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危机背景下扩大内需与旅游业发展

2009-09-21吕凌云

企业导报 2009年4期
关键词:扩大内需金融危机

吕凌云

【摘要】 2008年以来,由美国次贷问题引起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明显增多,全球经济面临危机,各类人群的消费信心逐日下跌,需求方面出现严重不足,导致供给出现剩余,旅游业也未能幸免。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扩大内需已成为当务之急。旅游业的发展对扩大内需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旅游业自身的发展,也要依靠扩大内需。

【关键词】 金融危机;扩大内需;旅游业发展

一、金融危机呼唤扩大内需

1.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目前已发展成全面金融危机,而且正在向实体经济渗透,向全球蔓延,给世界经济带来严重影响。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在如下方面:

首先,我国的部分金融机构购买了美国的与次级债有关的金融债券,相应地要承受一定损失。而与已破产金融机构如雷曼兄弟公司有合作的中国企业,不可避免也会受到损失。

其次,我国近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中的相当部分,是持有美国的金融资产。美元汇率的波动,影响到中国这些外汇储备资产的安全性与收益性。

再次,美国、欧盟、日本是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市场。由于金融海啸导致这些经济体迅速进入衰退状态,中国的出口出现急剧减速的态势,广东、浙江等沿海省份受到的冲击尤其显著。由于长期以来,出口需求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三大发动机之一,所以不可避免地,中国经济增长也出现了急剧减速的态势。由于2009年西方国家基本上仍将处于衰退状态,所以中国出口状况可能进一步恶化。

2.扩大内需是当前经济形势下的必然选择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指出,当前经济全球化状态下,美国的次贷危机影响到整个世界范围,中国经济也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他认为,现在最重要的是居安思危、冷静观察、坚定信心,在基础层面做好自己的事情,扩大内需。扩大内需,顾名思义,就是要通过引导、刺激并满足国内需求,来推动经济的增长,进而减少经济对出口的依赖。扩大内需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源于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从1998年起的连续十年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文件中,扩大内需都被放到一个特别重要的位置,并逐渐成为指导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基本方针。当外需受限时,应通过多种手段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以保持经济适度快速增长。可见,扩大内需绝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旅游业在扩大内需中的重要作用

1.旅游业对应的是服务类的最终消费需求

旅游需求主要是对服务的需求,服务的一个基本特点是生产和消费的同一性,总体上不存在产品的积压,对经济的作用也就更为明显和直接。在各种服务业中,像商业、运输、金融多数是为生产、销售、投资服务的,是最终产品的“中间投入品”;而旅游业和文化、体育、娱乐、餐饮、家政等则主要属于服务业中直接面对消费者的“最终产品”,其对需求的作用较之“中间投入品”更为明显。在我国服务业中,“中间产品”的发展相对较快,而“最终产品”的发展比较滞后。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旅游业对于扩大内需有更为广阔的空间。

2.旅游需求是多层次的需求

由于旅游需求的多层次性的特点,发展旅游势必有助于扩大消费面;同时旅游消费对中高端人群有很强的吸引力,能为这部分最有消费潜力的人群提供有效的消费渠道。

扩大内需一方面迫切需要高收入者增加边际消费倾向;另一方面需要低收入者在收入稳步增长的前提下积极参与消费。因此,怎样给不同人群开辟适合的消费渠道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议题。相对于其他消费活动,旅游消费门槛较低,很容易走入寻常百姓家;同时旅游也能满足先富起来的一批人高水准的消费需求。一次长途旅游可以花费成千上万,而一次城市周边的“农家乐”,连吃带玩每人仅花费一、二十元。所以说旅游活动不仅仅是高收入者的专利,同样也可以成为多数市民和一部分富裕农民能够负担得起的休闲活动。还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大体上看,旅游活动中的财富主要是从高收入者向中低收入者转移。在一些旅游资源富集的贫困地区,一部分中低收入者通过发展旅游业,提高了收入,最终也会促进整个社会需求的扩大。

3.旅游需求是一种综合性的需求,对扩大内需的影响更为广泛

旅游活动涉及面宽,由“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组成,作用半径大,其对内需的拉动作用更为全面。在组成旅游业的特征产业中,旅游饭店、餐馆、各种交通里面的客运业、旅行社、娱乐业等都是直接为最终消费服务的。随着这些行业的发展,又会间接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如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机械制造、加工等。“旅游兴百业旺”,旅游业不仅促进了国民经济现有部门、行业的发展,而且对调整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综合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4.旅游需求是非常富于弹性的需求

从现实层面看,多数旅游需求是非常富于弹性的,只要措施得力,其需求增长的空间非常大。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旅游需求满足的是人类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这类较高层次的需要。收入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旅游产品的多样化、旅游市场的规范等,这些都会极大地激发城乡居民的旅游热情。如果带薪休假的制度能进一步得到落实,旅游带动的需求还将大大增加。对于有出游能力的人而言,缺少的不是旅游的需求,缺少的是真正能满足其要求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只要能够针对市场的不同特点,进行得力的开发,旅游需求就能够得到充分的释放,同样也就促进了整个消费的增加。

三、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扩大内需方面作用的举措

要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扩大内需中的积极作用,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发挥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主导作用

