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孔繁森:一腔热血洒高原

2009-09-17

高中生·青春励志 2009年9期
关键词:孔繁森抗灾牧民

佚 名

孔繁森,1944年出生于山东聊城。1979年,时任中共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申请到西藏工作。1993年,孔繁森进藏工作期满,但他要求继续留在西藏,担任阿里地委书记。1994年11月29日,他在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遭遇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

阿里地处西藏西北。平均海拔4500米,气温长年在零摄氏度以下,最低温度达零下40摄氏度,每年有一半的时间刮着7至8级大风,被当地人称作“西藏的西藏”。

一般人刚到阿里得先休息两周,等适应了气候后,才能从事剧烈的运动。但孔繁森到阿里后第4天就开始工作了,带领阿里的干部群众参加植树造林义务劳动,一干就是一个星期。

紧接着,孔繁森带领工作组下乡开展调查研究。在两个月时间里,全地区106个乡,他跑了98个。要知道阿里地区政府离最近的县城也有200多公里,远的则有900多公里。这98个乡他至少跑了20000多公里。因此,阿里的很多牧民都认识了他。

1994年初,一场罕见的暴风雪席卷了阿里,漫天飞舞的大雪吞没了农田、牧场和村庄。凛冽的寒风,把各县受灾的消息直吹到阿里地区政府所在地狮泉河。

“立即行动起来,到灾区和群众中去,组织抗灾,重建家园!”在孔繁森的号召和带领下,地委、行署迅速组织了10多个工作组分赴各灾区。

厚厚的积雪淹没了道路,当地干部和群众就用铁锹挖,用汽车轧,大家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尽快赶到灾区,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给急需救助的藏族同胞。

孔繁森早年在部队医院当过卫生员,粗通医术。在抗灾过程中。他随身携带一只小药箱,里面装满了他自掏腰包买的各种药品,在走村串户、慰问受灾群众的过程中。他随时为冻伤的牧民们疗伤看病。

海拔5 700米的曲仓乡,被称作“生命禁区”。在这里,孔繁森挨家挨户地走访灾民,分发救济粮和救济款。风雪中,他高声地鼓励大家:“有党和政府在,再大的困难也压不垮我们。我们一定能挺过去!”接着,他又和当地干部一起逐一解决了受灾牧民的搬迁、转场及资金、口粮等问题。

孔繁森有句话在当地干部和群众中广为流传:“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有一次,有位70多岁的藏族老人肺病发作,生命危在旦夕。当时,没有其他医疗器械可用,孔繁森立即将听诊器的胶管剪断后伸进老人嘴里,对着胶管将卡在老人喉咙里的痰一口一口地吸了出来。孔繁森的举动让在场的藏族干部惊呆了,他们站在那里半天不知该说什么。

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塔城遭遇车祸,以身殉职。在整理孔繁森的遗物时,人们发现了3样东西:8.6元钱、一个旧收音机和4张稿纸——他去世前10天在赴新疆塔城的途中拟就的《关于阿里发展的12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的草稿。这就是孔繁森留下的少得可怜却又价值连城的全部遗产。

苍天无语,大地哽咽,穿着带补丁的衣服,孔繁森永远地离开了他热爱并倾洒了毕生心血的雪域高原,也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猜你喜欢

孔繁森抗灾牧民
“党员抗灾队”活跃田头地边
孔繁森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对牧民的影响探析
商人买马
印尼海啸已致数百人死亡
纪录片《好人好官孔繁森》首映
五河县稻茬麦生产制约因素及抗灾高产栽培技术
各级青联组织积极防汛抗灾
张忠艳《孔繁森》教学片段与评析
孔繁森:一腔热血洒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