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性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009-09-18迟光泽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9期
关键词:作文教师教学

迟光泽

在传统的作文指导课中,往往采用的是“封闭式”作文教学指导模式,大多侧重于命题作文的指导,重形式、轻内容,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写,导致学生“举一”有余,“反三”不足,这种不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来引导学生的作文教学模式,无疑是“闭门造车”,使学生的思想受到牵制,个性遭到制约。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学生围着《优秀作文选》和教师的指挥棒转,依样画瓢,奉命而作,无论是选材立意,安排结构,还是语言特点,总是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作文成为无源之水,毫无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以理论为指导进行探索。在作文教学中,逐步改变了以往的“封闭式”作文教学指导,采取“开放式”作文教学指导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观察生活,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积累素材,在审题选材、评改等方面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实行开放式作文教学,给学生留出一定的空间,可以帮助他们开阔视野、积累素材,做到“有话可说,有感而发”,写出好文章,为将来走向社会进行交际和生活打下基础,“开放式”作文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符合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思想和新课程的基本要求。

一、充实生活,变封闭为开放

我们常说“言为心声”。那么心声来自何处?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所以我们有必要指导学生带着情感丰富生活、感受生活。

(一)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培养他们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观察品格

杜甫《望岳》诗说:“造化钟神秀。”大自然集中了无数神奇美妙的东西。教师要敢于破除“封闭式”的教学秩序,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去观察馥郁的山谷,浩渺的大海;去欣赏蔷薇色的春天,金黄色的秋天;去陶冶健康的情感;去捕捉丰富多彩的作文素材。春天的第一丛嫩绿、夏天的最后一朵玫瑰、秋天的苹果林、冬天的鹅毛雪,无一不触发他们的灵感,撩拨他们的诗情。学生置身于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大自然时,也为教师培养学生的观察品格提供了契机。可让学生观察第一场秋雨,捕捉它给自然界带来的细微变化,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可让学生观察蚂蚁搬家的过程,了解搬家初与搬家时蚂蚁的活动特点,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可让学生观察蔚蓝的大海,体会蓝天、波涛、云帆的巧妙搭配给人带来的美感,培养思维的整体性;可让学生观察桃花、梨花,比较它们花色、花期、花形的异同,培养思维的独特性。如此多角度、多侧面地训练,学生的作文必定会小中见大,平中见奇,鲜活充盈,学生写起作文来也必定会思维活跃,文思泉涌。

(二)让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扩大学生信息接受量

我们常感叹学生的应试作文立意肤浅,缺乏新意。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教师及学生家长大都不提倡学生过多关注社会生活,怕因此影响考试成绩;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被囿于“两点一线”的狭小天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啃教科书,以致孤陋寡闻,文思枯竭。一个有远见卓识的教师,应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扩大信息接受量,让生活的源头活水滋润作文田园。要鼓励学生切实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眼”要多看。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电视节目,看《中国少年报》、《快乐语文报》、《少年文艺》等报刊,看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看街市上和校园内的广告与海报、通知与启事、墙报与板报、公约与制度。星期天不妨走出户外,看球赛、搞调查、观菊展、赏花灯;节假日可以三五结伴,游名山大川,观乡土人情。“耳”要勤听。听广播节目,听报告讲座,听课文朗读带,听老师对时事的点评,听民谣、谚语、笑话,听相声、快板、评书,听商贩巧舌如簧地推销商品,听导游娓娓动听地讲解名胜。作文与一个人的社会生活阅历和文化底蕴密切相关,如此多看、勤听,何愁写起作文来不言如波涛、风行水上?写出的作文又何愁不视野开阔、别具风格?

