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独立学院学生就业背景及对策

2009-09-21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18期
关键词:独立学院

杨 琳

摘要:调查显示,就业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毕业生的个人学识、能力以及社会资本的竞争,对于独立学院学生来说,不单是毕业生个人人力资本的竞争,其就业背景的竞争更加明显,如教育背景、家庭背景。文章通过对比分析来了解独立学院学生就业瓶颈,特别是与就业背景之间的关系,从而对独立学院就业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独立学院;就业背景;毕业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27-0060-0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逐步走向大众化,各高校都面临着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而独立学院学生在就业问题上所遇到的挑战性更强,压力也更大。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独立学院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广泛吸取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学术成果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以独立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基于一种受教育情况及家庭背景对受教育者有着直接影响的假设来分析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寻求解决独立学院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和途径。

一、受教育情况对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影响

1.学校对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影响。如果说学历是学生职业获得的第一道槛的话,那么学校所享有的资源及其品牌价值对于学生来说影响是巨大的,毕业生学校的异同影响着他们能否平等地进入相对应的工作单位与获得相应的职位。学生在四年里具体学习情况和在学校中的发展情况有时变得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上什么样的大学。对比来看,独立学院目前社会认可程度并不高,且从四年前一进大学校门时,大学校名及其社会的影响力已经给每一个大学生以不同的教育层次,同等条件下对比其他高校、名校,学生职业前途的差距是巨大的。

2.专业对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影响。专业作为一种自治性因素对毕业生的工作找寻影响更为直接,不同专业其职业范围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不同专业的这些差异在很多情况下都具有不可替代性。选择一个适合自己、适应社会、认可度高、需求量大的专业,无疑将给毕业生带来更广阔的就业前景和发展空间。因此在进入高校之前,专业的选择对于学生来说是重要的。这对于那些消息灵通家庭的子女来说无疑具有优势,他们不仅可以通过广阔的人脉来获知一些内部消息,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和未来发展情况做出合理的分析,为子女专业选择做出参考和抉择。这一点是弱势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所无法做到的。

二、家庭背景对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1. 家庭背景更好促进毕业生就业层次水平

“家庭背景”是一个含糊而且内涵宽泛的概念,包涵父母的职业、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受教育水平等各种因素,家庭背景的特殊性在毕业生就业问题上表现出一定的积极因素。

首先,独立学院相对于一般本科学生而言,根据国家的政策,收费较高,因而城镇学生的比例较高,一项统计显示,按照同等标准,独立学院学生贫困生比例仅为0.3%,76.9%的学生来自城镇,这些学生家庭相对富裕,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相对较优越。

其次,独立学院学生家长担任领导职位和企业负责人的比例较高,这些学生相对来说就业的社会基础好,就业渠道较畅通,就业压力小。而由于独立学院学生城镇学生比例和干部子女比例明显偏高,学生工作落实率和升学率明显高于调查平均值。

最后,由于独立学院的学生家庭成员普遍文化素养高,他们从小见多识广,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多有特长,因而整体素质相对较高,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较强,这些都为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家庭背景的特殊性在毕业生就业问题上表现出一定的消极因素

首先,家庭期望导致“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期望值普遍偏高。根据对500名“独立学院”毕业生的调查,在择业地域的选择上,愿意去中小城市的占12.2%,愿意到基层和艰苦地区的只有4.9%;在工作单位选择中,愿去三资企业和其他企业的只有12.2%和2.3%。以上调查数据表明,“独立学院”毕业生无论是在地域和工作单位的选择上,都表现出过高的就业期望值。

其次,从调查的情况看,父母的职业、学历、收入、身份等将决定家庭拥有的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组织资源及社会资源,这些资源都通过不同方式影响学生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的学业,从而使家庭背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子女最终的就业状况,这是必须承认的现实。“家庭背景很大程度影响子女就业”的现状,在短期内是不会变化的。

面对这种就业形势,如果我们独立学院的就业指导仍安于对学生家庭背景和社会资源的依赖,显然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我们需要增强就业指导的主动性,在全社会形成合力,采取有力举措,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三、独立学院就业指导新构想

由于社会对独立学院毕业生质量还不能完全认同等原因,其学生在学习、心理以及就业方面都会遇到一些问题,这需要建立一整套完整、科学并行之有效的就业指导与教育体系加以解决。以下提出几个对策:

