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2009-09-21翟平
翟 平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由于学生身心迅速的发展,加上外界环境的影响,这个时期加强对学生正确而及时地心理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下面我就谈谈对初中阶段的心理素质教育的一点浅显认识。
1.初中学生的心理问题
初中学生正处在从少年到青年的过渡期,是身体发育的高峰,是自我意识和智慧的增长期,也是心理状态极不稳定的时期,因此极易出现种种心理上的困惑和矛盾。初中阶段学习的科目增多了,学习负担加重了,而对社会的挑战、家长的压力、老师的要求,学生们极易出现心理偏差,其主要表现为:面对竞争担心学习赶不上,信心不足或完全缺乏信心;虽然努力,但成绩见效不快,又不知该若何去做;希望与老师沟通,得到老师的鼓励和安慰;过高的希望和父母的责怪使学生觉得心中烦恼等,所表现出自卑、忧郁、焦虑等症状。这些心理障碍如不能得到及时的引导、化解,学生的心理负担就会越来越重,学习情绪就会受到影响,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2.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克服学生心理上的一些障碍,必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耐挫能力。
2.1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出奋斗目标。在制定目标时,要提醒学生正确地评估自己,要实事求是。目标可分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这其中,作为教师尤其要鼓励后进生,要使后进生看到希望,增强努力的决心。目标一旦确定,就要求学生敢于公开,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自己可以给自己增加前进的动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督促。
2.2引导学生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要教育学生,在学习上要有恒心,要有毅力,要有战胜困难的决心,要能经受住失败和挫折的考验,要在奋斗中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决不能做“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2.3教育学生处理好几个关系。(1)与家长的关系。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方法、对学生的关心程度各有不同:有的喜欢唠叨,有的不大过问。有的学生嫌家长罗嗦,有的学生怨家长关心不够。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突发事件等等,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课任教师和班主任要及时做好疏导工作,协调好学生与家长的关系。(2)与教师的关系。在教育与被教育的过程中,师生之间往往会产生不协调的情况。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另一方面也要教育学生尊重老师,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育,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不要因为老师的批评严了点、过火了点,就想不开,就赌气,就丧失信心。(3)与同学的关系。学生的性格、习惯、爱好、志趣各异,长时间相处在一起,难免会有隔阂、磨擦。要积极倡导集体主义思想。要让学生懂得,讲爱国就要先从爱家长、爱集体、尊敬老师、热爱同学做起。同学间要团结互助,不能只顾自己,不顾别人。遇到矛盾要讲风格。有什么委屈,可以向老师、家长提出,决不能把同学间的矛盾交给社会上的“朋友”来解决,这样做只会扩大事态,有害无益。
总之,再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更要调动学生、学生干部、家长的积极性,让学校、教师和家长一起来共同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