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培育企业团队精神的几点原则
2009-09-21康剑峰
康剑峰
摘要:企业团队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它决定了企业的前途。本文从企业团队以及企业团队精神的内涵着手,论述了培育团队精神的四大原则,以此来论述和强调企业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关键词:团队精神;企业团队;企业团队的原则
团队精神是指经过精心培养而逐步形成的并为团队所有成员认同的思想境界、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它反映了团队成员对本团队的特征、地位、形象和风气的理解和认同,成为凝聚团队成员的无形的共同信念和精神力量。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成员对团队的强烈归属感与一体感以及成员间的相互协作及共为一体。目前,企业不仅面临国内同行业的激烈竞争,同时又面临着国际诸多企业的严峻挑战。有效地发挥企业团队精神,有助于企业最大限度的集中人、财、物,发挥集体效应,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团队精神是一个企业的精神支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前途。理想的团队组织是有效率的,能不断产生创新的、具有良好合作与协作能力的组织。良好的协作不仅要求有制度上的协作,而且也要求有理念上的协作,即要求员工要用团队精神的理念指导自己的行为。塑造团队精神必须强调协作原则、优势互补原则、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原则和个人与集体相结合的原则。
一、塑造团队精神,要强调协作原则
协作原则是团队精神最主要的内容。企业制度安排要注意强调协作原则,企业对人员的选聘及安排要体现协作原则,企业的岗位设计也要贯彻协作原则。企业要宣传协作原则,制度和政策的制定要有利于发挥协作原则,以实现最有效的协作。团队中的每个人应以协作原则为工作的最高原则,一切工作服从于协作原则。强调协作原则首先要在价值理念上认同协作原则,真正理解协作原则的含义,企业是有众多员工进行分工协作的群体组织,因而分工协作的状况也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整体实力和综合效益。目前很多企业都在实施企业ERP系统,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分为若干个项目小组,大家分工合作,为了同一个目标,这就是典型的团队协作例子,正所谓的“人心齐,泰山移”。
二、塑造团队精神,要坚持优势互补原则
优势互补原则就是把发挥人们各自的比较优势作为核心,在发挥人们各自优势的基础上进行协作。人的能力表现在不同方面也各有所长。这种差异和特长实际上就是人们各自的比较优势,而团队精神理念,恰恰是要组合人们之间的这些比较优势,人们的比较优势经组合后才能形成一种更好的综合效应,而这些比较优势的组合又需要以团队精神为基础。在企业制度设计中,应强调塑造团队精神,企业活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要充分发挥团队成员各自的比较优势,只有比较优势得以有效发挥,才能有企业的综合效益的增长。而这种综合效益能够增长,就必须要以团队精神的理念来指导。
三、塑造团队精神,要强调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原则
它的第一任务就是要确立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是对员工的一种利益吸引,也是对大家行为方向的一种界定。 确立目标的关键是一定要明确而合理。在对目标认知与共识的基础上,才能鼓舞人们团结奋进的斗志。目标不能空洞,要导向明确、科学,要深入到每个员工的脑海中,使每个部门、每个人通过共同的目标,形成共同的整体。而要确保动力朝一个方向使劲,就要求对员工欲望的实现方式,即共同经营目标的确立要遵循明确、科学、合理的原则,既满足员工的要求,使大家形成团队精神,又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塑造团队精神,要重视发挥团队个人能力与依靠组织力量相结合的原则
这两者有效结合的结果,实际上就是形成团队精神理念的过程。现在许多企业强调发挥个人能力,但在一个企业中,不应存在任何一个人的所谓能力和利益的过度增长。也就是说,任何个人能力的发挥,都需要一种外部环境支撑,这种外部环境支撑就需要大家的合作。所以强调团队精神,就要重视发挥个人能力与依靠组织力量相结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理念。因为每个人有效作用的充分发挥,都需要其他人的配合。那些能干大事的人,同样需要一些只能干小事的人的配合,个人能力虽然重要,但团队精神更为重要。如果只强调人们的个人能力而不强调依靠组织力量,那么这种企业最终很难保证可以持续发展下去。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现代社会没有“独行侠”,团队精神在企业竞争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与日俱增,加强企业团队精神的发挥势在必行,谁抢在前列做得好,谁就会成为胜者。这要求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努力,企业必须明白“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的道理,员工必须懂得“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的内涵。从而做到软管理与硬措施相得益彰,有效地发挥政策、制度的作用有效地激发员工的集体意识,促进企业团队精神的发挥。
参考文献:
[1]颜建军 胡泳:《海尔中国造》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1.
[2]罗仲伟:《创新与企业文化》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
[3]成福 党秀云:《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美]托尼:《卓越项目领导与团队精神》,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09.
[5]张金洋:《大雁精神》,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