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阳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对策研究

2009-09-21杜光华

企业导报 2009年4期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安阳市协调发展

杜光华

【摘要】 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一决策对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速城镇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为下一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如何结合安阳实际,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实现城乡互动、融合发展,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 安阳市;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近年来,安阳围绕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大力实施“农业立市、工业强市、三产富市、文化兴市”四大战略,统筹城乡发展,努力促进安阳由传统工业城市向新型工业强市转变、农业资源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变、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转变,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新的突破。为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如何结合安阳实际,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实现城乡互动、融合发展,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安阳市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农民增收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呈扩大趋势

多年来,农民收入始终滞后于城镇居民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拉大(如表1)。

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农民人均纯收入高2616元,2005年高5603元,2008年变为高8280元,两者收入之比由2001年的2.18:1扩大到2005年的2.73:1,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比略有缩小,2008年为2.61:1,但差距依然较大。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当于人均GDP的比例,由2001年的48%降至2005年的32.2%,再降至2008年的28.9%。城乡消费差距也逐步扩大。2001年,全市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71元,相当于城镇居民的27.4%,而到2008年下降至24.8%。目前生存型消费仍是广大农民的消费主流,离发展型、享受型消费有相当大的差距。

(二)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农业集约规模经营难度大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规模效益,是增强农业产业竞争力的根本出路。目前,土地集中及流转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不能很好地调动农民进行土地承包权流转的积极性,土地家庭承包经营不能满足农业规模经营的需要。多数农户受传统观念影响,视土地为“命根儿”,担心有风险而不愿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小量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不规范,少数外出务工人员只是将土地委托给亲朋好友耕种,相关权益得不到保障,并且也没有实现土地集中规模经营。由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滞后,土地承包经营权难以向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种养大户流转,适度规模经营难于开展。

(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新农村建设的内部驱动力不足

安阳市农村地区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农村人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但与此同时,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相对不足,多数纯农业村庄,集体经济基本空白。少数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村庄,由于集体资产运行没有得到完善的制度保障,监督管理不到位,集体资产经营效果较差,不能实现保值增值。目前,多数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靠政府扶持、村民集资和富人捐助,内生动力不足,建设资金短缺,严重制约着新农村建设。

(四)农民社会保障水平低,城乡分治格局依存

目前,在户籍、卫生、通信、电力、交通等诸多方面,仍然实行二元管理体制,城乡社会保障差别明显。保障覆盖面小、水平低、能力弱是目前农村社会保障的基本状况。城乡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突出表现在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卫生人才匮乏,慢性病防治、妇幼卫生工作与城市相比有很大差距,农民缺乏有效的健康保障。虽然安阳市推行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但总的来看不能满足整个农村社会的需要,2007年底安阳市享受农村低保人数为10.91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总数的2.6%,且补差标准低,市级财政每人每月补差标准为20元,相当多的农民被排斥在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之外。

(五)县域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均衡,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力量不强

2007年安阳市县域经济生产总值达到567.3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70.2%。林州市、安阳县生产总值均突破了150亿元,汤阴县、滑县、内黄县也均突破了60亿元,林州市进入全省20强。但与先进城市相比差距仍较大。据统计,河南省县域经济前20强县中郑州占了6个(其中5个位于前10强)、洛阳占了3个,安阳仅林州市进入前20强,位居第19位,与第1位的郑州巩义市相差116.8亿元。同时,安阳市县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林州市和安阳县西部地区发展较快,约占全市县域经济总量的2/3强,滑县、汤阴县、内黄县和安阳县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其中,滑县还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县域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直接制约着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发展的步伐。

二、推进安阳市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对策措施

(一)统筹空间布局,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

必须切实改变城乡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理顺规划体系,统筹安排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统一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坚持规划先行,打破城乡规划分割的局面,以规划一体化引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在制定统一的城镇发展规划中,按照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明确分区功能定位,合理安排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聚集、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从而提高土地的集约化利用水平,优化城乡互动的产业形态,构建城乡融合的发展空间。

(二)统筹资源配置,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

统筹规划和整体推进城乡产业发展,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合理流动。按照一二三产业互动、城乡经济相融的原则,促进城乡各产业有机联系、协调发展。着力推动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生态旅游业和农产品物流业,不断拓展农业功能。以培育竞争力和带动力强的农业产业为重点,在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战略的基础上,推动瓜菌菜、花卉苗木中药材、生猪、草食动物、林果五大新兴高效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大格局,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促进土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培育、扶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立农副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发展龙头企业集群。

县域经济是城市经济和乡村经济的结合体,要着眼于发挥县域的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明确县域主体功能定位和生产力布局,科学规划产业发展方向,积极培育特色支柱产业。林州市要突出发展壮大工业主导产业,以中升多晶硅公司、林丰铝电公司、定角实业集团、凤宝实业集团为重点,打造新型能源、汽车配件等产业基地。安阳县要以水冶镇为重点打造钢铁工业园区,以铜治镇、伦掌镇为重点打造煤化工工业园区,以柏庄镇为重点打造纺织加工工业园区。滑县要以打造粮食主产区为目标,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汤阴县要进一步加强食品工业强县建设。内黄县要立足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种植、食品加工和红枣加工等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培育具有本地特色的工业体系,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统筹城镇化发展,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

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两股力量。要针对目前城乡基础设施差异大、功能布局不合理、设施共享性差等突出问题,切实把城市与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着眼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构建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 、“双轮驱动” 的格局。完善中心城市功能区建设,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新变化”的要求,实施城市建设和城中村改造三年计划,努力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承载力,改善人居环境。把林州市区、滑县县城建成具有区域性影响力的中等城市,把汤阴县城、内黄县城、安阳县新县城建成各具特色的小城市。按照“产业支撑、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总体思路,重点建设100个特色小城镇。以建设100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重点,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特别加强农村饮水、电力、道路、通信、沼气以及农业信息化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努力实现电力管理城乡一体化、通信服务城乡一体化、公交交通城乡一体化。加强农村建设规划,努力改变农村四合院式的居住理念,积极推行农村集中建房模式,发展多层住宅,可以实行并村组团居住模式,建设中心村。

(四)统筹劳动就业,推进城乡就业一体化

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将农民就业纳入整个社会就业体系,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管理制度,实行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劳动力市场的服务与管理,逐步实现农民工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等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扩大农民工工伤、医疗、养老保险覆盖面,制定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建立健全农民进城就业的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农民进城务工的援助制度;加强对农民的免费职业技术培训,拓展劳务输出渠道,引导农民有序流动就业,稳定和扩大劳务输出队伍。

(五)统筹公共服务,推进城乡文明一体化

建立城乡一体的教育卫生、公共文化、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建立适应进城务工人员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多层次、多渠道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抓好农村文化中心、文化室、图书室、文化广场等文化活动场所建设,满足居民精神文化需要。加强城乡体育设施建设,增强全民体质。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和村庄卫生室建设,实现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共享,构筑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网络,普及三级医疗服务,提高重大疾病防控能力和医疗救治能力,使城乡居民共同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建立乡镇食品药品监管所建设,加强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监管,保证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改革教育管理体制,优化全社会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城乡教师交流力度,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杜书云.构建统一用地市场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河南日报》.2008年10月29日

[2]魏礼群.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求是》.2008(20)

猜你喜欢

城乡一体化安阳市协调发展
安阳市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途径研究
安阳市
安阳市
播种希望—记安阳市殷都区电厂社区“五老”胡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