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雕塑家
2009-09-22刘淑英
刘淑英
【摘要】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道德活动,是一个完整的道德理论体系。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构成,“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教师要具有很高的素质,要具有教育艺术,教师是塑造人美好心灵的雕塑家。
【关键词】职业道德;人格疏导;师生关系;教育艺术;心灵的雕塑家
人们习惯把教师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含义就是教师是人类思想品德的启蒙者,是人类“心灵的雕塑家”。一个孩子的精神面貌,首先要看他在生活起步的道路上是由一个什么样的教师引导而定。就像雕塑前的一块玉石,能否成为一件出色的作品,必须经过耐心细致的精雕细琢。从学龄前的幼儿到大学毕业生以至于研究生,占了人生三份之一的时间,是学生道德品质的雕塑期,教师的道德行为直接影响着他们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人类心灵的雕塑家——教师,不但要“教”授知识,更要以“师”德去教育人,那么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师德呢?
师德就是教师的道德品质,也称之为职业道德,它包括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道德活动,是一个完整的道德理论体系。
道德意识是指教师的善恶、是非观念,爱、憎、喜、恶情感,道德意志和理想目标信仰等。
道德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个人的关系、教师与学生集体的关系、教师与教师个人的关系、教师与教师集体的关系、教师与学校领导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以及教师与社会的关系等等。
道德活动包括教师的道德行为、道德修养,道德教育和道德评价等实践活动。“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身心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教师比其他任何职业的人更需要严格注重自己的道德行为。
要塑造出美好的作品,雕塑者要具有“超我”的能力;要具有很高的素质。
“人类有禽兽的一面,也有天使的一面,教育家的目的就在锻炼一个人的灵魂,以天使的一面打垮禽兽的一面”。《周礼》里面就这样说:“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而心理学家弗洛依德也认为人格由“本我”(ID与生俱来)、“自我”(对本我有缓冲和调节作用,即心理性的我)、“超我”(是社会性的我,是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次)构成。心理发展的进程是先有本我,然后由本我派生出自我,再在内化社会道德规范基础上发展出超我。“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两部分,主要职能是指导自我去限制本我的冲动。当个性结构三种成分发生冲突,处在不平衡、不和谐状态,如“自我”和“本我”一致,不顾“超我”的约束,或“自我”与“超我”一致,压抑“本我”,都将导致人格失调。协调人格中的“本我”、“自我”、“超我”,并塑造道德化了的“超我”,不但是教师应该具有的能力,也应该引导学生去塑造“超我”。所以,,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希望引导别人走正确的道路,激发别人对真和善的渴求,使别人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最高发展,因此他应当首先发展他本身的这种优秀品质”。
教师要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全国头号通缉犯云南大学生马加爵事件,令教育界深感遗憾。马加爵性格孤僻、性情暴躁。如果,在马加爵的成长过程中,教师如果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以情育人,能热爱学生,打动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崇敬、信任和亲近,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能运用心理学的知识,运用“疏导十法”进行论理疏导、规劝疏导、慰籍疏导、警呵疏导、比喻疏导、感化疏导、争辩疏导、榜样疏导、预示疏导、览践疏导以及对其成长中的错误提出正确的批评,亲切关怀学生,则不会出现马家爵的“本我”、“自我”主义行为。
一名成功的教育家同时也应该是艺术家,运用艺术的手段去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教师要深入实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对每一个学生有深刻的了解。学生是一个群体,由于其遗传、环境、家庭教育等外部条件的影响,其个体心理发展存在着各种差异,不能把他们等同于整齐划一的机器,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具有很丰富的对于人的各种科学知识。首先是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还应该有人体生理学、社会学、逻辑学的知识,以及其他科学知识的一般了解,同时要处处以教师的职业道德去要求自己,最后还要求教师具有教育的特有能力——教育艺术。
教育艺术是一种极为高超的艺术。其中善导是因材施教的艺术技巧问题,也是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问题。最近报刊报道,某小学教师体罚学生,只因为学生纠正教师语法上的错误。这位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法律方面的内容,最后为加深学生的印象,说出“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一用词,其出发点是好的,但遭到学生们的起哄,他们纷纷提出:“应该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时,教师应该运用智慧,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或给予肯定:“对应该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但对于干了坏事的人来说就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了,因为,他们终究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这样既避免了尴尬的场面,又使学生知道干坏事的人,终究难逃法网。从而对法律的威力有了更深的感悟。学生超越教师是最正常的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不必为此恼羞成怒。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智慧善于诱导,完全可以化解教师与学生的冲突,从而避免体罚行为。如何与学生交往,如何善于诱导学生,这是一个有待教育工作者探讨的教育艺术问题。
十七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曾把教师比作“高明的雕塑家”,是细心雕塑人的心灵的艺术家。在我国的历史上,教师曾不止一次被安排在行九的位置,在元代,有所谓一官二史……九儒十丐,比叫花子高一级。但古往今来,不少伟大的思想家——孔子、毛泽东、鲁讯、陶行知、柏林斯基等大多是以当教师开始自己的事业活动,或以教师作为一生中重要的事业之一。
夸美纽斯说:“我们对国家的贡献,哪里还有比教导青年和教育青年更好、更伟大的呢?”——“太阳底下再没有比教师这个职业高尚的了”。
作为人类心灵的雕塑家——教师,肩负着多么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啊!当你看到自己精心雕塑出的成果,你会感到无限的欣慰,你会为自己从事的职业,感到由衷的自豪。
教师将永远是人类文明的推动者,是人类伟大的——“心灵雕塑家”。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学会研究会编,《论人民教师》,人民教育出版社
[2]柳斌、高长梅、欧阳慧等编委,《教师素质培养手册》上册,九洲图书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