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溢出的企业集群持续竞争优势的内在机理
2009-09-16陈静李从东
陈 静 李从东
摘要:企业集群如何获取持续竞争优势是其发展中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文章从内部和外部知识溢出的角度,分析了企业集群知识溢出的内涵,概述了企业集群知识溢出的效应及其路径,最后从人员流动、知识吸收能力、竞合机制三个方面分析了知识溢出促使企业集群形成持续竞争优势的内在机理。
关键词:企业集群;知识溢出;竞争优势
企业集群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显突出,是当代世界经济与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关于企业集群。早在20世纪初马歇尔就用外部经济理论解释企业的集聚现象,韦伯则以集聚经济理论论证工业区位的选择,但直到以波特为代表的新竞争经济理论出现。才正式给出了企业集群的定义。波特(1998)认为,企业集群是在某一特定区域内互相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美国的硅谷、日本的筑波、印度的班加罗尔软件园、台湾新竹科技园等成功范例已充分说明企业集群是增强一个国家或地区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集群在演进的过程中内生的引发一些矛盾如拥挤效应和恶性竞争等会抵消集群的固有优势,另外来自外部的因素如技术不连续性和市场需求变化也会对集群的发展及生存构成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仅仅依靠集群组织的静态经济性优势已不足以抵御集群发展所面临的威胁。因此,如何通过集群的知识溢出而提高集群企业的竞争力就成为企业集群发展所面临的关键性问题。
一、企业集群的定义及特征
关于企业集群的定义,目前理论界还没有统一的认识。Becattini认为企业集群是在某一特定产业形成相互联系的公司与机构在地理位置上的聚集。Schmitz认为企业集群是企业的地理和部门集中,集群能使企业获得单个企业无法获得的收益,这种收益来自集体效率。Simmie和Sennett认为集群是大量相互联系的产业或公司,他们具有高度的合作,尤其是通过供应链进行合作、并且在相同的市场条件下运作。我国学者王缉慈在《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一书中认为企业集群是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机构,他们同处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联系在一起。符正平认为企业集群是指经营同一行业的大量企业在地理空间上聚集在一起,企业集群有地理接近的要求,把地理接近作为企业集群的关键特征符合发展中国家企业集群的实际情况,
以上对企业集群的认识尽管有所差别,但是反映了企业集群所具有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1)地理上的聚集性。从地域分布上看,集群发生在特定的地理区域。地理的接近性可以使集群的生产率和创新效益进一步放大,有助于交易成本的降低、信息的创造和流动,以及感知同行竞争的压力。(2)社会信任性。集群内有共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制度环境以及不可替代的社会资本。在集群内,集群运行的基础很大程度上是“信任和承诺”等人文因素,这些因素是维持集群企业长期关系的纽带。使集群在面对外来竞争时,拥有独特的竞争优势。(3)产业关联性。从产业性质上看,具有同质性和关联性。集群内企业从事相同、相似和辅助性的经济活动。(4)分工专业化。集群内企业通过纵向专业化分工和横向的经济协作实现灵活专业化的生产和经营活动。(5)集体效率性。群内企业由于不作为,仅仅因为在企业集群发展中而获得的利益,是一种消极的集体效率。群内企业和其他企业进行潜在的或显在的合作得到的利益,是一种积极的集体效率。
二、企业集群知识溢出的内涵
Griliches把知识溢出定义为从事类似的事情(即模仿创新)并从其他的研究(被模仿的创新研究)中得到更多的收益。由于知识的应用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特征,对规模经济利益的追逐,会导致相关或相同的企业尤其是独立持续创新能力不强的中小企业的集聚。通常情况下,在企业集群里单个企业通过创新和开发所获得的包括产品生产技术、产品款式、花样以及产品的市场信息和管理方法等新知识会或多或少的外溢出去逐渐为更多的企业所共享,进而成为整个企业集群的公共知识。这类知识的溢出是企业空间距离的函数,因为往往只有在空间上集聚于集群内的企业,才有可能获得这种溢出知识,而一旦离开这个群体,获得这种知识的可能性往往就会迅速丧失。
根据知识溢出源所处的地理范围的不同,集群知识溢出可分为内部知识溢出和外部知识溢出两种形式。集群内部知识溢出是指在集群所在地域范围内,集群组织内部某一企业或机构通过创新和开发所获得的包括产品生产的技术、工艺、产品的市场信息、产地的品牌、企业的管理方式等新知识,很大部分外溢出去,成为整个集群成员共享的公共知识。集群外部知识溢出是指集群所在地域范围之外的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及其他中介服务机构等,向集群内企业提供知识、信息、技术溢出源。
三、企业集群知识溢出的效应
知识溢出是知识的非自愿性扩散,是经济外部性的一种表现。企业集群的知识溢出能够推动内部成员企业的技术创新,使个体及群体的竞争力都得到提升。
1,降低成本,提高创新效率。集群内垂直联系的企业、水平竞争的企业、中介机构、教育与研究部门等在地理上的集中,不仅有利于高度专业化的技能和知识的累积效应,为企业提供创新的重要来源以及所需要的物质基础,而且由于沟通的便捷性,使学习途径更加方便。企业集群的知识溢出加速技术在各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创新,整个群体的生产建立在不断更新的技术体系上。生产效率持续提高。产品性能持续改进,生产组织方法更加有效。各类人员从集群的知识溢出中学会更有效的工作方法。因此,集群环境加速了企业间的知识溢出,使群内企业能低成本的获取溢出知识,从而降低企业获取创新资源的成本与创新的不确定性,提高企业的创新产出。
