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新闻编辑与网络宣传管理

2009-09-18唐海涛

新闻爱好者 2009年14期
关键词:假新闻网络新闻网络媒体

岳 娟 唐海涛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了《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网民数达到2.98亿。网络新闻在前七类网络应用(网络媒体、互联网信息检索、网络通信、网络社区、网络娱乐、电子商务和网络金融)的使用率和网民规模排名中仅次于网络音乐,已为越来越多的网民所青睐。网络新闻以其及时性、交互性、丰富性和包容性的优势吸引了人们,同时层出不穷的假新闻、低俗新闻等问题也着实令人头痛,网络新闻的宣传管理已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课题。

网络新闻的宣传管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与传统新闻媒体相比,网络新闻媒体的运作和管理更复杂,难度更大。从微观层面看,网络新闻编辑作为网站的灵魂人物,作为网络新闻的重要传播者,他们的工作极大地影响着网络新闻宣传的质量和效果。

把关人理论产生于前互联网时代,被广泛应用于对传统媒体的研究中。对传统媒体把关人的存在及其重要作用,没有人会怀疑。但是对于新兴的第四媒体,传统的把关人理论正在面临挑战。由于网络是一个高度开放的、自由的、无限大的空间,所以很多人认为在网络新闻传播中把关人角色已弱化甚至模糊。实则不然,正是因为网络传播的特殊性,把关人存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更突出。有了把关人,在网络信息的海洋里,人们才可以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需要的新闻,才不会被信息垃圾污染健康的身心,才不会迷失自我;有了把关人,网络新闻媒体才能有权威性,网络新闻传播的公信力才有可能;有了把关人,网络才可以为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网络新闻的把关人有哪些?从宏观角度看,网络新闻的把关人不仅包括网络新闻传播的领导者、网络新闻传播的直接组织与发动者、网络新闻传播的具体操作实施者,还包括网络新闻传播的技术保障者和在网上发布信息的广大网民受众。从微观角度看,网络新闻传播的具体操作实施者,如网络新闻记者、网络新闻编辑、网络新闻论坛版主、网络新闻管理(监控)及网络新闻网页制作等一线工作人员,直接负责网络新闻的采写、制作、发布,是具体的把关人。

网络新闻编辑既可以指一种行为,也可以指一种职业或者说从事这种职业的人。本文谈到的网络新闻编辑即是指专业从事网络新闻工作的人,他们为了满足受众的需求,运用新技术,对新闻稿件或信息资源进行快速加工并及时在自己的网站发布。从稿件的初选到编辑上网(甚至于采访、写作)通常都由网络新闻编辑一人完成,由此可见,网络新闻编辑是新闻网站和商业网站新闻栏目当之无愧的关键人物,在网络新闻传播中发挥着远大于传统媒体中编辑的“总串联、总合成、总把关”作用。

目前网络新闻编辑队伍有许多没有经过新闻专业培训,在新闻理论素养、专业技能、职业精神与道德等方面有一定的不足,所以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出现了把关意识淡薄、片面,把关方式单一、不够科学,把关效果不尽如人意等状况。因此,要改变这种局面,网络新闻编辑极有必要提高把关意识,培养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把关理念与把关能力,做好网络新闻传播的把关人。

增强政治观念,把好舆论引导关。作为第四媒体的网络同传统媒体一样,承担着党和国家赋予的政治责任和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因此,网络新闻编辑增强政治观念,把好网络新闻的政治关,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至关重要。

增强政治观念,提高政治素养,就要坚持“政治家办网”。忠诚党的新闻事业,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导向。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工作实践,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坚定。要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时代主旋律,巩固和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网络新闻宣传的重要性,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强调:“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新闻网站和商业网站新闻栏目作为网络新闻的重要集散地,更要积极主动地增强政治意识,提高政治素养。

