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素质教育之东风 扬特长培养之风帆
2009-09-18丁国荣杨玉林
丁国荣 杨玉林
[摘 要]素质教育要求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我国教育正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特长越突出,创造力越强,就越可能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因此,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处理好基础素质与特长培养的关系,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因势利导地培养特长生。本文从分析当前中学艺体特长生的现状入手,研究了中学艺体特长生成长的要素及培养规律,并探讨了特长生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素质教育 特长生 个性发展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出:普通高中的任务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方案提出,高中课程要“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也意味着我国教育在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突出个性,突出特长,使学生获得充分的发展,成长为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在沉旧的应试教育下,学生的个性被压抑了很久。中国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百多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中国教育忽视个性发展的主要历史根源。有相当多的学生家长认为,只有学“大文大理”才是正统的、有出息的,而发展艺体特长则属于不务“正业”。现在的素质教育改革为特长生提供了“平反”的契机,也为特长生的培养事业带来了缕缕春风,为学生压抑了很久的兴趣、爱好和个性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良机。因此,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重视特长生的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发展特长不仅是个人充分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快速发展的必需。教育家吕型伟说:“一个人什么都好,那肯定是冒不了尖的。实施个性教育,就是要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有的在这方面成功,有的在那方面成功。”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要消除每个学生的差异性、独特性,而是要使其个性最充分、最完善地显露出来。因为一个进步的、有生气的社会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千人一面”,一样的思想,一样的行动,而是在以各自的独特性和创造性来为社会服务,从而构成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特长生一般是指掌握了一门专长的学生,如有的会乐器、有的会书法、有的会体育竞技等。一般来说,特长生由于有一定的专长,从而有更多的展示技能的机会,比较受教师和同学的关注,也有一定的表现欲。因此,要使特长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充分展示其特长,笔者认为在教育他们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依靠科学的理论,确立坚定的素质教育观。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曾提出过多元智能理论,成为世界许多国家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其主要内容是:人类至少存在七种以上的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字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每一种智能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并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教育的作用就是开发每个人身上的这七种智能。但是每个人又有各自擅长的方面,以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地方。这种理论为教师评价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即不能说谁更聪明,而只能说他们各自在哪个方面更擅长。
真正的教育应该让受教育者成为最好的自己,而不应该让所有人都成为一个模子印出来的“标准人”。研究人员发现:特长越突出,创造力越强,就越可能出类拔萃;而如果没有特长,没有创造性,就很难成为人才。强调特长就是基于对独特性的尊重,即对学生个体的主体性与创造性的尊重。反之,就会压制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之个性被消解,使其创造力归于毁灭。
2.关注学生的兴趣,因势利导。培养特长生应顺其自然,尊重其兴趣、爱好。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如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其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或聘请专业人士予以指导,帮助特长生更好地发展,为将来成为专业人才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学校和教师也不能对尚无特长的学生横加干涉,刻意让他们发展某一方面的特长,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应通过教学和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从而挖掘他们的潜力。
3.营造氛围,为特长生培养创造条件。学校要为培养学生的特长发展创造各种条件:多样化的学习科目造就了各科的爱好者;课外科技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兴趣;体育活动与各类体育竞赛使体育尖子大显身手;丰富的文娱活动使有文艺才能的学生脱颖而出。总之,丰富多彩的活动,既能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又能调适特长生的心理状态,启发灵感。此外,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有各方面特长的学生提供了表现和发展聪明才智的舞台,使他们得以健康发展。
4.健全学生的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看待特长生。教育者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还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重视他们的差异,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变化,并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强调通过反馈来促进学生改进,促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以提高。对于学习成绩差的特长生,教师则应该用多把尺子来加以衡量,使他们能够抬起头来走路,挺起胸来做人,进而以其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以特长带动其全面发展。
5.特长发展与全面发展双管其下。全面发展与特长发展是一个辩证的关系:特长的发展是全面发展的核心,全面发展则是特长发展的基础,没有全面发展的特长就可能是畸形发展。基础素质是特长生得以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基础素质厚实、宽广,发展就有后劲;基础素质越好,发展的前景就越广阔。因此,要注意引导特长生正确看待自己的特长,要打好基础,而不能片面发展。决不能有了特长而丢了基础,或强调基础而丢了特长。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发展自己的特长。
总之,特长生的培养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不懈地努力和积极地探索,只要看到了素质教育改革的成效,就看到了明天和希望。笔者真心地希望特长培养工作能够乘着素质教育之东风,扬起生命之风帆!
参考文献:
[1]吴志宏等.多元智能理论、方法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