二、打破常规,形成开放式作文指导

开放式的作文指导课是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再给予明确具体而有效的指导与帮助,或者引导学生互相帮助,以达到写好作文的目的。

(一)开放作文内容,让学生写出色彩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所写的内容理应是多元的、多彩的。⑴大胆想象的创作。提倡学生大胆地无拘无束地想象,进行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教师一般不应对他们的创意多加批评,主要的是指导他们的语言表达。想象作文的形式一般有:看图作文、续写作文、假设作文、童话作文等;⑵专门主题的写作。让学生在一个时期围绕一个中心主题进行写作。例如奥运会、环保等主题的专题作文,可在一段时间内让学生找资料、调查、整理和写作;⑶交际应用的写作。让作文真正进入学生实际的交际应用活动中,如向政府领导写关于环保的建议书,为班级发通知、出板报稿,为学校的艺术节、科技节、联欢会设计广告语、海报等。

(二)开放命题方式,让学生写出趣味

作文命题有时与学生的积累不一致,与学生的兴趣不一致,与学生的思路不一致,这样,学生的信息被深锁在大脑里,作文时就会无从着手。为此应提倡让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至少要让学生参与命题,给学生写作的自主权,写他们自己想写的东西,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有真实与个性可言。⑴命题贴近学生。叶圣陶先生曾说:凡是圣明的国文老师,他出的题目应当不超过学生的经验范围,应当站在学生的立脚点上替学生设想,什么材料是学生的经验范围内,是学生所能写的、所要写的,经过选择才定下题目来。断不可出一些离奇的题目,离开学生经验十万八千里,叫学生搔头挠肋,叹息说没有意思,没有材料。⑵让学生自由命题。或是提供材料,让学生自拟题目,材料可以是一段话,一首诗,一种情景,一种声音,一种物品,等等。

(三)开放表达形式,让学生写出个性

提倡写放胆文,不拘形式,不拘体裁,自由表达。⑴少讲多练。一些写作的技巧、方法等尽可能少教给学生,以免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同时,鼓励学生多练笔,在实践中体会、提高;⑵百花齐放。我们教师也不妨试试“新概念作文”。对体裁、题材、风格都不作要求,凡是学生自己有兴趣的,感触比较深的,能充分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展示才华的都可以写,尤其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喜好来说明自己想说的话。不要僵化地把文章定位成记事类、写景类等。如写秋天,可以是关于秋天的风景,也可以是赞美秋天一首诗;可以是现实中的秋天,也可以是童话中的;可以是今年的,也可以是以前的。这样,学生就不会被太多的框框所约束,乐意把心中的所思所想写出来;⑶协同写作。可以让学生协作作文,共同讨论设计故事中心,根据各人特点分担任务,分解难度,进行作文接龙等等。

四、多管齐下,实施开放式作文评价

传统的作文评价,教师是评价的主导者和权威,开放式的作文评价应该是“交互式”的。在“交互式”的评价过程中,有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

(一)自主评价

每次作文后,我都要让学生根据要求对自己的文章做点评,划分等次。当然有的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评估过高,也有的学生过于谦虚。不要管学生点评的质量如何,因为在点评过程中,学生再一次读了自己的作文,重新感受了一次写作的过程,有益而无害。

(二)学生互评

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让学生互换作文本,阅读点评。学生看学生的作文,自有一种亲切感。调查显示,78%的学生表示最喜欢让同学批改自己的作文,因为学生的眼光有相通之处,能发现作文中出色的地方,也能对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

(三)师长再评

这里所说的师长,不仅指老师,还指家长。老师以对话的形式写出评语,既评学生作文,又评学生“点评”,一般以肯定、鼓励为主,根据分层目标,因人而异,给每位学生的作文划分等次,并对学生的点评进行评价。较好的加一颗星,很好的加两颗星甚至三颗星。同时,邀请家长一起来看孩子的作文,也让家长了解孩子的作文情况。

总之,我认为开放的作文教学,在尊重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打开了作文教学中禁锢学生心灵的枷锁,解开了捆绑学生创新翅膀的链条,让处于作文起步阶段的小学生在快乐中自由地写作,深刻地感悟,欢畅地幻想,勇敢地创新,健康地成长。

猜你喜欢

作文教师教学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圆我教师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