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

2009-09-21

企业导报 2009年4期
关键词:财务危机中小企业

方 芳

【摘要】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小企业不断发展,不管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关于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做一个概述,然后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构建一个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包括从企业生命周期角度选取财务危机预警指标,确定预警值,计算预警指标的权重以及选择财务危机预警方法。

【关键词】 中小企业;财务危机;财务危机预警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最早的财务危机预警研究是Fitzpatrick(1932)开展的一元判定研究,即单变量研究。他以19家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判别能力最高的是净利润/股东权益和股东权益/负债。Beaver(1966)使用由79家公司组成的样本,发现最好的判别变量是现金流量/负债和净利润/总资产。Altman(1968)年首先使用了多元线性判定模型来研究公司的破产问题。这就是著名Z Score模型,并且还提出了判断企业破产的临界值。其后,Haldeman和Narayanan(1977),Collins(1980),Plat(1991)也采用类似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有些学者对Z分数模型加以改造,并建立起财务危机预测的新模式-F分数模型(Failure Score Model)。Ohlson(1980)是第一个采用Logit方法进行破产预测的。他发现至少存在四类影响公司破产概率的变量:公司规模、资本结构、业绩和当前的融资能力。继Ohlson之后,Gentry,Newbold Whitford(1985);Casey and Bartczak(1985);Zavgren(1985)也采用类似的方法进行研究。同时,Ohlson(1980)也是采用Probit方法进行财务预警研究的。Tam(1991)采用ANN模型进行财务预警研究,通过对人工神经网络的模拟,得出神经网络可以应用于财务预警,且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国外的动态预警研究主要有四类:包括Baumol(1952)、Tobin(1958)的现金存量管理模型;Friedman(1959)、Nadiri(1969)、Coates(1976)的产品现金管理模型;Meltzer(1963)、Whalen(1965)、Alessi(1966)的财富现金管理模型以及Suvas(1994)的联合模型。然而,每个模型的潜在假设又各不相同,不同的模型将会有不同的前提假设。

2.国内研究现状

在静态研究方面,从已经发表的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研究文献来看,我国学者对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财务危机预测方法方面。陈静(1999)使用了截止1998年年底的27家ST公司与同行业、同规模的非ST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四项研究指标的预测能力较强。张玲(2000)选取深沪交易所120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0家为构造样本,60家为预测样本。并得出本模型在公司戴帽前4年具有超前的预测力。高培业等(2000)选取深圳市国有企业作为样本,根据一定的标准选取161家制造类不同行业的企业,使用多元判定技术得出最终判定模型和判别规则。陈晓等(2000)以截止1999年7月1日38家因“财务状况异常”而被特别处理的ST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元Logit回归,通过1260种变量组合,研究结果表明:负债权益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利润/总资产、留存收益/总资产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姜秀华(2001)、吴世农、卢贤义(2001)、李华中(2001)等也采用类似的方法进行研究。杨保安等(2002)采用ANN模型进行财务危机预警,结果表明:样本的实际输出和期望输出较为接近,显示出神经网络是进行财务评估的一种很好的应用工具,能够为银行贷款授信、财务预警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李秉成(2004)主要对定性、单变量财务困境预测方法进行探讨,从上市公司财务困境形成角度、困境征兆角度探讨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警分析方法,提出了财务困境加权分析法和象限分析法两类财务困境综合分析方法,结果表明通过对征兆是否存在的分析可以初步判断公司是否会发生财务困境。

二、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

1.企业财务危机的定义

对于“财务危机”的研究,国内外许多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目前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由于受到实证研究样本选择范围的影响,很多学者将财务危机企业定义为已宣告破产的企业。财务危机有轻重之分,轻者可能仅仅是暂时的资金周转困难,而重者已是经营失败或破产清算。企业诸如经济失败、技术性无力偿债、资不抵债、破产等几种情况都可以说是公司遇到了财务危机。所以,本文认为对财务危机应该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即“财务危机即是一种状态结果又是一个过程。经济失败是财务危机的开端,无力偿债和资不抵债表明公司已处于严重的财务危机状态了。破产是财务危机的一种极端表现形式,也是财务危机的结果。”而中小企业的财务危机主要是以下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中小企业由于利用财务杠杆而带来的到期不能偿还债务,使其丧失偿债能力,陷入财务危机甚至破产;二是借款的增加导致中小企业所有者权益的波动性,表现为中小企业息税前资金利润率下降或借款利率超过息税前利润率,使企业经济效益下降。