(一)开展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提升职业指导水平

在一些发达国家,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已经有着一整套成熟的体系,而独立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才刚起步,在较少受到传统模式的影响下,可以考虑突破常规,多向国外先进模式学习,譬如:英国高校在学生就业这块的工作主要侧重于学生服务模块的建设,配备有专门的就业咨询导师,分阶段开展职业指导教育和训练;美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伴随着读大学的全过程,从一进校门开始,有关机构就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澳大利亚高校较为注重信息的收集工作,以给学生提供各类信息,分类详细全面、利用率高。

个人认为,国内独立学院就业工作在研究初期,可主要集中于两方面的基础工作:一是建立完善毕业生追踪调查制度,这是进行学生职业生涯研究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份记录生理特点、兴趣、职业能力倾向、个人特征及家庭背景等资料的个人档案并及时更新,这样,在针对每个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实习基地建设,加强学校与用人需求单位的对接

大学毕业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一直为很多用人单位所诟病,要解决这一问题,没有企业的参与是不可能的。首先,要尽量筛选出一批管理规范、业务成熟的企业,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学生实习基地,给学生创造更多地参与企业运营的机会,延长学生与企业相互了解、磨合的时间,拓宽学生应聘的渠道。其次,实习基地也能更好地帮助高校及时聆听到来自企业的声音,从而改进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

(三)进一步完善就业模拟平台

1.以成立于2003年的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为例,其就业指导体系建设的三个阶段值得学习和借鉴:

(1)建立网上资讯中心,为学生进行网上就业指导;举办主题讲座,让学生对毕业去向有初步的认识;建立初级职业咨询,即简历制作、面试技巧、工作机会搜寻技巧等;

(2)完善网上资讯中心功能,使学生可以通过网上资料自行学习;建立固定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为学生提供职业测评,使学生对自己的职业方向有深刻的了解;

(3)建立就业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各种就业相关刊物,提供完善的网络资源及各类测评工具;建立专业的职业咨询顾问团队,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专业的建议。

2. 高校毕业生个体的自我完善。无论是政府为高校毕业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还是高校适应市场需求进行专业结构和教学模式调整,抑或家庭背景对毕业生将会产生多大影响,毕业生是否能够顺利就业最终还是取决于个人的综合素质。因而独立学院学生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不断提升自己,增强个人就业竞争力才是最重要的,既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又要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1)树立正确择业观。要转变“一次就业定终生”的传统观念,调整心态和预期,不能再抱着“非机关、大企、高薪不就业”的心态。不能只局限于大城市和待遇丰厚的行业,就业面可以拓宽,在实践中成长,大学生应该通过个人的学习、努力可以在合适的时候再选择自己理想的职位,转行或者进行创业。

(2)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能力因素是大学生成功就业最基本、最直接的因素,独立学院毕业生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是就业关键。要注重提高自己在道德、文化、业务、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的素质,除了要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之外,还要培养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运用知识能力、独立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非专业能力,增强竞争力和自信心,使自己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3)打造出色的人力资本,开发自身的社会资本。大学生平时要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学生团体和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以及一些校外的组织和活动等,积极拓展自己的社会资本。大学生可以进行社会实践,如兼职、打工、实习等,或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并抓住这些社会实践的机会开拓自己的视野,提高与社会上各层面的人交往和共处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性,不断扩大社会关系网络。

综上,对独立学院学生而言,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就业市场上,学生自身的学识、能力日益受到重视,人情和社会关系等的影响在降低。这就需要我们的就业指导工作要跳出受教育情况、家庭背景等就业大背景的影响,做的更全面、更细致、更有针对性,从而为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提供更直接而有效的促进和影响。

参考文献

[1]娜琳. 日本高校就业指导及给我国的启示[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3).

[2]周树红.香港高校就业工作的特点与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S1).

[3]卜春梅,王硕. 美国、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三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比较分析[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7,(03)

[4]杨锐英. 国外高校就业指导概况及可供借鉴的经验[J]. 云南农业教育研究,2007,(02)

[5]陈莉. 英国高校就业指导服务的特点及启示[J]. 铜陵学院学报,2008,(4).

[6]李蕾蕾. 美国、日本两国高校就业指导的借鉴与启示[J].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

[7]陈清莲. 独立学院就业压力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 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8,(8).

[8]吴琰,王玉兰.独立学院学生就业现状、归因及对策初探[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8,(8).

[9]明新,邹冬生,张胜利. 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工作探讨[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素质教育研究),2008,(4).

[10]于忠华,张玉荣.独立学院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新思路浅析[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12).

[11]李引花,邹伟.独立学院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08,(4).

[12]刘瑆,桂晓菁.对独立学院就业工作的思考[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S1).

作者简介:杨琳(1983- ),女(满族),辽宁抚顺人,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助教,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育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

猜你喜欢

独立学院
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