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粮食扶持政策的农户满意度研究
2009-09-14杨华领谢元态
杨华领 谢元态
[提要]文章以中部种粮农民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其对粮食扶持政策的认知与满意程度。基于对中部六省40多个县市的调查分析,主要结论有:粮农对政府粮食补贴政策比较满意,现有政策较好地发挥了提高种粮积极性的作用;部分粮农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生产技术指导和农业设施满意度不高;不同年龄段的粮农对粮食扶持政策的满意度有所不同。
[关键词]粮食政策;调查;农民满意度
一、引言
时至今日,随着国家“新农村建设”战略的推进,农业作为对国家经济建设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基础性产业,其重要性在后工业化发展阶段更加突现出来,日益受到国家政策的“垂青”。“全面免征农业税”制度的实施、“种粮补贴”的实行以及“粮食最低收购价制度”的推行等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颁布与落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农业不受国家政策重视的地位。在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作用下,2007年我国粮食生产连续4年丰收,但仍未达到1998年的水平。在上述背景下,作为粮食的主要供应者——中部六省广大粮农,对于粮食扶持政策的评价如何?现有政策是否真正符合他们的实际利益?都成为学术界与政策制订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在农户对于政策的满意度评价的研究方面,有学者把农民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作为补助农户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还有学者把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作为反映农民收入负担减轻,获得实际经济利益的衡量标准;本文参考借鉴已有文献,对国家粮食生产政策及农民满意度进行探讨。
二、粮食扶持政策农户满意度评价指标构建
(一)指标构建原则
在指标选取与设计过程中,我们尽量考虑项目的科学性与可得性,力图既能如实反映粮农的实际政策意愿又能保证问卷的可操作性,减小调查阻力。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1)所选取的指标应该尽可能全面,能够有效涵盖影响农户种粮的所有方面;(2)尽可能简单,减小调查难度。由于调查对象为种粮的农户,应该充分考虑农户的文化背景与知识结构,避免调查太抽象的内容,应使调查项目简明、具体;(3)尽可能减少调查项目,指标选取应简单、精炼,避免指标设计过为繁琐。
(二)粮食扶持政策农户满意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在基础理论指导与相关文献参考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衡量粮农对粮食扶持政策的满意程度可以通过如下共计七大类反映出来,指标体系见图1。
1粮食补贴政策评价
近年来,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部分地区农民实行良种补贴,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采取的重大措施,对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意义重大,其实施情况与每一位农民息息相关,理应是最受农户关注的重要政策,其满意程度也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农机补贴政策评价
通过对种粮大户购置大中型农机具实行以奖代补、直接退税等政策,国家对粮农购买机械进行补贴,在中部很多地方已经实施。实际经验告诉我们,农用机械投资是粮农对农业的主要投资,直接关系到农业的生产效益。
3生产技术指导政策评价
对于粮农而言,原始种粮时代即将成为历史。种粮已不仅仅是其养家糊口的手段,而是其从事农业商品化生产、增加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与其生产状况密切相关的政府服务状况对其的重要程度也是我们关注的指标。
4信贷政策评价
随着农村土地的日益集中,从事规模经营的农民迫切需要购置大型机械设备,而单凭家庭力量难以承担,因此,政府的信贷政策越发重要。
5土地使用权流转政策评价
土地使用权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土地使用权流转政策与农民的切身利益是紧密相关的。
6粮食收购政策评价
“丰产不丰收”一直困扰着粮农,为确保粮农高价卖出多余的粮食,政府必须出台最低粮食收购价格并且确保有效运行。目前,粮食收购价格也是粮农非常关心的问题。
7农田设施建设政策评价
主要是排水、灌溉设施。由于投资成本大,粮农主要依靠政府在这方面的投资,在干旱季节,农田设施能给粮农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三、农户对粮食扶持政策满意度分析
