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文化遗产虚拟再现的应用前景

2009-09-18汪黎黎

新闻爱好者 2009年14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数字化

汪黎黎

摘要:利用数字技术,对已经消失或行将消失的文化遗产进行虚拟再现,不仅可以更好地对文化资源进行留存与保护,而且有利于提升文化遗产的传播性。这一技术手段在展览、数字化产品、科学研究、网络共享等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文化遗产虚拟再现应用前景

文化遗产的虚拟再现是指运用影视、动画、虚拟现实技术等手段还原文化遗产,或创设体验文化遗产的虚拟情境,从而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播。随着世界各地大量的文物被战争毁坏,大批文化遗产被纷至沓来的旅游者破坏,用数字化技术保护文化遗产成为许多国家的选择,而虚拟再现是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的重要一环。

虚拟再现不同于摄影或录像,复制和还原仅仅是最基础的一环,更重要的是构建出一个高度仿真的虚拟环境,让观众能够张开所有的感觉器官,真正地身临其境,甚至可以在虚拟的世界里拥有高度的自主权,自由决定虚拟游览的路线;虚拟再现也不同于实地游览,不仅可以消除实地参观的时空限制,还可以营造出多维度的时空,观众能够随意穿梭于多个空间,能够自由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在虚拟的世界中做一回穿越时空的“超人”。虚拟再现不仅要还原文化遗产本来的面貌,更要挖掘其背后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并将其广泛传播。

文化遗产的虚拟再现不仅是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一种很好的方式,而且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而且在科学研究、商业开发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潜质。其应用前景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公开展览:催生虚拟旅游业

文化遗产的虚拟再现强调交互性和参与性,因此许多文化遗产的虚拟再现项目是以大型互动装置作为载体的。由于目前技术的限制,这类装置一般体积较大,移动性不强,适合在博物馆、旅游景点、展览会、影剧院等场所进行展示,面向的主要是普通大众。

展现古代希腊历史发展的“古阿高洛的雅典”是一个多媒体博物馆,就建在历史文化古迹——卫城的附近。它是一个圆屋顶的虚拟真实剧院,观众戴上一副特制的立体眼镜,就可以观看逼真的遗迹展示。每个座位上都设有键盘、操纵杆和显示器等装置,观众可以自己设置参观路线,选择观看角度。北京的故宫博物院中也设有一个特殊的沉浸式剧场,观众在50英尺宽的巨型银幕前,可以进入现实中禁止游人进入的太和殿,还可以通过互动装置亲自到虚拟宝座上坐一坐,体会皇帝的尊贵生活。这种设立在旅游景点中的虚拟再现场所,让参观者出入于真实和虚拟两种环境之间,弥补了真实参观中所无法实现的目标,产生截然不同的感受与体验,丰富了景点旅游的内容和层次,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实地参观对遗迹造成的破坏。

目前,大型的虚拟再现互动装置已经可以实现移动展览。如虚拟再现印度古城废墟亨比的“Place-Hampi”是一个圆筒形的银幕,参观者只要戴上3D眼镜就能在古印度的文明中畅游。目前该装置已在法国、新加坡、中国上海等地的艺术展上展出。这种跨地域的展览对于传播文化遗产的价值具有更为深远的影响。已经有研究者预言,“将来有一天,戴上你的三维眼镜和口袋电脑,从网上下载一个虚拟遗产,随时随地都能观看,根本不用去博物馆、不用看书,更不用千里迢迢去游历一番”,随着技术的进步,随时随地地移动参观应该可以成为现实。

文化遗产虚拟再现的公开展览,在未来可能形成一个新的产业,即虚拟旅游业,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

网络共享:打开电脑坐拥世界文明

文化遗产的虚拟再现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全球共享,让世界每一个角落的人可以足不出户就分享到人类文明的精华。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网络共享也充分契合了这一理念。

目前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大规模的数字博物馆来传承,特别是向年轻一代传播传统的文化遗产。美国的数字图书馆项目中最成功的计划是“美国记忆”(American Memory)项目。“‘美国记忆开始只是一个小型的利用CD-ROM保存图像的实验,现在已成为美国历史文化方面最大规模的在线档案,包括了美国建国以来的许多重要历史性文献。‘美国记忆依托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强大数据库,可为观众提供500万条可在线浏览的信息,它以数据资源的优势和独特的功能设计,每年赢得3亿美元的收入,同时‘美国记忆还专门设计了一个‘Learning Page,来帮助教师更好地利用数据库里的知识讲授美国历史与文化”。①可见,数字博物馆不仅在传播文化、全民教育上具有突出的作用,而且有很高的商业价值。

