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武汉民营企业在构建和谐武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009-09-21刘红霞
刘红霞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民营企业在武汉市的领导下迈开大步,勇往直前。武汉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武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武汉发展的重要力量。武汉民营企业产值已“三分天下”甚至“二分天下”,并逐渐显露出它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以及维护供需平衡、扩大就业、稳定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已成为武汉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
【关键词】 武汉民营企业;和谐武汉;经济增长点
一、武汉民营企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1.解决就业人口,维护社会稳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社会稳定,而社会稳定的关键是解决国民就业问题。民营经济成为增加就业岗位的主要渠道,成为激励人们创业热情的直接有效载体,拓宽了人们的就业思路和择业观念。
从1992年至2003年,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民营企业从业人数的年均增长率分别是-3.78%、-11.79%和5.54%。12年间,民营企业从业人数从130.59万人增加到234.64万人,占全市社会劳动者人数的比例从36.21%增加到56.95%。这证明了武汉民营经济对就业的吸纳能力,也即民营经济解决就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
2005年,据市工商局登记注册统计,全年共有9914名下岗失业人员进入个体私营经济领域实现再就业。另据市工商联统计,工商联会员企业全年共参与就业再就业招聘活动32次,新增就业岗位12000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8100人,这种就业再就业贡献为社会的稳定起到相当积极的作用。
2.增加社会财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和谐社会”的要求不仅是社会的稳定,须知,贫困也是产生社会不和谐甚至社会冲突的最根本、最普遍的原因。只有最大限度地减少、减轻贫困,才能有效地医治许多社会病和消除社会裂痕。“抽肥补瘦”,缩小贫富差别,则正是缓和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和谐的普遍做法。而所谓的“抽肥补瘦”是指:通过依法税收将富人和富裕地区的一部分财富收上来进行第二次分配,部分税收用于发展公益事业,部分用于对弱势群体和弱势地区的补贴。
武汉民营经济上缴的税金对于扩大武汉财政收入起到重要作用。武汉民营私企经济2003年完成税收20.33亿元,同比增长18.8%,高与全市财政收增长17.5%的幅度。2004年完成税收20.93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12.83%,民营企业的个人所得税占各类经济组织的38.8%。2005年完成税收25.85亿元,其中纳税超过百万的企业有475户。从这三年的税收额来看,武汉民营企业纳税是在持续增长,不断的扩大社会财富。
3.优化产业结构,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基础
从社会结构的层面来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合理调整社会结构,有针对性地构建社会结构各个层面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使我们认识到不同阶层之间的经济地位的差别和悬殊的过大必然带来不安宁、不和谐。城市人对农村人的歧视,农民在城市中的不平等待遇,以及两者之间由身份壁垒、不平等交换、城市化滞后乃至包括户口、粮食供应、住宅等组成的不平等现象,都不同程度的加大了两者之间的矛盾。城乡之间的矛盾的积压将直接导致社会的不和谐因素滋生。因此,构建和谐社会还要求我们积极优化社会结构。
武汉民营经济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活跃因子,是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生力军,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目前,武汉市农业产业化正在形成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市场为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济发展格局。在已授予“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称号的48家企业中,民营企业有35家,占72.95%,成为武汉市农业产业化的主力军。在年销售收入过5000万元的33家龙头企业中,民营企业有26家,占78.8%。2005年武汉市民营农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4.4亿元,占全部龙头企业销售收入的80%。一批民营中小企业聚集起来,积极参加武汉市“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加快了武汉市新农村建设步伐,使农村的资源优势转为产业发展动力,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水平,增强了税收,加快了乡镇基础设施建设,还就地消化了富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据湖北省统计,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567元中,707元是民营企业以工资形式支付的,占28%。
4.确立社会定位,承担社会责任
民营企业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回报社会。众多民营企业家参与光彩事业,捐助希望工程,投资教育等社会公共事业。民营企业家积极协助政府解决就业等社会难题,缓解了社会矛盾,有助于维持社会的稳定。
武汉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他们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更加关注经济和社会发展,关注民生问题,在扶贫助困、光彩事业、希望工程、助学助残等社会公益事业中,都有不俗的表现。截至2005年底,全市参与光彩事业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有1万余人,其中投资光彩事业项目的有245人,兴办光彩事业项目302项;投资总额35.7亿元,到位资金20.97亿元;动员和引导港澳台工商界人士参与新农村建设和投资扶贫到位资金2亿元;培训人员94340人;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114000个,每年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50000个;捐资助学和其他公益事业1.1873亿元,援建希望小学35所;帮助带动127600个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二、民营企业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1.诚信问题