网络上的信息数量多,鱼龙混杂,作为新闻网站和商业网站新闻栏目的关键人物——网络新闻的编辑者、发布者和网上舆论的掌控者,网络新闻编辑有责任为广大受众从中选择精品,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与传统媒体相比较,网络媒体具有时效性强、更新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渗透力强、渠道开放性大、言论限制难等特点,所以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一是要注意信息公开,合理控制流量,变“堵”为“疏”;二是要更人性化,僵硬的、说教式的宣传方式已无市场,取而代之的是有人情味的、充满人文关怀的、符合广大网民受众心理需求的方式;三是要发挥网络媒体交互式手段的优点,把握时机,利用电子邮件、BBS、网上聊天室等及时反映舆论。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把好新闻事实关。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的产生方便了人们生活,也带给人们更多的困惑。网络假新闻层出不穷就是典型例子。网络传播本身的交互性特点使信息的传播通过论坛、电子邮件、聊天室等多种途径快速实现,许多网络媒体为了生存而追求速度第一、数量至上,放弃最基本的新闻真实性原则,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或者操作执行困难以及网络媒体管理的不规范等,都为网络假新闻的滋生提供了便利。“2008年出现的假新闻,来源于网络的比例远远高于历年,如《上海方言‘嗲(dia)字收入〈牛津英语词典〉》、《北京房地产商协会会长赞成炸掉故宫盖住宅》、《郭晶晶怀上霍启刚骨肉欲离队》、《孙中山是韩国人》①等”。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足以说明网络的出现与发展为假新闻的制作与传播提供了比以往更便利的条件,同时也对网络新闻编辑把好新闻事实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网络媒体要履行自己肩负的重要社会责任,就要树立信息传播公信力的意识,坚持无论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要在网上传播真实可信的新闻信息。我国的新闻媒体网站要坚定不移地举起维护新闻真实的旗帜,树立职业道德和行业自律的榜样”。②树立信息传播公信力的意识,提高网络媒体的权威性,网络新闻编辑必须充分把好新闻事实关,切实加强对网络新闻宣传的管理,提高网络新闻的可信度,树立网络新闻权威,抢占世纪舆论宣传阵地的制高点。

把好语言文字关与新闻报道的格调关。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一样担负着推广祖国语言文字的任务,网络新闻编辑把好语言文字关,就是要在尊重网络新闻语言自身特点(在网络实践中,网络新闻语言逐渐形成了自身的语言体系,具有鲜明的特性和规律,例如在网络新闻报道中,强调语言的准确、具体、生动、简洁和通俗)的基础上,合理地、规范地运用语法、词汇、修辞等写作技能,有效地传递信息。在目前的网络新闻传播中,常常可以见到因语言文字把关不严而产生的问题,例如标题制作不严谨、题不对文、错别字和病句屡见不鲜、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等现象,这些问题使网络新闻传播的质量和效果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网络媒体的形象。

除了语言文字关外,网络新闻编辑还要重视把好新闻报道的格调关。网络新闻之所以缺乏公信力,除了假新闻的存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许多网络新闻追求低级趣味,格调不高。媚俗化、低俗化的新闻充斥网页,随时随地污染着受众的视听。因此,网络新闻编辑有必要坚持“雅正性”③原则,使网络新闻简洁而不肤浅、动情而不煽情、通俗而不低俗,呈现出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高格调、高品位。

把好技术关。网络媒体的产生离不开高科技,从事网络新闻编辑工作首先面临的是复杂的技术环境,主要包括网站的技术平台、网站的内容管理与发布系统、网站的基本服务项目和网页制作的技术基础。很多网络媒体要求网络新闻编辑掌握网络基本技术运用与发稿系统、网页制作基本技术、连线与访谈流程与技能、图片及视频编辑制作技能,了解论坛、聊天室、电子邮箱、站内检索、投票器、短信、博客等网站基本服务项目的基本技术等。正确合理地利用这些技术,既保证了网络新闻的顺利传播,也为广大网民受众提供了方便。技术归根结底是为内容服务的,技术手段如果被误用或滥用则会带来不良后果。例如,没有必要使用音频、视频的时候,采用了这些形式会带来资源的浪费;链接技术使用过度则可能弱化宣传效果,对于系统自动生成的相关新闻的链接,要适当加以人工干预,不仅确保每一个链接正确有效,而且保证其真正的“相关性”。因此网络新闻编辑需要把好技术关,使网络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网络新闻传播。

注释:

①贾亦凡、陈斌、阿仁:《2008年十大假新闻》,《新闻记者》,2009(1)。

②《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承担严肃社会责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邵华泽在2003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上的讲话》,http://www.cctv.com/news/china/20031010/100155.shtml

③此概念来源于董天策主编:《网络新闻传播学》,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单位:上饶师范学院)

编校:张红玲

猜你喜欢

假新闻网络新闻网络媒体
网络媒体记者走进山西农谷
网络新闻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及影响
众声喧哗,怎样识别假新闻?
假新闻泛滥,如何趋近真相?
假新闻炮制不出真实的社会冷暖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新闻互动传播探索
采写网络新闻要成为“多面手”
网络媒体在舆论管理中的作用及应用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网络媒体新闻宣传工作
网络新闻的交互性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