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型的师生关系
2009-09-16毕艳秋
毕艳秋
学校教育对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是非常关键的,而小学阶段又是学生心理、生理发育的最重要时期,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初步形成的时期。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但由于师生关系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教育现实中,始终存在一种森严的等级关系,师生间缺少必要的沟通。为此,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必须有所改变,共建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师生关系是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师生间缺乏广泛的、深入的情感交流和精神、道德、人格等方面的交流,学生只能被动地服从教师的权威,是一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也是不完整的教育。在这种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听话服从、毫无个性、缺乏创造性的片面发展的人。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把学生作为一个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人,在一种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平等交往中,与学生在知识、精神、人格等各方面展开全面真诚并且迁移到他的同伴关系的交流与对话、交互与融合,从而使学生获得积极的生活体验和生活态度,进而影响整个人生。实际上,师生关系也是一种生活关系。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为此,这种平等、民主、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就成为努力的方向。
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学生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和基础。爱的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一种无形的力量。学生离开父母的怀抱来到陌生的学校,大部分时间和教师在一起。他们需要教师的亲近、关心,渴望教师的帮助和爱护。生活中教师为学生创造和睦、宽松的环境,学生才会信任教师,把教师当作朋友。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只有真诚地爱护每一个学生,无微不至地关心每个学生,才能使其“亲其师,信其道”。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小到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关切的问候,大到一次鼓励的谈话,都能成为学生前进的很大动力。无论是遇到学习上还是生活上的困难,笔者都会给予学生帮助,这也使他们乐于把心里的困难和想法告诉教师。每天放学时,笔者总忘不了嘱咐一句:“路上小心,赶快回家,别让妈妈担心。”对于在学校吃饭的学生说上几句:“吃饱了吗?饭菜可口吗?”使学生感到教师像自己的妈妈一样可亲,真正扮演好“管如严父,爱如慈母,亲如朋友”的三重角色,做到以心换心,以诚对诚。
尊重学生
尊重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保障。尊重是互相的,如果教师不尊重学生,又怎能让学生尊重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一位教育家在论述教育的功能时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当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启发和鼓励,充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和自觉性,使学生感到自己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人。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每个学生都爱听表扬和鼓励,教师师在深知这一点的同时要给他们更多的宽容和鼓励,平等地对待他们。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充满对学生的理解、尊重和感染,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一句“我相信你一定能成功”,会激起学生的自强因素,学生会将努力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把教师给予的尊重化为自己积极向上的动力。
理解学生
理解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理解是建立师生感情的基础,是积极行动的先导。只有理解学生,才能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因材施教;只有理解学生,才能帮助学生找出犯错误的原因,使其接受教育;只有理解学生,才能心平气和地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师生关系的一些裂痕,往往是由于一些不理解造成的,学生和教师在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上有很大差异。这在笔者自身是有所体会的。无论什么事情,学生不理解,教师硬让去做,总不会产生好的效果。教育的实践让笔者明白:只有当学习成为学生的情感需要时,学生才能走进彼此丰富多彩的世界,去体验、去理解、去发现,并主动进行心灵的沟通、精神的沟通;只有这种和谐的师生交往状态,才能使理解在师生间得以实现。
总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以博大的爱心、关心呵护每一个学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用温暖的爱把阳光射进每一个孩子的心田。尊重、理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以童心和那些心清如水的孩子交朋友,走进他们的世界,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怀德镇第一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