现在我国平均年消耗煤炭19亿吨,大约可以用100年。但问题是,据发改委的公报显示,现在全国在建的火电厂装机容量达到3亿千瓦,差不多是目前已有的整个火电厂装机容量。当这些新的火电厂建成投产之后,我国煤炭消耗将增加到每年32亿吨左右,60年就可以把我们的煤炭全部用完②。这还是乐观的估计。我国目前的煤炭开采效率是32%,且实际上一些小煤矿开采率只有15%。如果考虑煤炭开采率会不断下降以及无序开采等现实问题,这1886亿吨煤炭可能40年或者35年就会被用完。
(2)可再生能源同样存在“瓶颈”。也许有人会说,可以通过发展核能来解决以煤炭为代表的化石能枯竭危机。但这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我国现在核能只占1%的比重,如果其装机容量扩大10倍就会造成铀的短缺,若要进口是非常敏感的。还有核废料的问题,核辐射伤害问题。因而,我国经济发展只能靠可再生能源。而可再生能源与矿物能源是无法相比的,风能和太阳能都太昂贵,目前人们难以接受。通过制造太阳能硅片来发电,而制造硅片本身的资源消耗与其生命周期内所能利用的太阳能相比,经济上根本不合算,至少目前远不如利用化石能那么简单和成本低廉。而且风能、潮汐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是算起来大、用起来少。就拿太阳能来说,理论上太阳能的储量是风能的8倍,可以供4个地球的需要,但真正利用起来是一个什么情况呢?突破利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这些“瓶颈”绝非易事。
(3)我国当前正面临着生态赤字的巨大压力。为了更清晰地表达全球“生态赤字”的发展态势,科学家们提出了“生态赤字日”概念。所谓“生态赤字日”是指人类将地球为满足一整年的用度而产出的资源消耗殆尽的时间节点,在“生态赤字日”之后的该年度其余时间内,人类是向地球及后代子孙索要资源。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资源过度消耗甚至浪费的基础之上,而且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我国消耗了全球31%、30%、27%和40%的原煤、铁矿石、钢材、水泥,创造出的GDP却不足全球的4%。如果不改变目前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我国将没有足够的资源和环境容量来支持今后的发展。
2.外资企业不断加大对我国资源的掠夺与破坏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那些进入我国的跨国公司并没有遵守自己的环境承诺,有的甚至已经成了当地的污染大户。事实上,大部分上了污染企业名单的跨国公司在其母国的环保方面都拥有良好的口碑,保护环境甚至是它们的竞争优势之一。为何这些跨国公司在本国内能安分守己,一到我国就很快抛弃曾经的环保承诺,毫无顾忌地排污呢?
原因之一恐怕与整个投资大环境有关。在GDP的指引下,许多地区为了招商引资,放松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一看到“全球500强”,就联想到业绩和政绩,却忽视其环保承诺。这是导致跨国公司没能遵守承诺的主要原因所在。原因之二也与我们对跨国企业的监管有关。在吸引外资的大帽子下,地方环保部门很难在监管跨国企业的污染上有所作为。再加上我们现有的环境测评体系,普通百姓根本没有话语权,导致本该很重要的一个监管渠道失去了作用。
3.民众“冷漠”的环保意识
我国民众的环保意识不高,这已是一个公认的事实,相关的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我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2006)》显示,我国公众的环保意识总体得分为57.05分,环保行为得分为55.17分,均没通过及格线。“先污染后治理”,已被许多人视为逻辑必然。
人们也许相信环境问题可以通过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来消除。但可能性和现实是有差异的:现有科学技术手段已经可以无害化处理日常生活产生的大量垃圾,但事实上垃圾不仍然堆积如山吗?而且,燃烧矿物燃料会产生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前者可以通过“脱硫”的办法来解决,从而减少酸雨,但对二氧化碳却无能为力,而后者正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我国在相关科学研究上远没有达到可以解决所有环境问题的程度。
二、我国资源处于“耗散结构”之中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我国资源透支型经济发展模式正孕育着巨大危机。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整个宇宙的自由能都处在不可逆转的耗散结构之中。把一张纸撕开了,它能自动愈合到没有撕开的状态吗?如果要让它重新变成一张完整的纸,那就必须重新化浆,消耗新的能量。热力学第二定律也被人们称之为增熵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在19世纪中叶由克劳修斯(Claosius)和开尔文(Kelvin)发现的,他们在寻找永动机的时候,发现了能量耗散这个无法逾越的障碍。从热力学第二定律提出后一百多年,人们就一直感到迷惑,这个世界的自由能在不可逆转地耗散,那世界就应该不断地退化且趋于无序,为什么我们的社会却又在不断进步呢?物理学家和经济学家一直试图回答这个问题,都没有成功。差不多一百年以后,一位比利时物理学家普里高津(Ilya Prigogine)提出了耗散结构理论,才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普里高津因此获得了197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原来对于孤立系统来说,熵值趋于最大,有序结构会趋于瓦解;但对于开放系统来说,因为不断有能量输入,系统就可能会进化。因为自由能的积累会使得系统处于“远离平衡态”,系统的基元通过“涨落”和“试探”,会自发地去寻找到将能量耗散出去的方式,并形成一个有序的“耗散结构”。这就是普里高津所阐述的“通过涨落达到有序”原理。
由于耗散结构的有序是以自由能的耗散为前提的,它并不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生态系统的进化也一样,必须依靠太阳能的耗散,没有了太阳能,就没有光合作用,所有的物种都不能生存,生态系统必定瓦解。从植物到动物,太阳能都沿着食物链以每一级10%的比例迅速地衰减耗散着。