(一)数据来源
中部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所以调查主要针对中部六省范围内40多个县市,调查时间为2008年11月至2009年3月。本次调查,在中部六省各地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57份,回收率为85.6%。问卷涉及七大方面的50余项调查内容,综合运用了自由回答法、多项选择法、两项选择法和赋值评价法等方式进行。调查对象为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这40多个县市分属于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安徽、山西。具体分布见下表1:
从表1中所列地区可以看出,本次调查基本涵盖中部六省,符合基于地理信息的调查要求。课题组调查员共走访了农户300户,同时发放了调查问卷,得到了第一手资料。本文拟采用这一调查得到的数据,对国家粮食政策的现状及其经济效应、农民对政策的偏好和满意程度等问题进行分析。
(二)农户对粮食扶持政策满意度评价分析
1满意度整体分析
对上述分析的七个指标都分四个维度进行考察。四个维度分别为:不满意、一般满意、比较满意、非常满意。结果以计算之后的百分比列出,如表2。
2粮农人口统计学特征与满意度的关系分析
考虑粮农人口统计学特征对粮食扶持政策的影响,本文选择文化程度和年龄两个指标,利用SPSSI1.5通过偏相关分析,结果见表3。可以看出:不同年龄段和文化程度的粮农对粮食补贴政策的满意度是有差别的,而对其他政策则无明显差别。
3区域特征与满意度的关系分析
考虑粮农区域特征对粮食扶持政策的影响,本文选择省份和地理位置两个指标,利用SPSS11.5通过偏相关分析,结果见表4。可以看出:不同省份的粮农对粮食补贴政策的满意度是有明显差别的,对粮食收购价格有细微差别;而不同地理位置的粮农对农机补贴政策的满意度有一定的差别。
(三)结果分析
粮食补贴政策满意度中,超过90%的粮农表示满意,说明粮食补贴政策已深入民心;农机补贴政策满意度中,近1/3的粮农不满意现在的政策,说明此项政策并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还需要出台更具针对性的政策;生产技术指导满意度中,不满意的比例最高,说明生产技术指导不足或者指导不到位,达不到粮农的期望;粮农普遍比较满意土地使用权流转政策和信贷政策,说明政策达到了应有的效果;粮食收购政策满意度中,1/4的粮农表示不满意,说明政府部门还需要审视现在的收购政策;农田基础设施满意度中,不满意的比重最大,说明目前的基础设施的确比较落后。另外,不同年龄段、文化程度、省份、地域的粮农对政策满意度也有所不同。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本文主要基于对中部六省55个县市257个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分析了国家粮食生产政策的现状及粮农对此的满意度,相关结论及政策建议总结如下:
首先,从生产技术指导满意度看,有近40%的粮农不满意政府在此方面的政策,所以,政府应组织相关专家及时、高效的与粮农进行沟通,壮大“科技下乡”队伍,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粮食生产发展方式;从农田基础设施满意度看,也有近40%的粮农不满意目前的基础设施,这一方面反映出农民对农业类基础设施的强烈需求,另一方面也表明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仍十分不足。因此,政府要尽快加强农田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
其次,从农机补贴政策、信贷政策及粮食收购政策满意度看,有近30%的粮农不太满意。所以,政府应加大农机购置补贴的范围和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制定针对粮农的信用政策,增加粮食收购政策的透明度。
再次,从粮食补贴政策满意度看,绝大多数粮农对此比较满意,所以政府应继续执行对粮食生产的补贴政策,实行粮食直补和产量挂钩的激励政策,并考虑建立粮食补贴稳定增长机制,根据国家财力增长和粮食生产成本的增加。逐步追加粮食直接补贴,使粮农在种粮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参考文献]
[1]吴齐修,粮食政策对农户的激励作用与政策建议[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5),
[2]翁贞林等,江西种稻大户对粮食补贴的政策认知、行为意愿及其对策建议[J],经济问题探索,2008,(1),
[3]周慧秋,价格支持直接补贴与粮食政策改进[J],学习与探索,2008,(4),
[4]朱红根等,粮食安全战略背景下粮食扶持政策评价及其完善——基于江西省农户问卷调查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7,(4),
[5]刘小春等,江西种粮农户的粮食补贴政策认知特征与生产经营行为的调研分析[J],商业研究,2008,(2)。
责任编辑:李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