(1)要重视推进旅游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出台。考虑适时制定旅游业促进法,可以借鉴韩国的《旅游事业振兴法》,英国的《旅游发展法》以及美国的《全国旅游政策法》等立法经验,适时制定我国的旅游业促进法,完善并落实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使旅游业切实成为扩大内需的支柱产业。旅游产业政策可以体现国家重视扩大内需,重视发展服务业的政策意图,加之旅游业强大的带动作用,也可以很好地体现政府宏观调控的导向。在旅游法短期内难以出台情况下,可以考虑争取旅游产业政策出台的方式,来进一步打开旅游业发展的空间。

(2)强力推行带薪休假制度。强力推行带薪休假制度,保证职工的休假时间,拓展旅游业的市场空间。要将带薪休假制度化;要进一步完善带薪休假制度,降低享受带薪休假的门槛,适当增加带薪年休假的天数,扩大带薪休假的范围,增强职工带薪休假的灵活性。旅游的特点是有钱还得有闲,现在城市中很多年轻人要忙于工作,只有等着法定假期或者带薪假期才能出行,可是2008年取消了“五一黄金周”,只有“十一黄金周”才能有机会出远门旅游,春节虽然7天假期,多数人是为了探亲访友,因此要繁荣消费市场,应该让国人有充足的时间去旅游消费。

(3)健全旅游业管理体制,完善旅游业自律机制,加强旅游业诚信建设。要理顺旅游业的行政管理体制,加强旅游业领导和规划部门的协调能力,逐步建立文物、文化、风景、宗教合一的高效管理体制,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各旅游专业协会、学会和中介组织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能力建设;逐步建立起旅游诚信管理、评价、公示、信息披露等管理体系,并通过相关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规范导游、景区商家等的市场行为。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多方保障旅游者的利益,增强其出游信心。

(4)培育旅游市场主体,扶持旅游龙头企业,促进旅游行业有序健康地发展。要扶持并壮大旅游龙头企业,发挥其行业中“领头羊”的作用,在当前经济增长放缓的形势下,给同行以充分的信心,带动整个行业有序、健康、蓬勃地发展;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旅游人才培育机制,增强校企联合,培养和引进各类旅游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并加强在职人员的教育培训。

2.旅游企业的积极努力

(1)开发多层次的旅游产品。对旅游资源开发进行合理规划,提高产品开发的层次,有效满足旅游者消费需求。当前,要创新投资方式,积极吸引多方投资,提高景区公共设施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加强区域合作,整合区域范围内的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发并进行合理规划,加强旅游区域协调和旅游产品协调,做到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盘活整体,竭力避免重复开发等问题,打造各具特色的旅游项目;要改变以往旅游产品单一、档次不高、精品较少的状况,丰富旅游产品类型,旅游产品要新颖、有趣、有品位,因此要积极发展旅游度假产品,如海滨度假、温泉度假、森林度假、滑雪度假等,提高传统产品的档次,满足多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并积极开拓新的旅游产品,引导新的旅游消费理念。

(2)积极开辟短线游产品。目前经济形势下,人们越来越注重“手中握有现金”的重要性,对于原本并非生活必需品的旅游活动来说,很多人会选择“不出游”,因此,要刺激旅游消费需求,积极开发短线旅游产品,打“物美价廉”的牌,可以刺激大众旅游市场需求增加。

(3)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强化市场意识。积极启动5A级景区的评定工作,提升旅游景区产品环境质量和服务质量;针对旅游消费的大众化、常态化的发展趋势,也要积极调整住宿结构,大力发展价格适中、服务优良、环境整洁的社会旅馆;针对旅游消费的散客化、个人化、自助化的发展趋势,旅行社也要积极配合,创新服务,适应消费者的新需求。总之,旅游企业要强化市场意识,不断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刺激旅游消费。

(4)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引导旅游消费。旅游企业在经济低谷时期,不应吝啬宣传促销的投入,要积极利用各种不同形式的广告、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公共关系等促销手段,积极宣传旅游企业和产品。另外,借流行、潮流的旅游需求引导旅游者积极进行旅游消费。旅游需求也有流行、潮流之风,一段时间内,旅游需求的趋势表现出强烈跟从性,依附性。对于那些既想旅游又不知道该到哪里去好的旅游者,旅游企业可以用别具一格的旅游产品来引导其消费,使其产生旅游需求。

综上所述,我国作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的出境旅游客源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应同全球旅游业界及相关部门和行业一道,坚定信心,加强合作,共同肩负起旅游业应对重大危机、谋划应急体制的艰巨任务。前进的步伐不能停止,机会终究会到来。

参考文献:

[1]程俐骢.旅游业:扩大内需的杠杆[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28):13~16

[2]郑振龙.大警示——冷观金融危机[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

[3]严钰.非常时刻.中国旅游业“苦熬寒冬”[EB/OL].http://www.eeo.com.cn/.2008,11,3

[4]刘凯.旅游20:构建新的旅游服务模式[J].旅游学刊.2008(9)

[5]罗文斌.浅谈旅游需求的创造[J].中国旅游报.2005(7)

猜你喜欢

扩大内需金融危机
扩大内需居2023年经济工作重要任务之首
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解读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
强乡富镇对扩大内需的影响——基于十年来乡镇发展的研究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人的积极性与扩大内需
民生建设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20世纪以来的金融危机成因比较和发展趋势
积极落实扩大内需政策部署,不断开拓轨道交通新领域
中国应对金融危机政策回顾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