2.选择财务危机预警指标

财务危机预警指标的选择是中小企业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基础和重要内容。所选取的指标应具有灵敏性和可操作性,也就是所选的指标要对经济波动的反应敏感,同时要选择现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中可以取得的指标,而不是理论上的探讨。财务危机预警选取的财务指标主要是反映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通常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只考虑企业的财务状况,没有考虑企业的周期因素。而企业是有生命周期的,在周期的不同阶段企业本身有不同的特点。本文结合企业生命周期来选取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一般来说,初创期,中小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力图在市场上站稳脚跟,销售收入与销售量都不会高,盈利空间也不大,需要解决生存问题。那么在这一阶段,主要的预警指标是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成长期,企业资金匮乏的状况有所改善,但仍不是很充裕。销售大幅度增长,盈利水平也有较大提高,市场占有率同时上涨,财务状况出现良好势头。这一阶段,财务危机预警应多关注增长率类的指标;成熟期,企业运营趋于稳定,投入较小,积累较多,资金比较充分,市场占有率比较稳定,企业盈利在稳定中有小幅持续上涨,因此此时应注重盈利类和资产运营类指标;衰退期,企业容易进入瓶颈时期,企业盈利能力低下,此时应注重企业偿债类和盈利类指标。

随着对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研究的深入,许多学者指出了单一采用财务指标评价体系的局限性。财务危机的形成可能是由财务活动引起的,也可能是由非财务活动导致的,于是国内外学者开始探索非财务指标在预警模型中的作用。国内学者在研究上市公司财务危机时发现,不考虑非财务指标可能会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忽略了财务报告其他部分的丰富信息含量,另一方面,其效率必须建立在报表数据真实、公允地反映了公司真实经营状况的假设基础上,而由于诸多原因,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还不健全,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会计数据质量不尽如人意。而信息有效性不足、信息失真、虚假陈述等问题普遍存在。杨兵、柯佑鹏(2005)在做非财务指标影响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测能力的实证研究中,采用的非财务指标主要有:①调整后每股净资产与调整前每股净资产的偏离程度;②公告日期;③上市公司审计报告类型;④有无简称变更;⑤持股比例;⑥配股保盈因素对公司报表的影响。然后运用判别分析和Logistic模型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引入非财务指标后,两种分析预测的准确率均有大幅度的提高。在误判方面所犯的两类错误有了明显的降低。杨华(2007)以*ST公司为例研究非财务指标在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中的应用中,选用的非财务指标则有:是否存在控股股东、公告日期、是否位于GDP前十省以及资产对数。研究表明:某些方面,如股权结构、年报披露、地域环境等非财务指标的引入确实有助于模型对危机公司预测准确率的提高,但对非危机公司的预测准确率均偏低;与单方面引入非财务指标构建的模型相比,多方面引入非财务指标不仅可以提高模型对危机公司的预测准确率,而且提高了模型对非危机公司的预测准确率,从而使模型的总体预测准确率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中小企业财务报表由于不对外公布,其存在的问题就更加严重了,因此在研究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时考虑非财务指标也能提高其准确率。借鉴国内学者对上市公司为财务指标的研究,在研究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时引入非财务指标值得深入研究。而由于中小企业在规模等方面与上市公司的区别,值得引入评价地域环境、资产规模、审计报告类型等内容的非财务指标,希望有助于分辨报表数据的真实性、信息的可靠性。

三、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建立

1.设立财务危机预警的预警值

这里要确定预警指标标准值和预警临界值。根据分类的预警指标,确定指标的满意值、不允许值、上下限值。值得注意的是,在企业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预警指标的标准值是不一样的,所以要考虑到企业发展阶段的影响,需要根据中小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对预警指标标准值加以修订。

2.确定财务危机预警指标的权重

介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采用德尔菲法来确定预警指标的权重比较好。德尔菲法基本思想就是首先由主持人选定若干名专家,这些专家彼此间是不能沟通的,主持人只是反复征询专家的意见并进行统计,然后主持人通过征询—统计—再征询—再统计,反复多次直到集中系数满足要求为止。实施步骤就是:一,编制专家咨询表;二,分轮咨询;三,计算各位专家对同一指标权重的均值和方差。离散系数越小,说明专家们的意见比较统一。

3.选择财务危机预警方法

同样从中小企业自身特点出发,预警方法应该以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为准。从以上预警值的确定可以看出,这里选择的是功效系数评分法。功效系数评分法是指根据多目标规划原理,把所要评价的各项指标分别对照各自的标准,并根据各项指标的权数,通过功效系数函数转化为可以度量的评价分数,再对各项指标的单项评价分数进行加总,据以对评价对象进行总体评价记分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对所选定的每个评价指标都规定几个数值:一个是满意值,一个是不允许值及不允许值的上下限值。然后设计并计算各类指标的单项功效系数,在根据各指标值的重要性,运用特尔菲法等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数,用加权算术平均值得到平均数,即为该公司的综合功效系数。当综合功效系数小于等于预警临界点时,就表明企业出现了财务危机。

参考文献:

[1]刘晓军.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管理研究.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论文集.2006(1)

[2]张秀梅.中小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研究.经济师.2008(11)

[3]定鹏,陈良琼.中小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探讨.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2007(2)

[4]杜兰英,余道先.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研究.商业研究.2005(17)

[5]王焕梅.给予企业生命周期的财务危机防范机制研究.科技和产业.2007(6)

猜你喜欢

财务危机中小企业
基于LASSO-LARS的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研究
基于遗传算法和LS-SVM的财务危机预测
内部控制与财务危机预警耦合——基于外贸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智能决策方法》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