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
2009-09-21张小敏
张小敏
[摘要]根据近几年阅读教学的尝试,就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谈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阅读教学;效率;阅读水平
近几年来,中考增加了阅读、自主表述方面的内容,在新课程下要求学生增加阅读量。学生阅读能力直接影响自身学习效率,以及学业成就。但阅读教学的现状堪忧,极需改革。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阅读,提高阅读质量,就摆在中学语文教师面前的问题。根据近几年阅读教学的尝试,我认为,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1.培养学生制定阅读目标
教师要善于此导学生根据课前“阅读提示”来制定阅读目标。“阅读提示”是编者根据课文内容精心策划的教与学的重点并提示了阅读本文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这应作为教师引导学生制定具体阅读目标的指导思想和依据。一篇课文不管具体目标有多少,都应该是对“阅读提示”这一目标的具体分解。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课文的“阅读提示”提示学习重点,教师应围绕这些学习重点制定具体目标。中国石拱桥有哪些特点?作者从哪些方面说明卢沟桥、赵州桥这两座石拱桥的特点?作者的说明思路怎样?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揣摩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等等。
还要引导学生根据课后练习题自制阅读目标。课后练习题本身就是一篇课文要解决的阅读目标,它是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具体落实,因此要引导学生切实落实好课后练习题。从而达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目的。
2.根据学生特点,寻找激趣点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阅读质量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语文教学是教师和学生思想情感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态度、习惯、方法,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意志等心理特征。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初中学生,自主意识增强,渴望通过学习获取知识。但他们又意志脆弱,缺乏刻苦精神,其学习习惯不稳定,个别的学生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材中寻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比如: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考虑到初一年级学生对自己刚刚逝去的童年玩耍趣事有着深刻的印象,对生活充满着美好的幻想的特点,根据课文内容找准学生的兴趣点切入教学。我先让学生沉浸在《童年》一歌的音乐背景中,再引导学生以《我的童年趣事》为话题,把记忆中最美好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学生心中的趣事有了现实的美景,也有着幻想的成分,自然就激发起学生对作者所描写的“物外之趣”文段的朗读。然后再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通过阅读、领会“观夏蚊”、“观虫斗”、“驱蛤蟆”三幅画面的情趣,充分感受作者童年时代充满丰富想象力的、天真烂漫的生活,进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会生活无穷无尽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这堂课的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课文内容的趣味性,又达到了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炉的效果。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参与教学过程
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应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主动参与者,而教师必须改变过去一贯盛行的灌输式教学,挖掘课文中的情趣特点,采取民主、平等的教学态度,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活跃起来。钱梦龙说:“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的认识为归宿的特殊过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提出“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儿童的口,让他能说……”这一教育思想。为了强化语文课上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必须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我在课堂上教《核舟记》时,文章中“船头坐三人”一段时,把课堂变舞台,让全班同学以课本、桌椅为道具,同桌互相协作表演佛印及“苏黄共阅一手卷”的动作神态,学生边朗读连演示,通过课堂即兴表演,学生在角色转换中理解古文语言,古文背诵这一教学难点就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完成了。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而在这堂课上,教师转换了角色,充当导演,却让学生充当演员。通过教学活动设置剧情,科学合理地利用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课堂充满光彩,使学生投入其中,乐在其中。
在新课标下,关键在于观念的更新,教法的创新,尤其是语文阅读应与时俱进。针对阅读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关注并积极加以改进,在教学实践中大胆运用,突出学生的探究活动,注重阅读方法训练,强化学生学习过程,要充分发挥语文课堂的独特作用,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有效地阅读,提高阅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