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写作教学观

2009-09-19

文学教育 2009年6期
关键词:写作能力文章作文

蓝 嫦

写作课作为高校中文专业的基础课,它是以学生为对象,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目的,以系统讲授写作理论知识并结合进行写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为内容的一门课程。自古云“文无定法”,又云“教无定法”,可见写作教学本身就是一门活的艺术,同时这也注定了写作教学的困难重重,有时写作教师全情投入,却收效甚微,致使教师不无尴尬,常有“吃力不讨好”的苦恼。我执教写作课以来,也曾饱尝个中滋味,为此,不得不努力探索一条“应战”之路——这也可说是我的写作教学观。

一.深化写作理论知识,指导写作实践。

写作理论知识究竟要不要讲,写作课是以教师的讲为主,还是以学生的写为主,讲与写是怎样的一种关系,这些问题已在写作界争论多年,似乎一直没有一个完美的答案。其实,写作课作为一门独立完整的学科,虽然它的终极目标是学生写作能力的切实提高,但它又必须体现理论知识系统的科学性、完整性、先进性和相对独立性。那么从写作理论自身独立的学术价值这个角度来看,写作课应把讲授传播研究写作理论体系作为其中一个任务。毕竟高校的写作课与社会的写作培训班是有区别的。何况,无规矩不以成方圆。古今中外文人学士专家们研究、积累、总结出来的博大精深的写作理论知识、规律、方法和经验,这些正确系统的理论知识必定能对学生的写作实践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有没有理论指导,情况完全不同。当然很多作家、文学家未必“科班出身”,但他们无一不是在写作实践过程中自觉地去研习吸收先进的有效的写作理论。唯有如此,他们的创作才会更加成熟,更加有生命力。所以说,学生的写作要更有特色或更具潜力,还是要有扎实的理论根底,写作教学还是要讲授写作理论。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写作课的突出特点是写作实践,但写作理论是基础,理论知识的深化有助于实践的提高。

二.强调文章阅读,从读中学写。

文章阅读在写作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写作要从读书中吸取营养,一方面是写作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写作技巧的需要。阅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之一。我们不妨看看巴金在《赞歌集·谈我的散文》中的一段话:“老师平日讲得少,而且讲得简单,他唯一的方法是叫学生多读书多背书。当时我背得很熟的几部书中间有一部《古文观止》……里面有一部分我背得出却讲不清楚,有一部分我不但懂而且喜欢……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能慢慢地体会到它们的好处,也就能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这两百多篇‘古文可以说是我真正的启蒙先生。我后来写了二十本散文,跟这个启蒙先生很有关系。”巴金这段话强调了阅读对写作的启悟,强调了能从读中学到写的本领。可以说,读写结合,从读中学写,是我国写作教学的一大传统。放眼国外的写作教学,同样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视文章阅读能力为文章写作的初步。德国学者弗兰茨·海贝尔教授曾主编过一套《阅读·表达·理解》的教材,不仅把阅读与写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而且还明确表明了阅读对写作的促进关系。所以,我认为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增加阅读的份量,即把阅读、分析文章作为写作课的一部分内容。至于如何安排学生阅读,就要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而定。

我把文章阅读设计为两部分。一是课堂阅读。学生的阅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二是课后阅读。学生的阅读是自由的,但要求适当做读书笔记或写读书心得。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指导的阅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不断的阅读、分析、鉴赏过程中,极大地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和感受力,同时自己去感悟写作中规律性的知识,形成自己的写作技能技巧。对于写作,阅读就是一种潜存的诱发和激励,阅读就意味着学习一种新的观察和描述世界的方式和方法。所以,把阅读自始至终贯穿于写作教学过程中是毫无置疑的。

三.建立科学系统的训练体系,全面提高写作能力。

写作课的突出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写作教学如果只有理论教学,没有实践操作,就会抹杀写作学科的特殊功能和地位。写作教师要把写作学科的实践性落到实处,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写作训练体系。

