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胺碘酮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2009-09-18孙小力

中国当代医药 2009年10期
关键词:室性心律失常胺碘酮

孙小力

[摘要]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患者口服胺碘酮,治疗前后评价临床症状、心律、心率、电解质、肝肾功能情况。结果:患者心功能改善和抗心律失常疗效优于治疗前。结论: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好,安全性高。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胺碘酮

[中图分类号]R541.17[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5(b)-142-01

辽宁省盖州市中心医院内一科在2005年3月~2007年3月收治了6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均采用胺碘酮口服,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6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42-90岁,平均67,8岁。其中冠心病3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8例,扩张性心肌病5例,风湿性心脏病4例。心功能(NYHA)分级为:3~4级。心率80~130/min,频发室性早搏23例,频发室上性早搏21例,房颤9例,房扑1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6例。排除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性心动过缓,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甲状腺功能亢进,碘过敏者。

1.2治疗方法

60例患者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同时,给予盐酸胺碘酮片0.2 g,每天3次;5~7d后改为0.2 g,每天2次;10-14 d后改为0.2 g,每天1次。治疗40 d后对疗效进行评定。治疗期间严密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心律、心率、电解质、肝肾功能情况,服药前10 d,每2天检查心电图1次,观察其心率及0W间期,如心率小于50/min,或QT间期延长到0.43 s或发生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立即停药。本组患者均未同时应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

1.3疗效评定

根据临床症状及心功能分级标准及心电图,于1个月后进行评分。显效: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症状全部缓解,心功能提高2级,心电图示,早搏数量平均减少大于70%,成对早搏数量减少大于80%,房颤或房扑转为窦性心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完全消失;有效:上述症状部分缓解,心功能改善l级,早搏数量平均减少大于70%,成对早搏数量减少大于80%,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消失90%,房扑或房颤心室率下降;无效:上述症状、体征无缓解,心功能无改善,心电图无明显改变。

2结果

2.1治疗结果

本组显效38例(63%),有效12例f20%),总有效率为83%,无效10例(16%)。

2.2不良反应

窦性心动过缓2例,I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QT间期延长1例,停药后缓解。

3讨论

胺碘酮为3类抗心律失常药,其电生理作用主要是抑制依赖ATP酶的钠离子和钾离子,并阻滞慢向钙离子内流,从而延长动作电位的2相和3相或绝对不应期,但对0相除极则无影响,还可非竞争性阻滞d和B肾上腺素能受体,因此,可减慢窦性心律和心房与心室的传导,此外,还可延长预激综合征的旁路前向和逆行传导,因而对预激综合征所引起的快速心律失常有独特的疗效。同时可增加冠脉血流量,减少心肌的氧耗量。有利于心肌细胞电生理的稳定性,达到抗心律失常的有效目的。胺碘酮的副作用是:①窦性心动过缓,9T间期延长,传导阻滞,血压下降(多出现在静脉用药时);②消化道反应,发生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神经系统反应等。尽管胺碘酮有上诉各种各样的毒副作用,但发生概率极低,本组病例发生副作用比例较少(83%),且停药后均能自行缓解,可见此药乃是一种疗效好且比较安全的抗心律失常药。而心律平、利多卡因、奎尼丁等对于心力衰竭是“禁用”、“忌用”、“慎用”的,权威学者认为。胺碘酮对心力衰竭患者有降低死亡率的趋势,故近几年来胺碘酮逐渐成为临床医生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首选用药。

猜你喜欢

室性心律失常胺碘酮
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采用胺碘酮急诊抢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胺碘酮在室性心动过速中的疗效及其对心率震荡的影响研究
盐酸胺碘酮辅助治疗对小儿心律失常的疗效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冠心病心律不齐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观察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胺碘酮可能会导致手抖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治疗的疗效探析
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