2008年10月10日,中国推出了“虚拟紫禁城”,这是中国第一个在互联网上展现重要历史文化景点的虚拟世界。在这里用高分辨率、精细的3D建模技术虚拟出宫殿建筑、文物和人物,并设计了6条观众游览路线,为了营造尽可能真实可信的体验,还再现了一些皇家生活场景。只要下载虚拟紫禁城客户端后进行安装,注册账号或者以游客的身份登录,就可以选择地图来参观和游玩整个“紫禁城”。

开发数字化娱乐产品:“电视+电玩”的新型娱乐

文化遗产的虚拟再现因其强调互动性、参与性而具有一定的娱乐功能,因此可以向游戏等数字化的娱乐产品进行转化。20世纪90年代初,法国国家博物馆协会在推进各博物馆进行数字化进程的同时,成功地将这些信息转换成各种形式的数字化产品。“例如它与法国著名的游戏公司CRYO合作出版了‘太阳王宫殿的阴谋,这个游戏以路易14时代的凡尔赛宫为背景展开,分别以凡尔赛的宫殿和园林为舞台,以谋杀太阳王路易14为线索,用游戏的形式为观众提供了体验14世纪凡尔赛宫殿历史、建筑、绘画与园林的契机。这一游戏以本国独特的文化遗产资源,充满幻想情节,油画风格的虚拟空间,使文化遗产资源和娱乐教育融为一体”。②

未来文化遗产的虚拟再现将有可能转化成一种新兴的娱乐产品,这种产品将电视和电玩结合在一起,可以让观众“走进”电视节目,有研究者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试想象:现在所看的野生动物纪录片,你以后就可随性‘走近,动物还可能被你‘吓跑”。③

数字化娱乐产品是创意产业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将文化遗产的虚拟再现与之进行转化,关键是要充分挖掘文化遗产中的趣味性成分,对文化遗产背后蕴涵的历史典故等进行游戏化的设计,还可以将具有共性的多种文化遗产进行整合,将游戏背景放置在立体、逼真的虚拟环境中。

文化遗产研究:数字化、网络化的研究平台

文化遗产的虚拟再现为文化遗产的科学研究搭建了一个更为先进的平台。在文物和历史遗产的研究中,传统的方法是研究者亲赴现场进行文物古迹的测量计算、记录数据,再进行分析比较,最终的成果就是一些实物照片和抽象的数据图表。而文化遗产的虚拟再现可以利用计算机的三维扫描、三维建模渲染、虚拟现实等技术进行历史文物的数据捕捉和处理,建构虚拟模型。“在对历史文物进行三维扫描的过程中,获取的数据文件存储在数据库内,作为日后文物资料查询的基础。三维扫描技术对实物的扫描精确度达到0.3mm以内,可以满足文物及考古研究中对模型的准确性要求”。④这样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数据文件的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研究成果的推广也变得轻而易举。通过互联网公布虚拟模型和各类分析数据,可以方便地实现国际间的联合研究,而不必把世界各地的专家集聚在一起。虚拟模型经过Java小程序的应用开发软件的处理,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可以通过鼠标任意旋转并操控虚拟模型,甚至通过安装操纵杆或三维空间球等虚拟现实设备来体验、触摸、感受虚拟模型。这一数字化、网络化的研究平台必将有力地促进文化遗产的研究,推进考古学、历史学等学科的发展。[本文为2008年度南京艺术学院校级重点课题“文化遗产的虚拟再现研究”(课题编号:DGWLLZX08)成果之一]

注释:

①②陈玲:《重构与整合——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与对策》,《中国传媒报告》,2006(2)。

③《借Place-Hampi的力量跨越时空感受“虚拟实境”》,http://www.eol.cn/xin_li_2076/20070226/t20070226_219725.shtml

④杜嵘:《文化遗产研究初探》,《新建筑》,2001(6)。

(作者单位: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

编校:张红玲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数字化
数字化:让梦想成为未来
与文化遗产相遇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
活态文化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