2,形成学习网络,提高知识积累水平。处于集群内的众多企业存在很多的共同需求。为了能够使自身的技术与竞争者既趋同又保持一定差异。各企业在竞争的压力下,会通过各种途径向对方学习和搜索相关技术信息。进而形成高效知识交流渠道和交错的学习网络,进而推动整个集群内浓厚学习氛围的树立。集群内企业可利用集群优势,同区域内的产学研机构组成联合体,参加行业协会和地方经济组织,大量的专业信息通过个人关系、各种社区联系、人员流动等进行交流,节省了研发和交易成本。新知识的利用速度大大加快,利用效率也大大提高。同时集群内相关行为主体的非正式交流网络的形成,也提升了集群内成员企业间知识的共享水平。集群内这种基于知识溢出的知识积累机制的存在,使集群能够创造出独特的知识,通过知识溢出机制转化为集群水平的共享知识。从而不断提高集群整体的知识积累水平。
3,激活默会性知识,形成独特竞争优势。集群内部的默会性知识包括具有成员企业自身特性的默会知识和具有集群特性的默会知识。默会性知识一般难以模仿与吸收,集群内部成员企业间的同一产业基础、相互作用、相互
依赖以及共同利益使得他们具有理解这些默会性知识的基础。这种基于交互作用和非贸易相互依赖性的集群水平的系统知识的形成,不仅使集群内企业间的默会性知识溢出变得容易,而且还提高了群内企业对其他企业的默会性知识的理解与吸收能力。默会性知识是形成企业创新、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激活企业和集群的默会性知识,有助于企业和集群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四、基于知识溢出的企业集群持续竞争优势的内在机理
企业集群网络包括内部核心网络和辅助网络,及由外部支持要素构成的外部网络等三个子系统。核心网络和辅助网络两个子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三个子系统之间的知识互动,构成了企业集群知识溢出的三个层次:核心网络各成员企业之间的知识溢出、集群辅助网络向集群核心网络的知识溢出、外部网络向集群内企业的知识溢出。
核心网络的知识溢出分成两种情况:水平方向的知识溢出和垂直方向的知识溢出。水平方向的知识溢出发生在集群内生产相似产品并且具有竞争关系的企业之间,在集群形成的早期阶段,水平方向的知识转移扮演重要的角色。垂直方向的知识转移发生在通过供应网络联系在一起的集群企业之间,这些企业由于具有相互补充的资源而形成服务和物料的输入一输出关系。专业化的分工和相互之间的物料交换、协调、合作促进了新知识的产生。不同于水平方向的知识转移,在垂直方向的知识转移中企业之间的相互信任而不是相互竞争成为创造新知识的最重要的推动因素。
集群辅助网络向核心网络知识溢出的过程,通过集群内中介服务机构、大学、研究机构和政府研究部门向核心成员提供技术知识和信息支持的方式实现。集群内的中介机构主要指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服务性组织机构,如行业协会、商会、创业中心(孵化器)、金融机构以及其他信息或技术服务中心等。他们主要负责集群整体创新网络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必需的协调活动以及特定企业活动。大学、研究机构和政府研究部门主要从事知识创造、人才培养、提供管理和技术服务。
外部网络向集群的知识溢出主要来自于集群之外的知识支持。外部网络向核心网络的知识流入也可能通过辅助网络的中间传递实现。集群中具有较高知识积累水平与技术能力的企业或机构代理商(通常称为“技术守门人”)自身吸收知识的能力及其与集群内其他行为主体之间的交互作用,决定了集群内外组织间的知识溢出效应。
企业集群竞争优势的长期保持有赖于知识溢出机制的有效运转。在企业集群中,知识溢出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促使竞争优势的实现。
第一,集群内部成员企业间有稳定的一定比例的人员流动有利于知识溢出。知识溢出有显性溢出和隐性溢出之分,有些知识可以同时通过显性和隐性两种方式溢出,但某些特别的知识只能通过隐性方式溢出。知识的隐性溢出在一些非常规和高端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领域占据主要地位。而知识的隐性溢出必须借助相关人员的流动及交流才能实现。人员在企业之间流动促进了知识在成员企业间的扩散,而且外部人员流入为外部知识传人及其与集群创新系统内部原有知识的重新组织提供了可能。
第二,知识吸收能力对于知识溢出向竞争优势的转化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知识溢出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知识只有经过接受者的学习、理解。才能真正转化为接受者自己的知识。知识的路径依赖性决定了知识的溢出必须以一定的知识基础为前提条件。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工作人员主要从事知识的生产,较少涉及知识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这使得他们所生产出来的一部分知识偏重于理论而轻于实际应用,需要企业进行一定的消化吸收和改进后才能在实际生产中发挥效用。集群企业在生产实践活动中积累的知识存量丰富,学习能力越强,知识流动的成本越低,知识的使用规模就越大,反之亦然。这种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偏差会影响企业和研究机构合作的信心,影响企业集群的整体竞争优势。
第三,企业集群内部的竞合机制促使知识的流动,形成集群的竞争优势。处于企业集群内的众多企业存在很多的共同需求,如人才需求、基础设施需求、能源需求以及社会治安需求等多种需求。另外他们之间可能还要面对共同市场或重叠市场,这就导致集群内的企业既争资源又争市场的两大奇特现象。但是在当前不断出现的技术创新过程中,没有一家企业能够独立地完成所有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企业之间必须合作;同时,企业要应付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也必须与其它企业结成网络,共同解决问题。与竞争的同行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分享本行业的知识与信息,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十分必要的。集群内部的企业和机构,通过价值链相互衔接,共同合作,集中在特定的地理空间,形成一个有机的群体。这些企业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彼此间形成一种互动性的关联,由这种互动形成的竞争压力使知识溢出具有高效性,由此带来一系列的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的加快。最终使集群获得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