人类社会也是一个耗散结构,因为社会的进化和生物的进化是一脉相承的。一直到有了工业文明,人类社会才发生了质的转变。即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使人类开始了对化石能的耗散。农耕文明是利用太阳能,工业文明是利用化石能。工业社会应该是从蒸汽机的发明开始的,人类在短短200年中,创造了超越过去200万年财富的总和。这都是因为化石能推动了现代工业文明。可见,人类社会只不过是太阳能照射下诞生出来的一个耗散结构,所谓的工业文明也只不过是化石能耗散的一种表现形式,化石能枯竭极易导致工业文明崩溃。
三、有关抑制能源瓶颈的讨论
1.国家应确立“先用可再生能源后用化石能”的原则
扭转我国透支资源现状的较好办法就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以煤炭为代表的化石能好比沙漠里的一瓶水,留在那里不去用它,关键时刻能救我们的命。我们应确立一条原则,即在有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时候,一定要首先利用可再生能源。风能发电哪怕是100元人民币1度,我们也必须首先利用风能。货币只是一个符号。要看到实际利益,我们每利用1度风能电,就可节省357克不可再生的煤炭,而在将来的某个时刻,这357克煤炭的价值可能要远远超过100元钱。
那么100元1度的风能电民众用不起怎么办?政府可把这100元1度的电价平摊到化石能中,使得消费煤炭等化石能的人们必须支付较高的成本,即通过政府的力量,发挥价格的导向作用。
在确立“先用可再生能源后用化石能”原则同时,还应发挥化石能的储能作用,来弥补风能等的不稳定。煤炭的储能是最稳定的,是现成的“蓄电池”。在煤炭还没有烧完的时候,我们优先利用风能,风能不稳定时让火力发电充当蓄电池的功能进行补给。以煤炭为代表的化石能迟早会消耗殆尽的,我们应未雨绸缪,使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与后化石能时代接轨。
2.应以“平衡”思想指导各级政府的经济调控
我国经济发展思路应有所变化,不仅要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更应注重国内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平衡发展,解决好中央和地方、内地与沿海、外贸与内需、国企与民企、投资驱动与环境能源承受力等多方面的关系,找到各方利益的平衡点。
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国经济顶住了压力,2009年第一季度仍然取得令世界瞩目的6.1%的增长率,为此,许多媒体都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复苏迹象。
但是,最近公布的两个矛盾数据应引起我们高度关注。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2009年3月采购经理人指数”从2月份的49%上升到了52.4%,表明经济已进入“扩张”状态;但是,来自里昂证券的这一指数则是44.8%,比之2月不升反降。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十分简单,同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样本相比,里昂证券取样的400 多家企业中,覆盖更多的是沿海中小型企业。很显然,数据的差异在暗示着,我国2009年以来的投资增长更多地流入了大型企业,而中小企业则获益较少。笔者并不是说新增资金不该流向国有大型企业,可问题就在于资金在流向国有大型企业的同时,那些嗷嗷待哺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是不是也应该受到同等关注呢?而且如何找到巨额投资与资源消耗之间的平衡点是涉及子孙后代利益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邱耕田.从高代价发展走向低代价发展[J].哲学研究,2005,(7).
[2]韩庆祥.发展与代价[M].人民出版社,2002.
[3]吴辉.停滞才是硬道理[ED].战略论坛,http://www.bbs.chinaiiss.org.
[4]中国统计年鉴各期.
[5] 煤电商务网.我国能源消费期待安徒生童话[ED].http://www.chinacleancoal.com.
[6]国土资源部网站.http://www.mlr.gov.cn.
[7]徐剑明.反外向型经济模式陷阱研究[M].市场出版社,2004.
[8]增长动力衰退 我国经济面临“中等收入陷阱”挑战[N].中国证券报,2008-12-15.
On Dangers of Overdraft of Resources in Chinese Model of Economic Growth
Xu Jianming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Hangzhou310018,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n resource- overdraft mode during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ics, starting from 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to explore that the human society is only under solar irradiation which born out of a dissipative structure, the so-called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is only a kind of fossil energy which can be manifestations of dissipation, the depletion of fossil energy can easily lead to the collapse of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So our country should be established the principle on "first utilizing renewable energy to fossil energy "and be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balance" at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 to guide the discussion, such as economic regulation and control.
Key words: resource overdraft worries
(收稿日期: 2009-07-01 责任编辑: 垠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