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耗高效”的语文教学导入设计
2009-09-16王兴荣
王兴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课的导入语虽然都很简短,一般不过三五分钟,但却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新颖有趣,引人入胜的导入,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把学生引入到知识海洋,创造出和谐的课堂气氛。
因此,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就要注意讲究课堂导入艺术。笔者的课堂导入设计一般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激趣导入的方法
有效的激趣方法我认为主要有导入诱趣、设疑激趣、活动调趣等三种方法非常适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运用。选进初中语文课本的文学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尤为重要,一个新颖别致的题目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每每学生拿到散发着油墨清香的语文课本时,那些生动风趣的文章常常是学生流连阅读的对象。老师如果能抓住学生的兴趣所在,因势利导,便可在课堂中事半功倍,取得明显收效。比如教学《口技》时一开始就让学生表演鸟叫,也许就有同学会自告奋勇地仿火车声,仿马蹄声等等,也许有人会联想到洛桑的表演,说他的大鼓、小鼓、大号、小号能一起发出。这时授课者可以就势引导说洛桑不过三五种声音同时模拟而已,明朝林嗣环写的《口技》中的奇人更妙,能几十种,几百种声音一起发出,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当然,不管使用哪一种方法,只要能刺激起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行。
二、激情导入的方法
所谓激情导入,就是指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描摹一幅图景、一种情感和一种意境,进而使学生深受感染,激情澎湃,情绪昂扬。因为激情导入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引发学生的感情共鸣,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与背诵能力。当然,我们老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关的课文,像这种导入更适合于散文和诗文,请同学上台作激情朗诵,把学生引入到散文或诗文的美妙意境中去,以此引入语文教学。如在教学《大道之行也》时,可采取下列方法: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请同学上台朗诵)“……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中对理想社会的描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美丽的世外桃源,今天让我们来看看在陶渊明之前的文人对理想社会的描述吧,这就是《大道之行也》。这样一来,让学生从课堂的第一分钟开始,就洋溢在一种祥和而宁静的氛围中,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三、激思导入的方法
我们老师可根据教材特点及课文教学内容,经过精心假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辨,造成对问题认识的冲突。这样,一方面激活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同时又活跃课堂气氛。从一开始就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使学生的大脑思维始终处于亢奋状态。例如学习九年级文言文《愚公移山》,上课伊始,我就抛出两个问题:①在你前进的道路上,一个垮塌下来的大石头挡住去路,你是想办法搬掉大石头,还是绕路行走?②假如你居住在半山腰,前面有大山挡住了你的视线和出路,你是选择挖掉屋前的大山,还是选择搬家?大家热烈地讨论这个问题,发表针锋相对的看法。这时我就乘势而入:让我们来看看古人的做法——《愚公移山》。
在课堂导语中有意识地提出疑问,制造某种悬念,以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愿望,从而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这样使学生对课文有了兴趣,对过程探讨充满热情,对解疑结果有信心,学习主动性自然会大大提高。疑问让学生有了探究欲望,这种疑问会让学生集中思维和注意力,教师加以引导,学生沿着线索积极思考从而找到答案。俗话说“有疑则思,进而解疑”这个过程会让学生充分体验“梦里寻她千百度”的执著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久而久之会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需要注意的是,我在这里说的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性,并不等于说,我们的每堂课必须有吸引学生的导入方法,提高导入的有效性,而是要我们根据不同的课文类型,不同的单元要求,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创造出形式多样的导入方法和有效途径,做到“会导”、“善导”,用有机的课堂“导入”作为烘托和前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出课堂的良好学习气氛,发挥导入的最佳效果。当然,“教无定法”,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充满着智慧的劳动,教师只有按需所用,合理选用,宁缺毋滥,才能用对“导入”,用好“导入”,才能不让“导入”出现“无效性”。
(责编 覃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