诚信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诚信经济;诚信是维护市场秩序的基本道德规范。如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很完善,企业素质也参差不齐,有些企业在竞争中采用压价、合同欺诈,虚假报表,价格陷阱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使得其他部分民营企业迫于同类企业不正当竞争压力,只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只求获取订单数量而不顾产品质量,最终无法保证质量。这些做法对企业的诚信构成严重损害,导致企业间互相拖欠货款现象屡屡发生,严重损害了武汉民营企业的社会公信力,使企业面临着严重的诚信缺失危机,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也使得武汉的中小民营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上困难重重。
要构建和谐武汉,就要加强诚信道德建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建设。加强诚信道德建设要在法律、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密切配合下,尽快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为诚信道德奠定坚实的经济关系基础,创建企业和谐发展的生存环境,从而构建一个优良的诚信社会与和谐社会环境。
2.劳资问题
劳资关系的稳定和谐,不仅关系到民营企业发展,还关系到社会稳定。因此,正确处理劳资关系,是构建和谐武汉的重要内容。武汉民营劳资问题主要出现问题有:(1)劳动合同不规范;(2)社会保险制度不完善;(3)侵犯职工的合法权益;(4)忽视劳动保护等问题。这些劳资矛盾、劳资利益的失衡影响了社会稳定,也阻碍了经济发展。
合理的改善劳资关系根据《劳动法》利用舆论导向,让政府决策者从政治立场的高度出发转变发展模式和政府职能,使公职人员要像“亲商、安商、富商”一样“亲民、安民、富民”。同时通过职业教育、创业培训等措施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依靠广大劳动者(包括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的人力资源来发展经济。政府的劳动监察职能要切实加强,对拖欠工资、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血汗工厂”要采取强有力的法律制裁。当然还要完善市场机制,构建民营企业用工的和谐环境。民营企业劳资关系的基本机制应该是市场机制,通过市场机制确立民营企业员工与企业进行平等谈判的话语权,建立民营企业员工与企业平等谈判机制。同时还要加强工会力量,维护工人的权益,在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建全社会保证体系。当然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还需政府、企业和职工共同建立。
3.企业文化缺失问题
民营企业最显著的特点是产权明晰,其发展的基础是现代企业文化理念。如果不具备现代企业文化理念,民营企业的发展将受到制约。现代企业文化理念的核心是什么呢?就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充分关注员工的物质上的、精神上的、文化上的各个层次的需求,只有员工的需求得到最大程度地满足,员工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不断地提高,企业才能稳定,社会才能安定。百步亭集团公司的“以人为本,以德为魂”的核心理念下立足和谐社区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构建和谐武汉中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的对策
如何围绕不断提高构建和谐武汉,为武汉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条件,推动武汉民营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是政府责任所在。
1.优化民营经济发展软环境
武汉民企的软环境需落实政策平等原则。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武汉市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法规。如:出台《武汉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办法》,相关职能部门要制定配套的实施细则,保证政策法规的有效落实。继续清理和修订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其他政策性文件,废除或修订不合时宜的规定,使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项目立项、进出口、投融资、税收、取得许可证和资质等级证书、职称评定、办理证照等方面,享受与国有、集体企业同等待遇。同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这要简化办事程序,减少环节,实行首问责任制和限时制,努力提高服务效能和质量。切实保障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行政执法部门和司法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要以人为本,破除所有制等级观念,给民营企业以平等的法律保护。完善体系,公平竞争,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2.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
对民营企业的资金扶持最重要的是通过两种手段来实现:
(1)银行贷款。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职能优势,加强与银行的联系和沟通,为企业融资辅路搭桥,努力实现政府、银行、企业“三力合一”。
(2)引导建立民间金融合作机构发挥商会优势,建立民营企业专项基金会。可根据民营企业的大小向基金会存放一定金额,积少成多。解决一些中小民企的融资问题(这需要一些政策、法规等问题)。
3.提高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
坚持把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摆在武汉市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将民营经济的发展地融入武汉市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体系之中,消除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观念性、政策性、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在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路上坚持抓好“两头”:一头是放手发展中小民营企业,政府大力构建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体系,营造低成本创业和易于创业成功的环境和氛围,激发人们的创业热情和中小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另一头是抓好优势行业和重点企业,加强政策扶持,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好、竞争能力强的民营企业,使之成为全市经济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