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09-09-16郭正容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5期
关键词:图形事物创新能力

郭正容

在优化语文教学的同时,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式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一、开放式教学

教师在教学时,不给学生一定的模式,不束缚学生的手脚,给予他们思维自由翱翔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去主动探究和获取知识。例如:学生练习写一个人时,教师不必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去如何写一个人,而是让学生对所写的人学会仔细观察,动手描写,再把各种感观获取的信息,通过大脑思维,进行处理加工,各自得出不同的方法。可以用外貌描写这种方法,也可以用行动描写(即动作描写)、心里描写和语言描写等方法,还可以把几种描写方法综合起来训练,写一个人。这样让学生有一个自由想象发展的空间,不受教师固定模式的限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常规挑战的疑问式

疑问是一种可贵的思维品质,“没有对常规的挑战就没有创造。而对常规挑战的第一步就是发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怀疑,敢于提出不同看法,哪怕是近乎于荒谬的问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敢于怀疑、学会质疑。在《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中有这样一个问题:

从下列四种图形中,找出一个性质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来。

教师教学时,特别强调:“对于上面这个问题,要是你选择的图形A正确,选择的图形B正确,选择的图形C正确,选择的图形D也没有错。”这就引起了学生的质疑:为什么形状都不同、面积都不等的圆形、三角形、不规则图形、扇形,选择任意一个答案都正确呢?由此也导出本篇课文的主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只要你能说出理由就可。教师应紧紧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鼓励、支持学生敢于怀疑,使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

三、体现学生自我的讨论式

当学生怀疑或对问题有不同看法时,教师不必样样都来解惑,说出固定的答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析、甚至辩论,让他们各抒己见、互相争论,或组织辩论,用各自的道理说服对方,让正确的结论越辩越明,水落石出,不仅可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又能体现学生的自我价值。如上面所提到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为什么选择四种答案都正确?就可以通过学生的辩论,让学生明白“由于看图形的角度不同”。因为图形B是唯一一个仅由直线结成的图形,C是非对称图形,A是唯一没有角的图形,D是唯一一个由直线与曲线构成的图形。故选择四种答案都正确,这正如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正确答案只有一个。

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新的基础,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尽可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途径去思考和解答问题,思路要宽、方法要活,不要局限于一定的格局,不要受已有模式的禁锢,不要造成比照式的线性思维,而应培养开放式的发散思维。不满足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然而,寻求第三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途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如要求学生完成这样一道题:

从下列四个人物中,选出一个不同于其他三个人物来,并说出自己的理由。A.孔令辉,B.王治郅,C.孙雯,D.蔡振华。如果学生任意选出其中一个都正确,并能说明选出一个不同于其他三个人物的理由,这样就使学生的思路不局限于只从某一方面思考,也知道还可以从多方面去考虑。

总之,除了以上方式以外,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每个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根据自己的特点去探索“创新教育”的路子,形成自己的特色。但最关键的是要学生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索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他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让学生做到这些,就会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

(责编 李 晔)

猜你喜欢

图形事物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单独中的洞见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图形配对
春天来啦(2则)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