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2009-09-18辛勤张丽君
辛 勤 张丽君
近几年,我国西部地区农村金融经济发展和金融服务水平均大幅度提高,在促进农业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应引起重视的是,当前农村金融如何解决为“三农”服务的问题,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面对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三农”对金融需求的内涵在不断扩大,尤其是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对农村金融提出了新的要求。诸多不利因素,成为制约“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当前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
(一)2000年以来,西部地区工、农、中、建等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网点大幅度减少,农业发展银行业务单一,形成了无法聚集足够资金投入支持“三农”发展项目
农村信用社也由于受历史包袱重、资产质量差、金融服务手段落后等因素制约。造成一社难支“三农”的现象。加之,农村金融保险的缺失,民间借贷不正当行为的存在以及受国家信贷规模限制等,这些因素综合导致了新型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着制度性供给不足等问题。据资料显示。西部地区正规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仅占农村资金需求的15%左右,中小企业信贷需求满足率仅为22%左右,在农村信用社获取小额贷款、联保贷款等信贷支持的农户总数仅占西部地区农户总数的50.8%。
(二)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户贷款难的问题一直是困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此外,由于农村信用社资金本身匮乏,加之历年来不良贷款的增加,严重制约了农村信用社的贷款规模及其对农村经济发展必要的资金支持。
(三)西部地区近几年虽然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产业结构做了较大调整,但农牧产业仍占相当大的比重
农业自然灾害,加之生产经营由传统型向现代开放型转轨过程中,存在固有的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
二、西部地区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的成因
(一)在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后,各国有商业银行纷纷调整经营战略,不约而同地大量撤并农村地区和分支机构与营业网点,并逐步向城市收缩上收贷款权限,从而降低其营业费用支出,使其基层机构单纯沦为“吸存机”
以农业银行为例,在其它国有商业银行撤出农村金融市场后,乡镇一级设立的网点也在收缩。据统计,西部地区涉农金融机构对农业的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例由48.3%下降到31.2%,平均每年下降5个百分点以上。
(二)农业发展银行成立的初衷是接管农业银行原有的政策性业务,为农副产品收购、农业基本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提供信贷支持,以此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但从成立至今,农业发展银行仅仅承担了收购信贷支持的责任,对后两者却无力顾及。
(三)从西部地区农村信用合作金融现状和作用来看,面对金融网,最收缩、政策性金融扶持缺位,仅靠农村信用社一家难以独力支撑“三农”经济发展
(四)目前,农村经济正在从传统的封闭型农业向现代化的开发型农业转化过渡
在这一过程中,源于自然灾害和市场环境的双重风险,构成威胁现代化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是“三农”问题不容回避前提。而农业保险可以有效地稳定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经营者的收益保障程度,也有利于为潜在的农业投资提供风险保障,降低固有的风险预期,便于其获得信贷资金支持。就西部地区而言,由于农业保险所固有的赔付率高、回报率低等问题,近两年来农业保险业务日趋萎缩。严重制约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增长的进程。
(五)农业经济发展靠的是资金支持,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套对资金需求投入加大
由于从农村金融机构无法足额满足农户和中小企业所需的资金支持,加之履行贷款手续复杂,造成民间借贷行为非常活跃。民间借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资金供求紧张的状况,但其高息放贷不仅加重了农民的负担,而且扰乱了农村金融秩序,进而造成农村金融机构吸存难的局面。
三、对未来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展望
(一)应建立“政府主导、民间参与”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使西部地区农业政策性金融带有互助合作性质,更贴近农户更好地发挥支农作用
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要积极拓展业务范围:首先,其重点在原有的支持农副产品收购的基础上,转向支持农产品的专业化、现代化、产业化生产,并延伸到相关农产品的加工与进出口业务:其次。要承担起农业基本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贷款等业务,更加集中、统一、高效地运用农业资金支持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
(二)根据西部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实际
首先关键的是产权制度改革要彻底其次是在政策上给予农村信用社更大的支持,在税收上应得到比商业银行更优惠的待遇:在利率方面应有相对于商业银行更大的浮动空间,使资金真正用于农民致富和农业发展上。再次是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力度,促进、引导其更新理念、规范行为、提升服务水平。既有利于促进其业务进一步开展,又有效支持农村经济基础建设,还可以惠及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