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创新思维实施语文教学

2009-09-11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材创新

薛 姗

摘 要: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在教学中多一点培育创造力的意识和办法,学生走向社会就会多一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我们要用创新思维实施语文教学,从而落实语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材;课堂;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6-0023-02

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

一、创新理解教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广大教师提出的要求。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化的过程,是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相联系的捷径,是教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的有效结合。

教材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凭借。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准确理解教材。要准确理解教材,一是要从宏观上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编写体系,二是要从微观上正确把握各册的教学要求,深入钻研每篇课文。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老师要先与文本对话,“以己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老师钻研教材,要做到深入浅出,“深入”,就是“潜心会本文”,感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表达特点;“浅出”,就是能用浅显的语言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表达出来,让学生听得明白,理解得透彻。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归宿,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以教学目标为方向。一切围绕目标进行教学,杜绝任何浮华的形式。如,为活动而活动,为表演而表演,为体验而体验,为改变教材而改变教材等,都必须杜绝。离开教学目标来奢谈创造性使用教材,是在射“无的之箭”,不仅浪费时间,不严谨的学风还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有效教学,是当代教学的一个科学理念。它指的是教学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能够在单位教学时间里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当然,教师的引导是有效教学的基本保证。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如,在思维的阻碍处启发,使学生的思路畅通;在思维的模糊处启发,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清晰,得以深刻;在兴趣的减弱处启发,使学生激起求知欲;在合作学习处启发,使合作学习有新的话题……

二、创新语文教学

教师对学生的“异想天开”不能泼冷水,必须千方百计的保护他们的好奇心,不断地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肯定和鼓励他们点滴的发现,引导他们敢于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未做,这样,他们的创造欲望就会激发起来。课堂是学生创造力发展的主要园地,学校的教育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所以要花大力气来研究怎样实现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怎样利用课堂教学的创新因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和激发学生创新。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容器;教师教一篇课文往往是五大快: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严重束缚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一种安全感,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也才能创造性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要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主体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上可以用商量的语气与学生交谈:“谁想说说……”“谁想谈谈……”“能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吗?”只有这种言论自由,才能使课堂成为“百家争鸣”的场所;也只有在这样的情境中,才能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既有信息的传递,又有情感的交流,不断撞击出创新思维的火花,使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场所。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课,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创新。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使学生活跃思想,自由地、有选择地吸收知识,能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追求、探索,以及对多种思维方式的借鉴。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外向学习等形式的交流,培养独立思考、商讨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课内外结合的教学形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如古诗词欣赏、办语文手抄报、时文选读等,或者配合作文教学进行这些活动。这类活动不仅使学生加大了阅读量,扩大了知识面,还常使他们产生新的观点,能使他们活跃思想,自由地、有选择地吸收知识,能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追求、探索,以及对多种思维方式的借鉴。再如组织文学沙龙、社会热点问题讨论,以及学生辩论会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和教师以及其他外请人员地位平等,大家随意交流、辩论;这种氛围中自由宽松的思想交流,常使同学们超越老师,对某些问题产生新的观点和想法,即使有些观点和想法还显得幼稚,但对他们自己来说却难能可贵。学生参加这样的活动,既拓宽了思路,又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一举多得。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课程的文本具有形象性、典型性。语文教师可以运用想象和联想,从现实内容引向未知,得出创新性思维。也可以用类比和推理的手法,使学生由此及彼推断出新的规律。还可以用设疑、逆向思维等方法,让学生突破现有事物的范围,得出新的认识或新的结果。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广阔阵地,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能针对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就会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创新生活体验

美国的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曾这样形容和批判传统教育:教室里,“按几何图形排列着一行一行的简陋的课桌,紧紧地挤在一起,很少有移动的余地;这些课桌的大小几乎都是一样的,仅能够放置书、笔和纸;另外,有一个讲台,一些椅子,光秃秃的墙壁,还可能有几幅画。我们看了这些情况,就能推断在这样的场所可能进行的唯一的教育活动。这一切都是有利于‘静听的,因为单纯地学习书本上的课文,只是‘静听的另一种形式,它标志着一个人的头脑对别人的依赖性”。我们的传统教育偏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实践活动,而实际上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很大程度来源于生活积累,来源于社会实践活动,来源于开放的课堂教学。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要和生活实践相结合,使语文课堂成为展现生活的舞台,使生活实践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课堂。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他们有时间去多接触生活,参加社会实践。诸如进行实地考察,撰写调查报告,了解社会动态,组织新闻采访,参加公益劳动,品尝生活甘苦等等。要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悟人生,洞明世事,培养敏锐的洞察力,培养健康、丰富的生活爱好,陶冶情趣、情操,获得愉悦,开阔视野,振奋精神。总而言之,语文教学只有回归生活,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永不枯竭的创新的源泉。

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它是一个系统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循序渐进,长期坚持;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只有把创新教育融入语文教学,用创新理念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验”课题实施方案[R].(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全国课题协作组).

[2]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 [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29~30.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教材创新
教材精读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