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耄耋院士爱金庸

2009-09-15勉旃斋居士

博客天下 2009年20期
关键词:徐老特务院士

■文/勉旃斋居士

耄耋院士爱金庸

■文/勉旃斋居士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9474490100dhbz.html

所有和徐光宪院士打过交道的人都会从他那充满睿智的言谈和平易近人的处事中,阅读到一种智者的风范和幽默,就如季羡林对他的评价—桃李满天下,师德传四方。

国家大事

1月9日,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今年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是两位年逾八旬的老院士:王忠诚和徐光宪。

王忠诚是中国工程院院士,1950年毕业于北大医学院,现任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北京天坛医院名誉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他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神经外科专家,也是我国神经外科的开拓者之一。徐光宪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的化学家和教育家,1951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他创建了北大稀土化学研究中心和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曾任亚洲化学联合会主席、中国化学会理事长等。

人民记忆

在88岁这样一个高龄得到象征中国科学技术领域最高成就的褒奖,我们除了对这位矍铄老人深感钦佩之外,也很好奇于老人长寿的秘诀。徐光宪的答案是:心情开朗,饮食清淡,适当运动和学习健康常识。

“幸福是一种相对的感觉,关键看你选取的原点在哪里。只要寻找到属于你的幸福原点,你就能寻觅到幸福的坐标。凡事乐观一点,人就会感到幸福。”这是徐光宪对幸福的定义,也是他的人生哲学。

乐观的人生哲学给徐光宪带来了长寿,也造就了他坚韧的性格。文革时期,在江西“五七”干校的徐光宪曾经被隔离,当时他被安排在学生宿舍楼二楼的一间屋子里,四张床铺,除了他之外还有3个人,他们都是红卫兵,负责24小时监视徐光宪,晚上连电灯都不关。白天,徐光宪得“交代问题”,一直持续到深夜。徐老干脆连棉袄都不脱就呼呼入睡。负责监视他的红卫兵问他:“你问题这么大,还能睡得着?”他的回答是:“我相信党,党的伟大在于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纠正错误。”

回望老人的一生,从早年的艰苦求学开始,无论经历多么艰难的境遇,他始终抱着乐观的态度淡然以对。在“串级萃取理论”遭遇质疑的时候,老人用实验数据和实践回驳了质疑;在文革时期被冠以“特务”之名时,他选择了坚守“历史会还我清白”的信念;在与一生最爱的人分别后不久,他振作精神继续投身科研和教学。

对于金钱,徐光宪也有着自己的原则—钱少的时候,金钱很重要;钱够的时候,再多也没有用。在2008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徐光宪获得了500万元的奖金,按照规定,其中的50万元由他自由支配。但他没有留下这笔钱,而是全额捐给了实验室。其实,在过往的岁月里,他不止一次地把自己的奖金、稿费拿出来帮助别人,最后留给自己的,总是很少。

不仅仅是他的学生和同事,所有和徐光宪打过交道的人都会从他那充满睿智的言谈和平易近人的处事中阅读到一种智者的风范和幽默,就如国学大师季羡林对徐老的评价—桃李满天下,师德传四方。

1989年除夕,黎健(徐光宪的学生)夫妇无法回老家过年,只好挤在北大西北角的一间小屋里,没有年夜饭。小两口望着年仅一岁却不幸患上脑瘫的孩子,在悲苦和无奈中熬过了一个通宵。初一早晨,天还没有大亮,黎健突然听见楼道中有人喊他的名字。他匆匆披上衣服,打开门一看,发现老师徐光宪竟站在门口。原来,徐光宪心里一直牵挂着他们小两口,于是趁早晨拜年的人还没来,他让夫人高小霞烹了烧鸡和八宝饭放在保暖饭盒里,骑着自行车亲自送到了黎健夫妇住的地方。在昏暗的楼道里,不知道黎健房门号的徐光宪只好一层楼一层楼地喊:“黎健,黎健 ”这才找到他们家。徐光宪临走时还从兜里掏出400元钱塞给黎健。此时,夫妇俩的眼眶中早已噙满了泪水。

在文革中,徐光宪吃了很多苦。当时的工宣队一直要他承认自己是美国特务,理由是他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时,该校校长是艾森豪威尔。徐先生坚决否认自己是美国特务,他只承认自己执行了修正主义教育路线。不料,有一天工宣队在批斗时拿出一份材料(高小霞被迫写的一份揭发丈夫是“特务”的材料),要徐光宪交代。徐光宪认出材料上是高小霞的笔迹,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一段对白:

工宣队:“徐光宪,你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这下无话可说了吧!快说,你是不是美国特务?”

徐:“是美国特务。”

工宣队:“是不是中央情报局的?”

徐:“是。”

工宣队:“我们早掌握你的材料了,你是中央情报局的战略情报特务。快说,他们要你搞什么情报?”

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

徐:“他们说,‘你一般的情报不用去搞,只要回去执行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就行了’。”

审问者一时语塞,旁边的教师互递眼色,暗笑不止。徐先生回国是1951年,那时哪有什么“修正主义教育路线”,这是在逆境下大师特有的黑色幽默。

徐光宪家的衣柜里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很多衣服的袖口、领口常有磨损的痕迹。但上世纪80年代,他和夫人高小霞常常会拿出2000元、4000元不等的“巨款”,帮助家境贫困的学生。

今年1月9日颁奖那一天,一生简朴的徐光宪特意穿上了新衣服,这几件衣服还是他的女儿徐放从美国回来后,特意为他添置的。他原本打算穿一件上个世纪80年代的衣服参加颁奖大会。女儿徐放跟父亲怄气道:“不过几百元,干吗这么省啊?”徐老心疼得紧,与她拌嘴:“别买了,这么贵!”但老人最终还是被女儿说服了。

“他就是对别人太好了!”后来徐放这样评价自己的父亲。

在北大教书的岁月里,徐光宪上课从未迟到过;在80岁的高龄,他还要亲自动手准备讲课的幻灯片,而不用任何人代劳;不论是编教材的稿费还是科技奖励所获得的奖金,他都捐了出来,帮助最需要帮助的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

金庸

与智者、大师交谈的结果往往是:你被对方的魅力以及人格所折服,思想在碰撞中经历智慧的洗礼,心灵在交流中得到真正的净化。与徐光宪面对面,让我感受到了这位老者巨大的人格魅力: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平易近人,待人以真。这,正是师者的本色。

2009年伊始,人们纷纷整备心情开始了新的一年的奋斗。年近九旬的徐光宪却依然是“退而不休”。他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农夫,在自己所热爱的科研田里耕作着。在采访行将结束的时候,徐光宪向我们吐露了他新年的计划:他正在准备新书—《知识系统的自然分类法和新编码法》以及《创新方法学》的出版,确切的说这是两部教材,读者依旧是广大学生。在一个名人纷纷出书借以沽名钓誉的年代,徐老仍旧热衷于编写基础教材给学生们读。他说:“教材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指南。”

另外,他还有一件大事要做—给已离他而去11年的老伴儿高小霞女士过一个具有文人味儿的90岁生日。“这些都是以前高小霞留下的墨宝、相片以及文章。我准备今年给她出个纪念册。今年正好是她诞辰90周年。”徐老一边翻阅纪念册样本,一边轻声对我们说。

猜你喜欢

徐老特务院士
追思本刊前主编茆智院士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由档案史料管窥上海解放
“红雪缤纷”忆徐老
AB换数
院士速递
郭沫若巧戏特务
一块明代“特务”的牙牌
徐光耀“四不”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