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胆囊联合阑尾切除术32例临床分析
2009-09-18王瑞光
王瑞光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和阑尾联合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行腹腔镜胆囊和阑尾联合切除术患者。其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慢性阑尾炎20例,胆囊息肉合并慢性阑尾炎8例,胆囊结石合并急性阑尾炎4例。结果:3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120 min平均80min,院天数4~9d,平均65d。随访3~16个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胆囊和阑尾联合切除术具有安全、可靠、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联合切除
[中图分类号]R656.8[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5(b)-161-01
随着腹腔镜手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设备的日趋完善,手术范围已经涉及肝胆、胰、脾、胃肠道以及泌尿外科、妇科、胸外科、骨科等领域。腹腔镜联合手术的应用,更是体现该技术的优越性。2006年1月~2008年7月,哈尔滨市和糖医院在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基础上,共实施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3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32例患者中,男24例,女8例,28~54岁,平均41岁。其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慢性阑尾炎20例,胆囊息肉合并慢性阑尾炎8例,胆囊结石合并急性阑尾炎4例。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经B超检查确诊。体检均有右下腹麦氏点压痛,术后病理阑尾有急或慢性炎症改变。
1.2手术方法
均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前置胃管、尿管,术后拨出。常规取脐轮下缘切口(A孔),插入气腹针,建立CO2气腹。剑突下(B孔)、右锁骨中线与两肋弓下缘连线交点(C孔)分别切口。Troear穿刺置入器械。先探查胆囊、阑尾情况,然后取头高足低、右侧抬高体位,以三孔法先行胆囊切除,将胆囊暂且放于肝下,然后改为头低足高、右侧抬高体位,在麦氏点处加做一戳孔,置入无损伤抓钳,找到阑尾后提起,超声刀分离阑尾系膜。系膜血管及阑尾根部上钛夹或用套线器结扎阑尾根部,阑尾残端电凝烧灼处理。将阑尾自麦氏点戳孔取出,胆囊从剑突下戳孔取出,常规镜下检查腹壁戳孔、肝门部、阑尾系膜残端等有无出血,如炎症显著者,必要时可于右肝下或右侧盆腔放置引流管引流,从C孔引出。解除气腹,缝合腹壁各穿刺孔,结束手术。
1.3术后治疗
术后第1天予流质饮食,常规静脉使用抗生素2~3d,鼓励患者尽早离床活动,减少肠粘连机会。
2结果
32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手术时间40~120 min,平均80min。无中转开腹,无胆瘘、阑尾残端瘘、粘连肠梗阻、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住院天数4~9 d,平均6.5 d。随访3~16个月,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无相关并发症发生。
3讨论
微创是21世纪外科的追求理念,随着腹腔镜技术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的优越性:安全、可靠、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视野开阔、并发症少,并兼有诊断和治疗作用。
3.1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的注意要点
3.1.1切口一般需做4个切口。分别在脐轮下缘、剑突下、右锁骨中线与两肋弓下缘连线交点和右下腹麦氏点处,复杂的情况下可酌情增加穿刺孔。亦有报道用三孔法完成的。本组32例均用四孔法进行。
3.1.2体位切除胆囊时,选择平卧位或头高足低、右侧抬高体位,切除阑尾时,选择平卧位或头低足高、右侧抬高体位。
3.1.3缝合结扎阑尾根常用肠线套扎或丝线结扎、缝扎,对于根部穿孔的阑尾炎加做荷包缝合,其他则视情况而定。
3.1.4引流是否放置引流视术中情况而定,如炎症显著,必要时可于右肝下或右侧盆腔放置引流管引流。
3.2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优缺点
3.2.1优点①一次完成两种手术,腹壁切口小,真正体现了微创,腹壁几乎不留瘢痕,起到了良好的美观的效果;②手术不直接暴露腹腔,无纱布垫等接触腹内脏器,腹腔积液清除彻底,无腹膜缝合,干扰少,腹腔内肠管浆膜等损伤少,少引流留置,减少了术后肠粘连机会;③患者可早期离床活动,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本组患者住院时间4~9 d,平均6.5 d。
3.2.2缺点①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操作相对复杂,有难以完成的,仍需要中转开腹,存在潜在的副损伤;②手术费用较高,阻碍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广泛应用。
临床上,胆囊和阑尾同时患病需手术治疗的情况并不少见,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由于视野开阔、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等优点,与常规手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