为了改变写作训练的盲目性、随意性和无序性,我积极探索科学系统化的写作训练体系。在一学年写作课中,总共设计14个写作训练系列。第一学期7个基础写作系列,包括观察训练系列、思维训练系列、想象训练系列、立意训练系列、选材训练系列、结构训练系列、表达方式训练;第二学期7个文体写作系列,包括新闻写作系列、应用文写作系列、诗歌写作系列、散文写作系列、小说写作系列、杂文写作系列、戏剧及影视文学写作系列。这14个系列的写作训练的训练目的、要求、内容、方法都是与写作理论相对应的,这就使到写作教学做到写作理论与写作实践互相结合,互相促进。

我们知道,写作是对生活的能动反映,写作往往会因外界刺激燃起灵感火花,上述的系统训练可能未必能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机遇,那么组织学生进行日常写作训练就显得十分重要。我的方法是布置学生每学期25篇以上的课外自由作文。所谓“自由”,就是体裁不限、内容不限、字数不限,但每篇都能独立成文。我发觉学生在课外自由作文里真正达到了一种自由创作状态,创作个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除上述系统训练和日常训练之外,我认为还应该加强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内在联系,将口头训练方式正式纳入写作课。因为口头训练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助于学生间的相互启发,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口头训练的方式可灵活多样,比如口头作文、演讲、评论、课堂讨论等等。

四.改进作文批改方式,发挥评判交流功能。

面对学生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作文,我们写作教师应该如何对待呢?传统的做法就是教师全批全改,生怕有不尽职尽责之嫌;而且一般只对文章的写作形式、技巧评判,对学生在文章中流露的意向、情感等因素则置若罔闻;批语也是八股文式的“主题鲜明,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或“观点不当,层次混乱,表达不清”等。据了解调查,学生对这种批改早已麻木,多数是看罢分数顺手一丢再不问津,作文批改在他们眼中是很难起到具体的积极的指导作用的。作文批改要具有引发学生重视的力量,那么形式必须多样化一些。

传统的教师全批全改有其优越之处,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的写作训练总体情况,但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学生互相批改作文、自我批改作文不失为好方法。学生在互改或自改作文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作文目的、要求的理解,通过观照他人的文章或对自己文章的再审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客观评价的能力,同时亦会借鉴他人长处,从而获得写作的本领。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个别习作研讨法,即对个别有代表性的习作进行集体评改或引导学生研讨。总之,无论使用哪种方法,目的是激发学生兴奋点,发挥学生主动性,使他们在作文批改环节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作文批语的体式不应墨守成规,而应有所革新,教师应该做出一种内容实、形式美、创新性的示范,使批语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为文师表”。首先要杜绝空话、套话、废话,把批语落到实处细微处;其次不仅要对写作形式,技巧做评判,而且要对文章涉及的内容、情感等做出应答,真诚的应答,使批语不再是冷酷无情的,而是一种探讨、理解、抚慰、交流和引导。面对这样的批语,学生常常会再三阅读,仔细琢磨,喜不自禁。事实证明,改进作文批改方式,才能发挥其评判、交流功能,使到作文批改不是作文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五.积极打开写作课堂,把学生引向社会。

写作需要丰富的生活积累,生活是写作者获取材料、思想、情感、想象的源泉。没有生活积累,即使把写作理论知识、技巧背得滚瓜烂熟,也写不出好文章。相反,生活积累越丰富,创作的天地越广阔,感情的焰火越炽烈,思想的开掘越深刻,想象的翅膀也更能够高翔,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也就可能达到更高的境界。可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所以,写作教师应积极打开写作课堂,倡导学生自觉走出自我狭小的天地,投入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利用一切机会体验社会生活,参加社会实践,不断扩展和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我们相信有其人生才有其文章。与此同时,写作教学还应恰当引入社会评价机制,写作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向社会报刊投稿,使文章走向社会,接受社会评价。这些方式可促使学生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动机,为写作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打开写作课堂,把学生引向社会,是切实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五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我上述的五点做法是有效的可行的,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写作理论知识,又训练了写作技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切实提高了写作技巧水平。有不少学生的文章在省、市、校级报刊发表。当然,肯定还有更好的方法值得我们写作教师去探讨、研究和实践。

蓝嫦,广东省茂名学院高州师范分院中文系讲师。

猜你喜欢

写作能力文章作文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立体化地培育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日记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