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挫折教育的实施原则及措施探讨

2009-09-14

老区建设 2009年14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挫折教育

魏 俊

[提要]文章论及了挫折教育的含义、特点、实施原则及措施,提倡挫折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增强心理免疫力。

[关键词]挫折;心理素质;教育

一、挫折与挫折教育的含义

“挫折”一词,在我国古代最初是用以表明战争中的失利。在日常生活用语中,“挫折”是指挫败、阻挠、失意的意思。在心理学中,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了无法克服或自认为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阻碍,使其需要和动机无法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挫折感。从挫折本身来说,它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给人们带来痛苦和不幸,带来各种压力,甚至让人难以接受;但另一方面它又能磨炼人的意志,使人更加坚强,甚至产生一种超越自身潜力的智慧。

挫折教育是指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挫折情境,通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正确认识挫折、防范挫折、正视挫折,增强对挫折的承受力的教育。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认为,挫折教育应始终遵循正面教育而不是临床的、治疗的或医学的模式。教育的对象不是患者,而是在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任务方面需要帮助的正常人。挫折教育的任务不仅是要教育青少年具备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增强心理免疫力。

二、挫折教育的特点

(一)引导性。挫折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是在教育者的引导下进行的。学生正处在成长发育中,心理尚不成熟,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的引导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并逐步从直接引导过渡到间接引导。

(二)渗透性。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所受挫折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挫折教育不可能仅仅通过某一种形式、在某一个领域,由某些固定的人员采用某种特定的方法就能够奏效,它应该渗透在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

(三)实践性。挫折感是受挫者的主观体验,它对个体的影响是直接而又深刻的。这种体验是他人无法替代的,只有通过受教育者亲身体验才能有所裨益。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在挫折实践中去体验挫折、认识挫折、克服挫折,锻炼和提高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

(四)长期性。挫折是人生的伴侣,是人一生都不可回避的问题。学生积累挫折经验,学会应付挫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挫折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通过教师和学生长期共同的努力,才能收到实际效果,决不能急于求成。

三、挫折教育的实施原则

(一)渗透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渗透教育是指将挫折教育渗透在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环节之中,利用各种磨练机会,帮助学生积累挫折经验,逐步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挫折认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集中教育是指教师按照预定的计划,创设困难情境,对学生进行集中“训练”,从而提高学生排除挫折的能力。在挫折教育中,应该以渗透教育为主,以集中教育为辅,将平时积累与阶段性的强化活动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二)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主动接受挫折教育,自觉地形成对挫折的正确认识,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挫折,不断积累挫折经验,学会用转移、宣泄、补偿、升华等心理防卫机制来消除受挫折后的不良情绪。同时,教师应激励学生完善和发展自我心理调节机制,加强自我磨练,将挫折教育转化为自我教育,逐渐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三)提高认识与实际磨练相结合的原则。挫折教育是一种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它需要教师转变教育观,提高认识。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阶段性挫折问题,开设不同内容的挫折教育课程,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把提高认识与实际的磨练结合起来。教师既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现成的磨练机会,又要有意识地创造挫折情境,并引导学生自找磨难,增加实际磨练的机会,提高学生抵抗挫折的能力。

(四)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学校教育在挫折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应提出科学的挫折教育方案,并争取家庭、社会的配合。教师可通过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向家长传授挫折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并对家长提出具体要求,使家长正确认识自己在挫折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积极配合学校开展挫折教育。另外,还应形成正确的社会导向,营造良好的挫折教育的社会氛围。可以通过街道、社区开展挫折教育活动,使学校、家长、社会协调一致,形成教育合力。

四、提高学生抵抗挫折能力的措施

(一)教育学生正视挫折、正确对待挫折

1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逆境,培养学生具备自强不息的精神。弱者往往在逆境中沉沦;强者却不屈服于厄运,从逆境中奋起。比如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左丘明失明却著有《国语》,孙膑断足却写就《兵法》等等。他们都是些具有良好的心理忍耐力,在挫折与厄运中自强不息的人,因而在逆境中获得了成功。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失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失败是一笔财富。失败和挫折能锻炼人的心智,提高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人是在失败和挫折中成长起来的。华罗庚说:“许多科学家和作家,都要经过很多次失败,走过很多弯路才成功的。”可见,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失败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缺乏心理承受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这样的生活哲理:只有不怕摔跤的人,才能学会走路。

(二)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自主的精神,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

1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自主的精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困难挫折时自己要想办法解决,不要有依赖心理。如生字不会读,题目不会做,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上课听不懂,考试成绩不理想等等,这些问题都要求学生自己想办法去解决,老师不要包办。

2要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教育学生不要患得患失,不能以一次成败论英雄。作为教师,要以自己的一颗平常心去培养学生的一颗平常心,绝不能因学生做得好、考得好就满心欢喜,做得不好、考得不好就指责不已。教师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自信心,不能破坏学生良好的心态,而要培养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

3要多鼓励、少批评,激励学生战胜困难和挫折。教师要讲求民主、平等,要尊重学生,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教师要看到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只要学生付出了努力,克服了一点困难和挫折,取得了一点成绩,就要多鼓励、多表扬。教师只要恰当地运用激励的方法,学生就会信心倍增,有足够的勇气面对困难和挫折。

(三)教育学生积极面对挫折、及时排除挫折

1教师要经常观察学生,及时发现学生遇到的各种挫折并及时进行抚慰、疏导,帮助学生排解挫折。

2学生遇到挫折时,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告诉学生没有战胜不了的挫折;面对挫折,重要的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探讨排解挫折的各种方法,这些排解挫折的方法主要有:理智调控、遗忘调控、转移调控、宣泄调控、升华调控、同情调控、暗示调控、音乐调控、自慰调控、自控调控。

3教师要让学生从挫折中得到启示。对学生来说,每一次挫折都是一次锻炼、成长的机会。在学生经历了挫折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及时进行总结,使学生能够从挫折的经历中得到宝贵的经验教训。

(四)要鼓励学生多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具备顽强的意志以及百折不挠的承受挫折的能力

1在学习中内容的讲解、练习的设计应由易而难、循序渐进,在学完基础内容之后,可引导学生攻克难题。在考试时,试卷中间可设置一些难题,试卷前面和后面的题目可相对容易一些,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2在家庭生活中要教育学生主动参与家务劳动,学会独立生活,勇于经受生活中的各种磨练,敢于与困难作斗争。

3在社会活动中要组织学生适当从事公益劳动,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参观调查、体验生活,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组织吃苦夏令营、军训夏令营、体能强化班,让学生去经风雨、见世面,多接触社会、多了解社会,增强学生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和能力。

[参考文献]

[1]许其瑞,中学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2]李海洲,边和平,挫折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3]翟天山,杜时忠,逆境教育初探[J],华东师大学报,1999,(1),[4]向守俊,张大均,关于挫折教育的思考[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2,(5),[5]文征,多元化影响与教育主导作用[N],中国教育报,1994-04-17。

[责任编辑:李志敏]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挫折教育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Holism in Education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挫折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
终身不遇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